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打铁的,如何成了中原王朝的大患

都觉得中原王朝更迭是历史常态,但北方的游牧民族也没好到哪里去。
且不说匈奴、鲜卑到蒙古、女真走马灯地似换个没完,在一个部族风头正劲的时候,大家同室操戈,然后同归于尽的剧情也没少演。
所谓的“内亚德性”,根本不存在的。
在跟中原王朝做对头的一群部族中,一度在东西方都引起了巨大影响,这群打铁的在历史上刷足了存在感。
01
打铁的翻身作主人
在著名的《木兰辞》中,花木兰替父从军的大背景就是北魏抗击北方的柔然。
北魏源自鲜卑,在与柔然不断互怼的过程中,谁也没讨到便宜。
久而久之,属于柔然的一支部属,以打铁为谋生手段的突厥逐步兴盛了起来。
关于突厥,起源地莫衷一是,大概认为他们是匈奴的一支,在民族诞生的神话中,与狼有着很大关系。
突厥开始崭露头角,是在打败铁勒后。
图片
图片出自网络
由于铁勒本就是匈奴后裔,加上铁勒人数量较多,所以两个部族融合后,突厥固有的血缘特征必然会越来越淡,将突厥称为匈奴后裔,倒也符合历史事实。
拳头变硬的突厥,开始向老主人柔然发难。而中原北方的王朝北魏也一分为二,成为了西魏和东魏。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突厥完成了建国,首任可汗土门自称伊利可汗。
伊利可汗本着“痛打落水狗”的精神,对柔然穷追猛打。他敏锐地察觉到,柔然可能向中原退却,所以提前跟西魏和北齐(取代东魏)打了声招呼:“你们各俩听着,我们的事情你们别管。”
由于西魏的实际话事人宇文泰早就把西魏的公主嫁到了突厥,双方在名义上是联姻关系,所以宇文泰对伊利可汗的要求非常配合。
但在北齐却遇上了硬茬子,文宣帝高洋此刻的脑子还很正常,他觉得迟早会与突厥有正面冲突,还不如把柔然余部放到边境,让他们互撕。
伊利可汗非常恼怒,给了高洋两条路:要么你交人,要么我带兵过去。高洋回复就一句话:有胆尽管来。
高洋的底气在于自己的好侄儿高长恭,就是帅气、勇武的兰陵王。兰陵王在边境将不可一世的突厥给揍了一顿,突厥算是长了记性。
图片
图片出自网络
高洋出于不想两面开战的考虑,把被俘虏的突厥士兵给放了回去,然而,指望突厥懂得“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道理是不可能的。
双方始终处于摩擦的状态。但柔然是再也没能窜起来。
除了融入中原的一部分外,另一部分的柔然人在东边玩不过就去西边砸场子,一路打到了莱茵河畔,还建立了著名的阿瓦尔汗国。
02
铁匠也会玩制衡
伊利可汗死后,木杆可汗即位,你看名字就知道,这人不一般。
西魏总体和突厥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所以西魏在出征的时候,总喊着突厥一起。打下战利品也尽可能地都交给突厥。
木杆可汗收了宇文泰的礼,就回了个大礼,要把自己的闺女嫁给宇文泰。好家伙,这是一边收着人家的钱,一边要给人家当爹。
好在,宇文泰来不及尴尬就去见了高欢,地面上的事儿他是管不着了。他儿子宇文觉干脆取代了西魏,建立了北周。
经过“屠龙先生”(杀皇帝最多)宇文护的折腾,到宇文邕即位后,政局才稳定了下来。
北齐在这段时间,想把木杆可汗的闺女迎娶到自己这边。从这里能看出,力量的转换,此时此刻,一个统一的突厥的实力是要强于互掐许多年的北周和北齐的。
北周很快也有了动作,在杨荐的斡旋下,成功使得木杆可汗回心转意,并且答应北周,一起进攻北齐。
图片
图片出自网络
在双方的约定下,北周派出南北两路大军,北路主将杨忠(杨坚父亲)在战前拒绝了皇帝动员的十万人,只带着一万人就在北齐境内横冲直闯。
但是,杨忠最后也没取得更大的战果,因为配合他作战的突厥军队,只吆喝鼓掌却不下场。
木杆可汗虽然未必能讲出什么三足鼎立,远交近攻的大道理,但人家却是明白这种谋略的。可是,这也让杨忠非常恼火,不知道他会不会将这种不满告诉自己的儿子杨坚。
反正,杨忠劝谏宇文邕应该马上和突厥翻脸。或许,这就是销售总监和老板的差距,至少在宇文邕看来,这时候和突厥掀桌子是极为不明智的。
不过,总体而言,北周和北齐虽然分裂,但猛人强人一直不少。
所以,木杆可汗在位期间,虽然消灭柔然、西败囐哒、东却契丹、北并契骨,凭威势使塞外诸国屈服,使突厥疆域扩展到东至辽海以西,西接西海万里,南抵沙漠以北,北达北海五六千里。
但是,他在南边,也就是中原的方向,没有任何建树。
03
打铁的命硬
两代铁匠死后,二代目的弟弟即位,成为第三代铁匠话事人,被称佗钵可汗。
由于北周和北齐都视对方为第一威胁,所以更可能怀柔突厥,每年给突厥的财宝不胜其数。
佗钵可汗洋洋得意,认为有南边的两个“儿子”孝敬他,他好日子还长着。
北周武帝宇文邕亦是一代英豪,他在全力对付北齐的时候,可以暂时委曲求全,当他收拾完北齐后,就不能坐视突厥屡次挑衅了。
佗钵可汗也很强硬,除了勒索北周的想法,恐怕信仰也是一个因素。
佗钵可汗在北齐和尚惠林的影响下,信奉佛教,还曾经派人前往北齐“取经”。
当北齐灭亡后,佗钵可汗就收留了北齐宗室高绍义,扬言要为北齐复仇。
宇文邕勃然大怒,大兴五路军马,准备与佗钵可汗一较长短。
图片
图片出自网络
可就在大战一触即发之时,宇文邕病逝,这更让佗钵可汗志得意满,在北周边境大肆劫掠。
不得不说,佗钵可汗的命真硬。可是,打铁的不是铁打的,大概在宇文邕死后1年内,佗钵可汗也一命呜呼。
由于他继承了他哥哥的汗位,所以他劝儿子庵逻将汗位还给木杆可汗的儿子大逻便(你看这名字,少打一个字后果不堪设想)。
不过,大逻便的母亲出身地位,突厥各部落都拥立庵逻。
大逻便没有成为可汗,心里对庵逻不服,经常派人辱骂他。庵逻无奈,就把汗位让给摄图。国人都相互议论说:“在四位可汗的儿子中,摄图最为贤能。”
于是就共同迎立摄图为可汗,称沙钵略可汗。
而中原的北方在统一后,又经历了一轮洗牌,杨忠的儿子杨坚最后登上了皇位,是为隋文帝。
加上,在南北朝前期,因慕容鲜卑进军中原,在辽东填补权力真空的高句丽,以及南方的陈朝,整个东北亚的争霸更加白热化,也更加精彩。
本文创作团队
作者 | 赵希夷
策划 | 赵希夷
编辑 | 赵希夷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疑问烦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