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拓、跋珠联璧合,“砂器墨影”传递中华美学的广大与精微

图片
仲夏时节,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与沪上收藏界、陈佩秋公益基金会携手,以“砂器墨影”为主题,推出紫砂名壶全形拓题跋展,引发业界广泛关注。
本次展览汇集了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的特藏馆——上海粲雅轩茶具文化艺术馆的精品馆藏。展品包括明代、清代、近现代的大师级紫砂名壶24把,每一把由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刘鸿罡精心拓制全形拓片,并由著名书画大师陈佩秋一一精彩题跋,壶、拓、跋三者珠联璧合,交相辉映,熠熠生辉。书、画、传拓的结合,也使得紫砂在实用功能之外又增加了特殊的艺术审美功能。
策展方民博馆馆长田青表示,本次展览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阐发,意在传承非遗技艺,弘扬中华文明。展览作品的含金量很高,除了紫砂名壶之外,由书画名家一一题跋,一壶一拓一一对应的展出形式,在国内尚属首次。这也是对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有益实践,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历史底蕴、匠心巧思、东方美学、民族韵味和中国智慧。
图片
上海粲雅轩茶具文化艺术馆馆长黄福弟介绍,此次展出的24把紫砂名壶都异常珍贵。其中,有著名的紫砂“四大家”之一时鹏之子——时大彬创作的竹节提梁壶。此壶包浆盈润,式度敦朴,古穆大方。胎身调泥精炼,黄褐砂粒相间,闇然生光。壶嘴、提梁、壶盖皆以竹为饰,竹节疏朗俊挺,清癯有度。壶盖嵌入,盖面鼓起,壶钮六方镂空,环印如意云纹,犹见明季锡壶遗韵。腹身浑圆饱满,壶颈稍高,饰有数道浅弦纹,壶口以一圈竹节收束,颇得清趣。壶身刻草书“二月吴山草,三友居,大彬”,刀工恣纵,入泥三分。时大彬是紫砂鼻祖供春之后知名度最高和影响力最大的一代巨匠。其所制作品朴雅坚致,被世人誉为“明代良陶让一时”“千奇万状信出手”“宫中艳说大彬壶”。
图片
传世罕见的“曼生壶”中的“却月壶”,也在本次展览中亮相。半月形即却月,取自然景象却月为壶形,自励并告诫他人,处事谦虚谨慎,凡事留有余地。此壶身似圆月,唯底部尚缺,收足凌空,两角点地,如穹横。在功能上置于平稳,而在形制上又切构思题意,三弯嘴,曲折上扬,把圈略耸而环,呼之对应,壶顶圆腰嵌盖,与整体融切。钮为半圈,与壶身相仿,钮中空以补壶之实,虚实映照,互有呼应,使之不失灵动。壶身一面压花“延年”瓦当文;另一面以堆泥手法绘饰,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图现江山远眺,渔舟唱晚,倦鸟归巢,长亭相立之景,有明月初生之生动。盖内刻有“义昌”长方章,流下刻:“梅林道人雅玩”,底刻“云月山房”款。整壶形制蓄意深远,拙而空,沉而巧,红泥深艳、黑泥浓郁,对比鲜明却相得益彰,大方古朴,从壶的制式及铭文来看,应属文人雅玩之佳器。“却月壶”仅见此样实物,十分珍贵。
图片
展览中还有一把被后世誉为“世博第一壶”的“掇球壶”,颇为特殊。此壶为1915年程寿珍所制,因线条流畅、稳健丰润,荣获巴拿马国际赛会金奖,程寿珍也成为紫砂艺术史上第一位获得此殊荣的紫砂艺人。这件作品,曾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世博紫壶锦艺术展》展出。其壶身似球,壶盖呈半球状,盖钮亦呈球形,犹如三球重叠。整壶造型线条圆润、丰满,气势宏伟,神韵高昂,显得浑厚稳重、高雅不俗。壶底钤阳文印:“八十二老人作此茗壶,巴拿马和国货物品展览会曾得优奖。”壶把手下有楷书“真记”印,壶盖和壶底内各印一方“寿珍”篆书印。
图片
据透露,“一壶一拓”源自由来已久的“全形拓”技艺,至今依然活跃于考古、文博等领域,记录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与艺术。由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刘鸿罡精心拓制的全形拓片,细腻真切地反映了原紫砂器上的书画篆刻,且在渐变的斑驳处理中真切的还原器物的立体形态,端正匀称,气度饱满。
图片
而更为难得的是,此次展览展出的紫砂名壶拓印作品均由著名书画大师陈佩秋先生一一“点墨题跋”。一件器物、一幅书画从设计到题跋,自宋代以来,每一步都有严格的分工,更有顶级的艺术家介入其中。陈先生的精彩题跋,集品评赏析,融点墨雅韵,进一步提升了作品的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
图片
砂器墨影——紫砂名壶全形拓题跋展通过不同形态、不同观念和不同技艺的作品并置,将中华美学精神与当代表达相融合,呈现形式独特且又精而美。一壶一文一图,让作品更加神形兼备,意趣盎然,各自独立又相互映衬,共同呈现了紫砂创作的丰富与多元、广大与精微,兼具观赏性和学术价值。观众不仅可以在现场领略到大师们的独特匠心、作品的韵味与意境,还从中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与中国文化精髓。
本次展览将持续展出至9月1日。
图片
  作者:李婷
文:李婷图:主办方编辑:宣晶责任编辑:邢晓芳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