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在即,请看这份《志愿填报指南》!选城市还是选学校,选学校还是选专业?

全文2674字,阅读约需8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高考志愿填报在即,家长和考生需在城市、学校、专业之间寻求平衡。

02高分考生建议首选学校+城市+专业,中档考生城市+学校+专业,低分考生专业+城市+学校。

03选择城市时,需综合考虑院校数量和质量以及学习、生活环境和实习、工作机会。

04专业选择上,建议关注基础学科,如数学、物理等,以增加未来竞争力。

05无论如何,选择一所校风好、资源丰富的好学校仍然至关重要。

由腾讯混元大模型提供技术支持

6月26日,高考成绩即将揭晓,6月29日,填报志愿。
上周末,在2024都市快报高考志愿和全球升学公益服务活动现场,有位爸爸开口就问:“女儿高考预估630分,想留在省内,有什么学校推荐?”
每年填志愿时,都有不少家长和考生在纠结,优先选择城市、学校,还是专业?
记者采访了多位重点高校的招生老师,听听他们的建议。
找准城市、学校、专业的平衡点
杭州市教育考试院的钱国良老师说,高考志愿是城市+学校+专业的三维选择。建议高分考生学校优先,分数中档的考生城市优先,低分考生专业优先。
图片
“这个高分不是达到特招线的5万多名考生,特招线是按考生总数前20%划定的,浙江考生能被重点本科院校(985、211或双一流)录取的比例是低于20%的。高分考生我建议参照浙大‘三位一体’招生录取要求,成绩须在前8%(含)以上,去年这个分数是633到634分,位次号约在23650名。高分考生首选学校+城市+专业,其实同时包括了城市和专业的优势。”
全国39所985高校,主要坐落于东部的发达地区,这些地区985高校的招生专业设置,大多是大类招生,考生入学后还有进一步选择的机会。比如浙大的招生计划都是试验班,融合多个细分专业的统招模式,更符合考生的志愿需要。
分数中档的考生首选城市+学校+专业。这批考生大致是特招线上的后10%,以及10万名以上的考生,考虑次序是城市+学校+专业。在院校性质和地位差不多的情况下,城市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的发展前景。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在一定时间内是很难改变的。普通大学追求大而全,其实全面发展很难。考生要尽量选择在院校里有一定地位的专业,比如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或重点建设专业。
低分考生首选专业+城市+学校。这一批考生建议根据兴趣,选择一门比较实用的专业,扬长避短,做擅长的事。
综合考量一座城市的高校数量和质量
如果更注重就业,可以考虑城市优先
先选城市还是学校?武汉大学浙江招生组的高洵老师认为,当然要看城市,但也要考虑到学校的特色,“选择城市和学校都是为了光明的前途,每个省、市都有好学校,可以综合考虑一座城市的高校数量和质量,以及学习、生活环境和实习、工作机会。”
图片
他以几个城市举例:首都北京有全国最多的本科院校和“双一流”高校;上海有复旦、交大、同济、华东师大;广州有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武汉有武大和华中科大;深圳荟萃了众多国内外名校的校区;浙江省内高校大家比较熟悉,可以结合自身情况选择。
选了城市后,如何进一步选择学校?
高老师建议:“可参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优先选择榜上有名的高校和学科。有人认为一所大学上榜的建设学科越多,综合实力越强。以往的985、211重点建设高校,仍有一定参考价值。”
图片
周末的活动现场,华南理工大学的展位前不断有家长咨询,有位妈妈说:“如果能在省内读书最好,不行的话,就要挑发达城市,我们家的首选是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浙江招生组的方志强老师说,有些家长对孩子到省外大学读书会有担忧,曾有家长因为担心广州天气比浙江炎热,一直在犹豫是否报考,“来了广州后发现,只是热的天数比较多,气温并没有很高,孩子很快就适应了。”
从他的经验来看,填报志愿因人而异,如果比较看重学术氛围,考虑到今后深造,可以选择更高位次的综合类院校;如果是更注重就业和生活品质的考生,可以优先考虑城市,大城市的就业和社会实践的机会相对更多。
