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与胡琏较量,战后自责请求检讨,上级复电鼓励:不要紧

作者:胡显达
声明:兵说原创首发,已开通全网维权,抄袭洗稿搬运必究
1946年,在蒋氏重点进攻的山东战场,粟裕先后打了两场惊心动魄、险象环生的恶仗,一个是寻歼张灵甫的孟良崮战役,另一个是意欲“猎狐”的南麻战役。
这是主力对主力的决战,敌我双方的胃口很大,都想一口吃掉对方。
在坊间有不少讨论,有的把张灵甫贬得骄横轻敌、一无是处,有的引用胡琏“土木不及一粟”以及伟人对刘邓陈等人的告诫——“十八军胡琏,猛如虎、狡如狐,宜趋避之”,说胡琏在粟裕的南麻“猎狐”中,多亏老天爷忽降大雨帮忙,才侥幸逃过一劫。不然的话,就成了第二个张灵甫了。
图片
【粟裕】
从双方的兵力对比和当时的焦灼战局上看,粟裕在蒋氏反包围的大网中寻歼张灵甫和胡琏,无异于火中取栗,凶险异常,双方的生死胜负几乎就在最后坚持、苦撑待变的一念之间,稍纵即逝,或存或亡。
须知,粟裕、张灵甫、胡琏,都是久经战阵,若没有战役指挥和战术谋略上的两把刷子,不可能走上如此重要的历史舞台。分析他们的战局对垒,还不能想得太简单。
有人说,张灵甫上孟良崮,把整编74师当诱饵,想固守待援、“中心开花”,是骄纵轻敌、异想天开,不可能实现的幻想。
张灵甫的这种布阵,有点类似薛岳在四次长沙会战中的“天炉战法”,用一个战略上的支点诱敌围攻,然后再从外围用一个更大的反包围,内外夹攻,聚而歼之。若不是蒋氏部队的派系倾轧、勾心斗角,掣肘了汤恩伯的反包围及其对华野阻击阵地的突破,张灵甫这个异想天开的“中心开花”,也不是没有一点实现的可能。
从战前的布局上看,张灵甫的构想没有特别大的缺陷。他的最终失败,除了上面提及的那些原因之外,也还有地形、天时上的诸多不利因素,还有他面对的是粟裕,面对的是有无数人民群众支持的人民军队,加速了他的败亡。比如,孟良崮是一个没有水源的石头山,不利于构筑坚固的防御阵地固守待援。另外,张灵甫的骄横跋扈、目空一切,得罪了不少同僚,也让蒋氏内部的派系倾轧更加白热化,使他们的固守与增援在相互的配合中貌合神离,见死不救,保存实力。
图片
孟良崮战役结束40多天后,粟裕又很快把“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目标锁定到了胡琏头上。
当时的战局是,蒋氏想在鲁中一带集结24万左右的兵力与陈毅、粟裕的华野再来一次决战,一则为他的心腹爱将张灵甫复仇,二则想在山东这个重点进攻的主战场打出一个头彩,以提振蒋军各部不断低落的士气。这一次,蒋氏把他的赌注押在了胡琏的整编11师上。
粟裕为了创造围歼胡琏的战机,首先以3个纵队的主力出击津浦线,对泰安、曲阜等地的蒋军发动猛攻,目的是吸引鲁中一带的蒋军前去增援。
老蒋没有识破粟裕意图,一下子从鲁中抽调了7个整编师,想以泰安为诱饵,内外夹击我军于坚城之下。
蒋军从鲁中一带调走了7个整编师,驻守南麻地区的胡琏整编11师就显得身单力薄了。
虽然鲁中一带仍有4个整编师的蒋军,但他们距离胡琏的整编11师都比较远。粟裕当即下定决心,要把南麻打成第二个孟良崮,一口吃掉屡屡让我军吃亏的胡琏,再创造一次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新纪录,从根本上扭转山东战场的攻守之势。
