让刘忻赵兆吵架的《东风破》,高分但难听?

全文3067字,阅读约需9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乘风2024》中,音乐总监赵兆与刘忻因五公舞台的《东风破》改编发生激烈分歧,最终赵兆留下一句“爱咋咋地”转身离场。

02刘忻坚持自己的改法,使得《东风破》的舞台得到了903的全场最高分,但网上留下的关键词是“难听”。

03陈丽君表示,歌曲的难点在于“融合”,已经花了很多时间改编曲,修改旋律,歌词,尽量让整首歌不违和。

04然而,赵兆认为刘忻的和音和陈丽君的声音打架,不好听,最终提出了自己的修改建议。

05网友对这次改编产生分歧,有人支持赵兆,认为声音打架、唱腔割裂的问题确实明显;也有人支持刘忻,认为最后的合唱部分有独特的美感。

由腾讯混元大模型提供技术支持

《乘风2024》又吵上了。
音乐总监赵兆和刘忻,因为五公舞台的《东风破》改编发生了激烈分歧。
争吵的结果是,赵兆留下一句“爱咋咋地”转身离场,而坚持自己改法的刘忻,让《东风破》的舞台得到了903的全场最高分。
图片
尴尬的是节目结束,《东风破》在网上留下的关键词是:难听。
图片
艺术审美是很主观的事情,但如此极端的评价,倒让这一版《东风破》更有意思了。
图片
越剧版《东风破》,高分但难听?
自从定下刘忻和陈丽君组队出战唱《东风破》,刘忻就十分坚定,要做一个让君君的越剧优势发挥到极致的舞台,君君越剧唱不出的字和腔,再由她来补。
图片
我们过去看到许多“戏曲流行作品”,其实都是以流行为主,戏曲点缀,用作增强整首乐曲的韵味,但要改成越剧为主,融合难度就会增加很多。
陈丽君也清楚,这首歌的难点在于“融合”,所以花了很多时间改编曲,修改旋律,歌词,尽量让整首歌不违和。
图片
但是,小考的时候还是被赵兆老师指出了“融合”方面的问题。
先是刘忻姐姐的唱段,一开头就是低八度,听起来很沉,旋律让人get不到,而陈丽君声音又特别高,一直在上空飘着。
另外是,陈丽君姐姐的词过于单一,每次到了副歌都是那三句,会让人觉得过于重复。
图片
可是刘忻觉得,自己是用低沉的念白和讲述的方式,来突出陈丽君的小生唱腔,如果她起高调子,小生的部分就不明显了。她还是希望用更纯粹的越剧风格来表达这一版的《东风破》。
之后两边继续磨合,但始终没有达到一致,五公前的彩排,矛盾终于爆发了。
赵兆的意思是,刘忻的和音和陈丽君的声音打架,不好听。他的修改建议是,最后一段改回主旋律的唱法,因为前面关于戏曲的表达已经足够多了,最后一部分回归主旋律,能抓住观众共鸣感,以及有释然感。
图片
刘忻这边不同意一起唱主旋律,加上马上就要公演不想再做调整了,讨论时开始带情绪,反问“我们不是要有美感要有艺术性?”“我们都是专业的,现在不是我唱的有问题对不对?”。
赵兆这边的声乐老师听到她连串发问,沉默了一下,答道:“看怎么界定这个问题吧。”
图片
赵兆继续在和音处做修改,修改范围缩小到两句,希望刘忻能固定下来,刘忻认同“是不打架了”,但又马上提出“好几个重合的地方”。
于是赵兆爆发,“你们爱怎么地怎么地”,并且用不署名来表达自己的态度。
图片
最后表演结束,《东风破》拿下903分,成为全场最高,问题是#东风破难听#的词条,在网上的讨论度也不少。
刘忻赵兆线下吵完,轮到网友线上吵了。
图片
哪种改法更有道理?
网友吵得比他们面对面还激动……
一方是支持赵兆的,认为声音打架、唱腔割裂的问题确实挺明显,而且音乐总监有权对歌曲进行调整,不能被音乐总监指出不好听还不听劝吧?
图片
另外,原曲主旋律是整首歌的核心,任何改编原则上都应该对主旋律进行保护。从头改到尾,会让大家听完觉得陌生,甚至没有必要花大价钱购买原曲版权。
图片
包括五公彩排时,隔壁组的袁娅维在练习室看到这一段,观感也和现场的赵兆一致,认为“这里不应该改旋律,应该唱回来”。
图片
另一方是支持两位姐姐的,认为最后的合唱部分,有种“古今穿越 隔空共鸣”的感觉,和整个舞台的设计理念都很搭。
甚至有跳出和音部分去夸姐姐的坚持和突破,认为这十分有破浪精神,然后将赵兆老师放在“守旧固执派”的位置,建议想听原唱可以直接找周杰伦的版本。
图片
还有一些路人提出,以后浪姐就全听姐姐的好了,反正舞台好看与否,好听与否不是那么重要,粉丝看的就是姐姐表达自己能力的过程,结果并不重要。
我拉着两个视频,逐句对比了小考版本和舞台版本的《东风破》,其实刘忻和陈丽君也是有“听劝”的,只是没有完全采纳他的建议。
比如对小考提出的声线一低一高的问题,到五公时,刘忻还是坚持了“念白”的声线,倒是君君这边降了key,双方迁就着提升融合度,而君君副歌部分的歌词,也按赵兆的意见去丰满了。
至于赵兆,他一开始给歌曲定调,就同意主歌部分加陈丽君的戏腔,只是强调“旋律别改太多”。
