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得之见】坚持执纪执法为民纠风治乱为民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持续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再次明确要求,惩治“蝇贪蚁腐”,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近年来,河南省开封市纪委监委着力整治“蝇贪蚁腐”,用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坚持做到执纪执法为民、纠风治乱为民,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正风肃纪反腐就在身边。
坚持严的基调,重拳惩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群众身边的腐败啃食的是群众获得感,挥霍的是群众对党的信任,必须坚持严的基调,以零容忍态度遏制腐败增量、化解腐败存量。聚焦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持续推进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基层治理不良现象专项整治,配合开展医药领域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集中整治,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2023年以来,市纪委监委围绕群众关切的九大领域,分级分类整治医疗卫生、天然气、暖气等民生领域腐败问题,严肃查处了一批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人和事。但也要看到,群众身边的腐败并未绝迹,漠视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仍时有发生。要找准着力点切入口,一个行业一个行业净化,一个领域一个领域治理。瞄准教育医疗、就业创业、养老社保等民生痛点和民心工程持续开展专项治理,坚决向“蝇贪蚁腐”亮剑,坚决斩断伸向民生资金的“黑手”;推进扫黑除恶“打伞破网”常态化机制化,严查黑恶势力背后的腐败和“保护伞”,以正风肃纪反腐的力度,让群众感受到亲民为民惠民的温度。
坚持问题导向,坚决纠治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从调查研究、监督执纪等情况看,少数职能部门还存在应作为不作为,让企业、群众多跑趟,甚至吃拿卡要、故意刁难等问题,这些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重影响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近年来,市纪委监委在市、县两级政务服务大厅设立“办不成事”监督窗口,坚持“以不落实之事倒查不落实之人”,对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重点纠治、严查快处,推动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流程持续优化,企业、群众办事环境持续向好。当前,人民群众对优良党风政风民风有着更高期盼,纪检监察机关要聚焦群众反映突出问题,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靶向纠治“四风”顽疾。持续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治理,重点围绕营商环境评价结果、重大项目建设、涉企行政执法等开展专项监督,助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深入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纠治影响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落地、影响高质量发展、加重基层负担、权力观扭曲政绩观错位等问题,推动党员干部下实功、重实效,把时间和精力用到为老百姓办实事上。
坚持制度反腐,建立完善维护群众利益的长效机制。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要把监督、办案、整改、治理贯通起来,从制度机制上剖析原因、研究对策,织密织牢制度笼子,压缩权力寻租空间,推动标本兼治、系统施治。实践中,市纪委监委注重制度机制改革创新,着力铲除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如聚焦上学难、择校热等问题,督促有关部门开展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有效杜绝招生入学腐败和不正之风;针对医药购销领域存在的制度漏洞,督促相关部门深入推进药品耗材集中采购谈判,既切断医药购销腐败利益链,又推动药品耗材降价惠民。下一步,将继续在维护群众利益常态化长效化上下功夫,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常态化开展纪律教育,督促引导党员干部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着力解决群众的所需所盼。强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完善维护群众利益决策机制和权力运行制约监督机制,紧盯定政策、做决策、审批监管等关键权力,推动公共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改革,堵塞制度漏洞,压缩腐败滋生空间。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完善群众信访举报的受理、转交、办理、督办和反馈机制,以受理办理的加速度提升群众满意度。完善惠民政策的监督落实机制和损害群众利益的问责机制,强化制度执行的刚性约束,紧盯惠民政策“变道”“设卡”“截留”等中梗阻问题,推动相关部门搭建政策落实“直通车”,坚决查处集体“三资”、乡村振兴项目、惠民资金等方面腐败案件,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本文刊载于《中国纪检监察》杂志2024年第12期,作者:河南省开封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 卢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