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之船,新墨西哥州的诺亚方舟?

全文5301字,阅读约需16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美国新墨西哥州的陶斯镇出现了许多地球之船,这是一群追求自给自足和离网生活的人所建造的住宅。

02地球之船的设计师迈克·雷诺兹,一个充满争议的建筑师,希望为人们提供水、食物和避风港。

03然而,地球之船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如高昂的建造成本、缺乏标准和规划等。

04尽管如此,雷诺兹还是努力推动项目获得政府许可,允许在8000平方米土地上研究和测试可持续住房。

05目前,地球之船社区在面临五年有效期到期后,其实验任务已暂停。

由腾讯混元大模型提供技术支持

陶斯(Taos)平稳地歇息在美国西南新墨西哥州的巨大台地之上,因此它离天空近了大约2.1公里。台地英文里叫做Mesa,是平顶的山或丘陵,它宽阔平坦,而边缘却是陡峭的岩壁。生活在那里的人往往会被外人看作仙风道骨般遗世独立,可是生活其上的人觉得,这就是我的平原,它只是有点高而已,有点美而不自知,或者顺其自然的淡定。
现在,陶斯台地出现了新的人群,他们不仅仅是嬉皮士,还有因囊中羞涩而无法在美国城镇拥有房屋,或者是有余钱但深信末世论者,还有一些将离网生活(Off-the-Grid)视为理想生活模式,希望到此实现自给自足的人。他们在陶斯西北郊外的64号高速公路边上遇到彼此,一起打造“地球之船”(Earthship)。
陶斯家居装修先驱的家
在登上陶斯新居民的地球之船前,我们不妨先拜访位于陶斯镇上的尼古拉·费钦故居 (Nicolai Fechin House) ,它现在是陶斯艺术博物馆的一部分。谁是尼古拉·费钦?有人曾问俄罗斯画家列宾,他那个时代最天才的画家是谁,大师爽朗地说:“费钦!” 他说的就是尼古拉·费钦。
费钦在 1928年买下这栋房子后,花了数年时间对两层土坯结构进行了扩建和改造,并使用典型的俄罗斯设计元素,诸如“三联窗和精雕细琢的门”,重新“雕刻” 了房屋。在这座外表朴实的屋子里,有柴可夫斯基在卡内基音乐厅演奏的同一款Knabe钢琴,有东正教教堂的窗,有西伯利亚的灯。如同他擅长用刮刀在画面造成丰富的纹理,他也用锛在木头上造成起伏的波浪,以至于客人一进门,就被带着深沉俄罗斯气息的木工活给抱个结实。他是最早把电、冰箱、抽水马桶带进陶斯的人。
图片
费钦故居  摄影 毛豆子
费钦对陶斯的贡献,与其说是在绘画上的,似乎更是在工艺上的。那些希望建造地球之船的人,也许都应该膜拜一下这位陶斯家居装修先驱的家。
等待满月“烧穿大脑”的建筑师
从费钦故居出发,大约行驶20分钟,在64号高速公路右手边,是一片超过2.6平方公里的旷野,导航里柔和的女声指导你:“在地球之船路右转。”事实上你不需要导航,旷野之上,好像有即将沉没的小型战舰在起伏,这让眼前的土地具有了湖的意象,还有些人头在晃动,就好像战舰上的水手,他们正在建造新的地球之船。
图片
新墨西哥州的大世界地球之船社区  摄影 毛豆子
那些“战舰”的前方往往被玻璃覆盖,建有以易拉罐和酒瓶为主要材料的院子围墙,所以,在一定角度,太阳会让它闪闪发光,为这些外貌质朴的建筑平添了某种神性滤镜。阳光极其灼热,用电影《小行星城》里来自怀俄明的作家易拉普的说法,就是:“高原沙漠的太阳既不温暖也不凉爽,但总是干净的,也是无情的。”
图片
建筑师雷诺兹打造的“地球之船”  摄影 毛豆子
入口处有一个用铁皮做的太阳状标示牌,上写:仅限大世界地球之船社区(The Greater World Earthship Community) 居民。这一切,都起始于一个有点疯狂的建筑师迈克·雷诺兹(Mike Reynolds),一个热爱鲍勃·迪伦,固执,时常等待满月“烧穿大脑”的狂热可持续生活践行者。他希望所有的人都有水、食物以及躲避风暴的避风港,“大世界”正是他设想中的避风港。