但胡琏不是张灵甫。此人很机警,遇到危险能够很快嗅觉出来。同时,胡琏在战场上识变化、知进退,其料敌于先的经验和能力,都不是张灵甫所能比的。
在粟裕摆出3个主力纵队围攻泰安、曲阜等地蒋军的迷魂阵之后,7个整编师的蒋军被老蒋抽走,胡琏开始为自己在鲁中的处境担忧起来。在整编11师攻击前进到南麻之后,胡琏便停了下来,鲁中一带友邻部队的兵力分散和整编11师的过于突前,使他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担心粟裕的其他部队突然冒出来,使其陷入攻守无备、孤立无援的险境。
图片
为了小心起见,胡琏立即下令部队在南麻地区修筑工事,以守为攻。在胡琏的一再催促下,整编11师的环形防御很快在南麻地区修筑了2000多个子母堡,子母堡外围又设置了四道铁丝网。各防御据点之间有纵横交错的交通壕彼此相连,相互为援。
图片
【攻打子母堡防御工事】
当粟裕隐蔽待机、专门“猎狐”的4个纵队向南麻猛扑过来的时候,胡琏的部队守在防御工事里,养精蓄锐,正处于以逸待劳的态势。
1947年7月17日,粟裕的4个纵队与胡琏的整编11师厮杀在一起。此战,胡琏的子母堡战术给我军的猛攻造成了麻烦,从外围防御的厮杀到核心阵地的争夺,无不打到白热化状态。在战斗最难熬的阶段,敌我双方都杀红了眼,我军有的部队杀得弹药耗尽、体力透支,无力再战,胡琏的部队杀得筋疲力尽,苦撑待援,就差粟裕部队生力军的临门一脚,破城而入了。
经过4天5夜的激战,华野的4个纵队依然没有攻下胡琏据守的南麻,在黄百韬的整编25师接连突破我军阻击阵地,即将与胡琏的守城部队合兵一处的不利战局下,粟裕只能下令撤围,另寻战机。
图片
在战后总结中,有人把我军攻击南麻的失利归因于老天爷的连日暴雨,造成我攻击部队弹药受潮,攻城的重炮因道路泥泞拉不上去,迫近作业的炸药包也无法发挥它的威力,而给敌人的子母堡造成致命一击。连日暴雨,弹药受潮,这确实是我军攻击南麻受挫的一个原因。但除此之外,不能忽略胡琏的机警预判、料敌于先以及他的以攻代守、以逸待劳、坚韧防御等因素。
与粟裕围歼张灵甫不同,胡琏被围南麻时,由于事先构筑了完整的防御工事,以逸待劳,固守待援的信心和底气要比张灵甫大得多。另外,蒋军各部对胡琏的救援,在老蒋的直接督战下,也格外卖命,不敢再出幺蛾子,黄百韬的整编25师更是不计血本地突破我军阻击,向胡琏据守的南麻攻击前进,打开了老蒋聚歼粟裕、反败为胜的大门。
在黄百韬的整编25师接连突破我军阻击,即将与胡琏合兵一处据城防守的当口,幸亏粟裕极为敏锐嗅觉到了蒋氏含而不露的意图,以南麻为诱饵吸引粟裕主力的继续围攻,然后用他的反包围内外夹击,聚而歼之,完成张灵甫在孟良崮的野心。若不是粟裕的战场嗅觉敏锐,及时把部队从南麻撤围出来,后果不堪设想。
图片
南麻战役后,战神粟裕深感自责,主动担责,向主席作了检讨,请求延安方面给予处分,这是极为罕见的,也从一个侧面证实了南麻之战的险恶。军委并未批准粟裕的处分请求,复电说:“几仗未打好并不要紧,整个形势仍是好的。请安心工作,鼓励士气,以利再战。”这对粟裕的激励和鼓舞是可想而知的,这位战神在后来的战争中不断创造辉煌战绩。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