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伯年的“海”(三)

涵化洋风
    油画被西方传教士带到中国后,画中栩栩如生的造型,曾让国人瞠目结舌。清初姜绍书《天声书》中写道:“利玛窦携来西域天主像,乃女人抱一婴儿,眉目衣纹,如明镜涵影,踽踽欲动,其端严娟秀,中国画工无由措手”。上海正式开埠后,不仅舶来了商品经济,大量西方现代绘画艺术品也随之涌入。
    西班牙籍传教士、西洋画家范廷佐在上海徐家汇的土山湾教堂内创办了工艺品厂,俗称土山湾画馆,传授西洋画、雕塑、印刷、照相等,土山湾由此成了“中国西洋画的摇篮”。徐悲鸿曾评价:“中西文化之沟通,徐家汇曾有极其珍贵之贡献,土山湾有习画之所,盖西洋画之摇篮也。”
    对于是否在中国水墨画中吸纳西洋写实画法,中国艺术家是有争议的。清代画家邹一桂在其所著《小山画谱》中专列《西洋画》一节,谓:“西洋人善勾股法,故其绘画于阴阳、远近不差锱黍,所画人物、屋树皆有日影,其所用颜色与笔与中华绝异……但笔法全无,虽工亦匠,故不入画品”。
    任伯年自幼随父亲修习的写真画法,也汲取了西洋画法的优点。对于学习西洋画法,他是认真而诚笃的。刚过而立之年的任伯年,就前往土山湾画馆学习实物写生,并与土山湾教堂的图书馆主任、擅西洋画的刘德斋成了好友。据当年也曾学画于土山湾画馆、后成为著名雕塑家的张充仁说,“两人来往很密切。刘的西洋画素描基础很厚,对任伯年的写生素养有一定的影响。任每当外出,必备一手折,见有可取之景物,即以铅笔勾录,这和铅笔速写的方法、习惯,与刘的交往不无关系。”张充仁还回忆:“据我了解,任伯年的写生能力强,是和他曾用‘3B’铅笔尝试过素描有关系的。他的铅笔是从刘德斋处拿来的。当时中国一般人还不知道用铅笔,他还曾画过裸体模特儿的写生。”
    任伯年没有文化包袱,只要是优秀的艺术形式,都可以拿来为我所用。他对人物面目骨骼肌肉的描绘,跳出了以往人物画程式化表现方式的藩篱,使西画写实造型和中国传统造型有机结合,呈现出水乳交融、浑然无间的效果。无论是他画当时人物的《凭栏赏荷图》《任薰像》,还是古代人物的《风尘三侠图》《苏武牧羊轴》,都能看到他采用西画写真方法,使人体五官呈现出了更加生动立体的效果。
    任伯年还汲取日本浮世绘营养。浮世绘着色秾丽、造型夸张,富有装饰性。任伯年的《双仙献寿》《苏武牧羊》就借鉴了浮世绘的造型技法与色彩敷色。他的巨作12屏《群仙祝寿图》采用了“绘本”的通景结构图式。《华祝三多图》,则运用了浮世绘中“红绘”“锦绘”“蓝绘”等多种方法,五彩缤纷,金碧辉煌,一派喜庆祥和之气,充分表达了“多福、多寿、多男子”的祝福寓意。
    任伯年还学习过雕塑,他用陶土塑制了父亲任鹤声的全身小像,老人身形佝偻,面目宛然,精致而生动,徐悲鸿评价说:“状至入神”。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