如果要找出雷诺兹和费钦的相似之处,莫过于两个人都离不开类似锛和斧头这样的木匠工具。雷诺兹如果计划露营过夜,他的装备就是一个睡袋和一把全功能、可调节、可在后院砍伐原木的斧头。
这个肯塔基人从学生时代便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他的毕业论文让一半的同学和教员都极其讨厌,因为它建议业主/居民在混凝土建筑内建造自己的房中房,让普通人可以踏上“建筑师拥有的圣地”;班里另一半同学却交口称赞,论文最终发表在《建筑记录》杂志上。这件事奠定了雷诺兹一生的基调:谴责和赞美如影随形。
1970 年,雷诺兹开始尝试用啤酒罐来建造房子。此灵感来自著名节目支持人沃尔特·克朗凯特的新闻报道,节目里谈起易拉罐被扔到乡村各处,还谈到了在西北地区砍伐木材用于建造住房的问题,他们由此预测,砍伐造成的环境破坏以及木材价格的飙升,将导致未来的房屋变得超级昂贵。
图片
1970 年,雷诺兹开始尝试用啤酒罐来建造房子。  摄影 毛豆子
1971年,从辛辛那提大学建筑系毕业的雷诺兹在陶斯郊外的一个苹果园里买了一个占地一万八千平米的旧谷仓。正是在那里,他开始尝试用自己能找到的任何废料改造成自己需要的东西。他在谷仓上添加了瓶子、罐子和轮胎,他用旧锅炉装了一间浴室和一个壁炉,用金枪鱼罐头制作了灯具,用木制可乐盒制作了儿子的床,用亚麻籽油罐制作了门把手。这栋房子就是地球之船的原型。
现在可以在短租平台“爱彼迎”上找到雷诺兹在1979 年建造的第一艘官方地球之船,雷诺兹夫妇在此生活了二十多年。它经过翻新成为民宿,日租金为170美元左右,它被称为“霍比特人之家”。大多数住客会满意如此独特的住宿体验,但有一个住客的评论颇为中肯:“这间霍比特人住宅配有令人难以置信的绿植浴室,非常适合住一晚——如果停留的时间超过一晚,请忍受外面强烈的粪肥味。”
自给自足的艺术品
64号公路在格兰德峡谷大桥(Rio Grande Gorge Bridge)右转,公路右边,雷诺兹五十多年前的“一叶扁舟”早已变成一支名为“地球之船“的“舰队”,该舰队现有七十多艘地球之船,规划中,有一半是永远的绿地。乍一看,这些建筑有点像嬉皮版的西班牙建筑师高迪的作品,但在预算有限情形下,草草完成。
我最早知道地球之船这个名词,来自于一部名叫《无依之地》(Nomadland)的公路电影。在电影里,Linda 给大家上了关于地球之船的启蒙课:“这完全是一幢独立的房子,用轮胎、瓶子和罐头制成。它绝不会损害这片土地......它自给自足,看起来像一件活生生的艺术品,是你用双手建造的。这是我们可以留给子孙们的东西,这所房子将世代相传,比我们所有人都长寿......"
图片
用轮胎、瓶子和罐头砌的墙  摄影 毛豆子
访客不能进入社区,这是私人领地,但他们建造了一个访客中心,供好奇的游客探访。一名来自得州的,名叫克里斯蒂的女孩接待了我。她是那种典型的美国南方金发邻家姑娘,来参加为期四周的地球之船培训项目,带着她的狗。培训的时间表很简单,上午上课,学习理论知识,下午则造房子,进行实地演练。
雷诺兹开办了一家名叫"Earthship Biotecture"的公司,进行可持续房屋的建造和培训,“Earthship”是该公司拥有和营销的商标。通过中心提供的资料,我了解到地球之船需要具备的六个原则:1.冬暖夏凉;2.用太阳能和风能提供能源;3.有自己的污水处理系统;4.使用天然和可回收原料;5.收集天然水,建立水过滤净化系统 ; 6.种植蔬果并饲养动物,以提供食物来源。
收集的雨水会被使用四次
地球之船的房子是U形的,也许这就是它名字的由来,好像一艘船。房子是双层的,内里一层是居住空间,好像热水瓶瓶胆,外面一层是温室暖房,种植花卉植物,保持冬暖夏凉。房子大多朝南,阳光可以融化积雪。