方老师说,现实中大部分考生对未来的职业方向不是很明确,那么可以先选学校,“去一所综合实力更强的院校,这些学校通常提供丰富的课程选择和多样的学术资源,可以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明确自己的兴趣和方向,也可以获得更多的校友资源,今后无论是走职业还是走学术都更有优势。”如果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比较明晰,建议优先考虑专业。选一个在该领域有优势和资源的学校,有助于获得更好的教育和研究机会,增加未来竞争力。 
图片
优秀的学生首选一流的大学
南开大学浙江招生组负责人王凯说,选学校和选专业是基于专业学习维度的考量,而选城市是生活空间维度的考量,如果一定要排序,他会按照先学校、后专业、再城市的顺序给考生提供建议。
图片
王老师从事招生工作多年,经常在全国各省份的重点高中做招生宣讲:“无论在什么场合,我都会向家长传递一个观点:优秀的学生首选一流的大学。985高校能够给学生提供优质的资源和广阔的平台,让学生充分发挥才华。”
对于专业的选择,王老师也想提醒部分考生和家长,不要只看到现阶段较火的专业,而要目光长远,预见性地选择本科、研究生毕业后还能有引领未来价值的专业。
“我会推荐学生在本科阶段选择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这样在研究生阶段无论是转型金融等经管类学科,还是计算机等工科类学科,都会很受欢迎。”王老师还透露,今年南开大学首推“两个100%”:即志愿100%不调剂;在大类分流时,100%按照学生意愿进入大类内任何专业。
读大学不是买房要看地段
平台更重要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招生组的史亚英老师认为,大学期间学生应以学习为主,选择一所校风好的学校,比选择城市更重要。对于优先选专业还是学校的问题,史老师认为依旧应以选择好的学校优先。
图片
“从个人角度来说,如果我的孩子在选择好学校还是好专业之间犹豫,我会建议他优先选择985、211高校。因为从就业、考研、出国深造的角度来考虑,本科院校出身是非常重要的。”
史老师建议,如果学生自身还对未来专业不确定,可以考虑选择基础宽厚、转专业较为便利的学校。
“在中科大,学生可以100%自主选择专业。大一是全校通识教育,结束后全校内可转学院;大二结束可在学院内自主选择专业;大三还可以选修其他学院专业的学分,修满学分可以拿其他学院的专业毕业。”
比如学校有位来自衢州的徐同学,通过“三一”进校的,入学成绩也不是很高,刚进来在生命科学学院,后面三年连续转了三个学院,在最喜欢的数学专业毕业,他毕业时总成绩名列前茅,收到了普林斯顿、宾大、多伦多、康奈尔等世界名校的全额奖学金直博offer。
图片
兰州大学浙江招生组的王连文老师也观点一致:“读书自然要选学校,而不是只看地域。因为来大学读书,不是买房子,买房无论安家或投资,选个好地段确实重要,但是读书这件事,要看收获有多少。”
如何选学校,王老师认为有几点:一是平台,全国几千所院校中只有39所985高校,兰州大学就是其中之一,保研率超30%,浙江学子的保研率更高,2024届浙江毕业生约一半保研,进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全国名校继续深造。二是资源。“兰大的校友资源丰富,在很多领域中都很有‘江湖地位’。”
用人单位都在考虑和强调学科背景
不过,也有老师有不同观点。
图片
北京外国语大学浙江招生组徐昕老师说:“在学校和专业之间,现在全社会关注的重点,正在从选学校转向选专业。浙江高考80个平行志愿,具体到一个学校的某个专业,就是希望考生填志愿从专业方面来考虑。”
2017年起,教育部公布了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现在不少用人单位在招聘中,已经要求应聘者是双一流学科毕业。可见,从顶层设计到用人单位都在考虑和强调学科背景,也就是更看重专业。
“选定专业之后,再综合考虑院校,比如学语言,特别需要国际化视野,到大城市就很有优势。”徐老师说,浙江考生学语言还是很有优势的,因为就业市场特别大。亚运会之后,杭州在亚洲国家中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再加上义乌的对外贸易,宁波舟山港等,整个浙江对外语类人才的需求很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