图片
到开始练习,赵兆团队的老师针对陈丽君的越剧腔咬字,也做了很多的调整和修改,争取让戏腔和原来的旋律融合得更好。
图片
姐姐们坚持不留遗憾尽情发挥,他也表示能理解,只是在有限的时间内,他没能让彼此达成共识,将歌曲调和到至平衡的状态。
可以说,《东风破》的呈现,注定其中一方要有所牺牲和让步,偏偏刘忻和赵兆也是比较有脾气的艺术家,都不愿意妥协和将就,最后就变成硬碰硬了。
有些网友还没捋清楚完整事件之前,就站队说刘忻难听还不听劝,或者站队赵兆不尊重姐姐的表达,不尊重越剧,说903里一分都与他无关,那肯定是不公平的。
图片
艺人乘风破浪,staff披荆斩棘
昨天赵兆也在微博发了小作文重新捋了事件,那么在他的表述里,哪些是还有讨论空间的?
首先,既然是综艺,不管是不是恶剪,肯定存在剪漏的可能性。节目时长有限,一件发生几天的事儿,最终大家看到的只有几分钟,大量细节不可能暴露在观众面前。
比如为什么小考的时候赵兆没提和声打架的问题?小考之后刘忻陈丽君做了什么具体调整?为什么是这个改法?都没法具体呈现给观众。
图片
个人觉得,赵兆这一篇小作文的话虽然看着还在气头上,但有一段还是相对客气的,这个“还有问题没有解决”显然是其他问题,也是节目正片里没有展开讲讲的部分。
具体谁的态度更激烈,或者谁的表达更不合理,靠正片很难说出啥。不过芒果台有个优良传统,就是比较照顾熟人。个人觉得不会对刘忻这样从自家走出去的艺人玩什么不入流的耍狠,但不耐烦的话,确实会有。
第二,赵兆这洋洋洒洒很多话,其实也是类似节目的staff的烦恼之处。
成名艺人,还是一堆成名艺人凑一起,再厉害的staff,也得保持表面客气。更多staff的遭遇,是第一季里猛男落泪的阿kenn:
据说当时没人骂他也没人数落他,但他莫名压力就大到泪失禁。
图片
阿kenn在别的竞演综艺里不会这样,在《创》的选秀里,他会直接批评不在状态的选手不配待在这一行里混。做别的节目,主创团队可以拿出自己丰厚的经验体系,而在《浪》《披》这种艺人构成的节目里,每个艺人都有丰厚的经验体系。
综艺和拍剧最大的不同是,剧组里演员有很标准的日程安排和导演组调度,而综艺的话,很大程度上依赖艺人的自觉。而在姐系列、哥系列里,猛批这种最直给的手段,是不可以用的。
沟通成本自然会变得巨大。
节目里本来乘风破浪的都是艺人,最后基本上是工作人员和艺人一起披荆斩棘。
在《东风破》的弹幕区里,我有看到一条评论,觉得很合适——“不会重复听,但会重复看”。
赵兆的主业是做音乐,他更多时候是站在歌曲本身考虑,希望作品最终呈现的效果是和谐的、流畅的,这样这首作品才能最大程度让更多观众接受,即使离开了舞台live的情绪感,大众依然能接受这版《东风破》,会反复听和自发传播。
图片
当然这个作品最终呈现模式是舞台,视觉效果占很大的比例,我想这也是刘忻坚持的理由。
作为一个出道时颜值在一群女孩里拔尖儿,后来的造型还有点视觉系,画风很多变的女艺人,她对视觉呈现的预判是精准的,对于如何调节陈丽君在《东风破》里的功能性,也是精准的。
图片
我能理解赵兆对刘忻操心的点在哪里——刘忻之前的从业经历里,有很多次是铤而走险,剑走偏锋,而导演组不见得会接受;赵兆是节目音乐版块的负责人,具备一定的代艺人和导演组沟通的职能,这是他的本职工作。
赵兆作为staff,我觉得他的态度没有问题,他唯一的问题就是和刘忻一样太认真,忘记了这是个真人秀,一挂脸就会成为素材。
图片
E姐结语:
从头到尾,赵兆和刘忻都是“技术性争吵”,怎么吵都是有道理的。
倒是有些粉丝,脱离事实搞人身攻击,或者直接把矛盾点上升为性别Battle,说一男的凭什么指点全女节目,就很没意思,毕竟持反对意见的工作人员里也有女生。
粉丝去跟赵兆吵也没啥意义,像这种节目等录完了之后,没准姐姐成团了的下一个节目还是和他合作。如果艺人和staff彼此都那么小心眼的话,也很难走到今天的行业地位。
别说艺人和staff,我们日常工作若是意见相佐,互拍一下桌子,甩一下文件夹,阴阳怪气几个回合,都很常见,完全不会影响我们下一次拼奶茶。
只是对于真人秀工作人员,这件事也算是提个醒, 情绪表露太多,是很容易成为被舆论过度解读的抓手的。
最后,现在的风气是“谁情绪不稳定谁没理”,然后反推到但凡谁率先表露出情绪,谁就要被上纲上线到从职场成熟度到专业度统统一票否决。诚然,遇到情绪稳定的同事,一定是人生一大幸事,但用谁更情绪稳定去论创作的高低,显然是背离艺人身上的艺术属性的。
艺人本身的卖点即特色,工作人员的技能是求稳。换做是你,你更能理解谁的心态?
今天的话题是:
你觉得这次《东风破》改编如何?
来评论区说说吧~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