图片
地球之船内的温室暖房  摄影 毛豆子
访客中心就是一个样板房,从室内管道到电力装置,以及自给自足的食物生产和封闭的化粪池管理。厕所、走廊、花园,你所走过的地方都贴有颜色鲜艳的纸张,向你解释这些你在房子里司空见惯的空间,在地球之船里有多么的不同寻常。
在洗手间,有一张黄色便条提醒我:马桶使用 1.6 加仑的水冲洗。冲洗水已经使用过两次:第一次在水槽或淋浴中,第二次在花盆中浇灌蔬菜。这里对水的利用的确到了无以复加的珍惜程度,事实上,它们会被使用四次:这些水从雨水中收集而来,经过处理,第一遍使用是淋浴、洗碗、洗衣等,第二遍则经过暖房花盆里层层叠放的堆肥过滤层处理后浇灌植物,再进入抽水马桶,经过第三遍使用后,抽水马桶里出来的水再会去灌溉户外花园里的景观花草。
每“艘”地球之船配备了1700 加仑的水箱,建筑物的两侧各有两个蓄水池,它们被掩埋起来,以防止水箱退化并能保持理想的水质。雨水会顺着排水孔流入埋在土壤中的蓄水池,它们通过管道和地球之船的各项用水环节连接在一起。
地球之船的内部非承重墙是用铝罐和土坯建造的。铝罐是一种“天然”资源,这种回收资源减少了建筑原材料的数量。使用时,只需将罐子稍微拧曲一下,它们就会卡在土坯上,然后在每个铝罐周围放置大约 5厘米长的土坯,土坯干燥后会形成结构坚固的矩阵。它的四面外墙中的三面是用泥土夯实的废汽车轮胎建造的,这些轮胎填充了压实的泥土,可在白天吸收热量,夜晚释放热量,因此可以调节地球之船的温度。其南立面则为全玻璃,可以在冬天吸收尽量多的阳光供暖,在夏季则用百叶窗遮阳,这是地球之船在日夜冬夏保持室内舒适温度的秘密。
地球之船的通讯使用卫星天线,每艘地球之船有八块深循环电池,八块太阳能电池板提供 1.5 千瓦的电力。
克里斯蒂不忘提醒我:“哦,今天是我们创始人迈克的生日。”
长达7年的斗争
那天是2023年8月9日,是这个被封为“垃圾卫士”的非主流建筑师迈克·雷诺兹的78岁生日。年轻时,他生命履历中最疯狂的事情可能是想通过骑摩托车受伤来逃避为越战服役,而后,他丢弃了摩托车,为被人类自己制造的垃圾海洋行将淹没的世界建造逃出生天的方舟,好比新墨西哥的诺亚。
图片
年轻时的雷诺兹  摄影 毛豆子
1994年,他在新墨西哥弄到了2.6平方公里的土地,不求利润地卖给社区居民,据说首付便宜得就好比你在一家好餐馆吃一顿饭。大家建立起这个名叫“大世界”的社区,自给自足,不需外接电线,无需市政排污设施,不用支付水电煤气费,也没有按揭贷款,大家用雷诺兹提供的建筑方案建设自己的家园。
不过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项目开始后,这个貌似乌托邦式的家园项目却让雷诺兹被吊销了建筑师执照,他的分割地块也被判为非法。因为这些实验性建筑没有标准和规划,完全是违规的。雷诺兹也经常被客户抱怨,一会儿屋顶漏了,一会儿卫生间有异味,有时太冷,有时太热,热起来的时候,一个住户发现自己的打字机塑料外壳在地球之船里熔化了。
雷诺兹为了让政府接受他的实验社区,花了七年时间进行整改,项目终于获得可以继续进行的许可证,前提是必须有工程师进行监理,不能任由这个狂野的建筑师天马行空地发挥。那段时间,雷诺兹花大量时间游说新墨西哥州修改实验性房屋的相关法规,这个须发如爱因斯坦般狂乱的建筑师,频繁出没在圣塔菲的政府办公室。
2004年的印度洋地震海啸后,雷诺兹带着他的七人团队入驻孟加拉湾的遇难小镇,他们用轮胎和水瓶为当地人建造了临时小屋。虽然新墨西哥州带给他很多麻烦,但他还是在14天建成的临时小屋顶升起了新墨西哥黄底红十字的州旗。
雷诺兹的运气终于开始反转。在州建筑师委员会听说他在印度做的善事后,重新邀请他申请建筑师执照。2007年3月,新墨西哥州立法机关通过了雷诺兹撰写的《可持续发展实验场地法案》,他的团队获准在8000平方米土地上研究和测试可持续住房。
雷诺兹仰天长啸:Hubbahubbahubba (美俚,表示赞叹、高兴的感叹词)!
已到期的实验场所
在访客中心的停车场对面,有一栋两层楼的房子,周围还有一些矮小的建筑,地上有一块橘黄色的警告牌,上书:美国官方可持续生存实验场所,2英亩。
这里就是雷诺兹经过不懈努力而获得的地球之船可持续住房的“实验田”,它的官方名字叫“EVE”(Earthship Village Ecologies)。在这片两英亩(约8000平米)的土地上,他们可以尽情地进行各种建筑实验,无需接受建筑规范的束缚。这栋两层楼房有着易拉罐的金属色,反射着日光,让它充满后现代科幻感,直到走到近前,才发现它的表面如此原始。而室内墙壁则由空瓶和空罐填满,经光线射入,宛若彩色玻璃效果,巨大的拱形窗也让空间充满了自然光亮,让人有种迷你高迪圣家赎罪堂的视觉效果。同时,它也承担了实验任务,即对于更高的建筑物,如果周围没有护墙的话,墙壁要有多厚才能提供全年舒适的居住空间。
周围散布的矮一些的塔楼由五套一室公寓组成,是一个个私人起居舱,共享一个公共生活空间,包括厨房和温室,这是规划中的高密度地球之船社区,可以容纳最多 25 名居民生活。其设计愿景是通过公共自行车道/食物丛林连接地球之船,将收集雨水、污水处理、种植果蔬和饲养鱼鸡整合在一起。不过,这个实验基地的五年有效期已到期,他们的实验也因此停顿下来。
在实验基地里,只有一台第四代垂直风力涡轮机还在运作,好像是这个实验村的一面非官方旗帜,这台被称为“动态球”的捕风装置还在完善之中。设想中的它将捕获来自四面八方的风,提供1.5千瓦的电力,并拥有20年的寿命。
图片
实验基地里,只有一台垂直风力涡轮机还在运作。  摄影 毛豆子
梦想肥皂泡
选择在地球之船安家落户的,本来是嬉皮士,试图逃避社会的人,也有向往离网生活,渴望实现自给自足的人,后来一些无法在城市购买住房的中产也开始加入其中。近年来,随着世界局势动荡不安,全球气候变化频繁,越来越多的“生存主义者”横空出世,他们开始为不可预知的灾难做准备。硅谷的富豪们热衷于把冷战时期的地下建筑改造成末日掩体,但这往往耗资巨大。作为纽约、旧金山这些大城市中产阶级的想法则是,不如在新墨西哥荒野建造避难屋。谁曾料到,新墨西哥的沙漠曾经忙于进行核武器测试,现在这里又成为人们躲避大灾难(包括核灾难)的避世天堂?
事实上,建造地球之船的成本早已不低,需要40万-50万美元,才能舒适地在这沙漠之海中无忧无虑地“航行”。这也是地球之船被人诟病之处,其成本与传统住宅的成本几乎相同,除非你能获得那些可循环建材,并独立完成所有的建造工作。入住后,尽管水电都是免费的,但定期维护也需要花钱。当然,雷诺兹的公司承诺,只需2000 美元或更少,他们可以为你建造一顶小型、简单的“生存圆顶”,不过你得有心理准备,姑且当它是一个昂贵的帐篷吧。
地球之船本身并不如它宣称的那么自然,因为一半以上的建筑材料是混凝土,它可是产生了世界上 10% 温室气体的“罪魁祸首”。另外,真正的食物自给自足其实也很难实现,那些U形暖房里的蔬果产量很有限。
可是,地球之船本来就不是带着大规模商业应用的愿景诞生的,它只是一个拥有嬉皮内心的非典型建筑师的一种尝试。当它被商业化复制时,本来的缺点就会被放大,优点却被缩小。自给自足,废物利用,慢悠悠地为自己建造一栋离网建筑的梦想肥皂泡,曝光在量产、资本化和功利心的空气中,它便毫不犹豫地破灭了。
是的,这些有着各种漏洞的地球之船,似乎只有在荒野中,由类似《无依之地》里的Fern提着油灯穿梭其中,才真正有趣。那些住在里面的人,听路人和邻居讲述各自好像传说一样的生活,在奇迹和怪诞的惊涛骇浪中,却如履平舟。
毛豆子
责编 杨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