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42岁就得了高血脂症!切勿忽视体检中的低密度脂蛋白指数

半岛全媒体记者江海峰
许多人并不知道,体检时,在血脂化验中有一项指标十分重要,它如果高了,容易引发动脉硬化和斑块的形成,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它就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下简称低密度脂蛋白),也被称为人体的“坏胆固醇”。那么,这个坏胆固醇的指标是怎样的?如何将它的指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小心高血脂症找上门
今年42岁的张先生,工作中时常有饭局,饭局上也多数会饮酒;平时,他也是个“无肉不欢”的人,几乎顿顿要吃肉,尤其喜欢吃各种油炸类的肉食。
半个月前,张先生总感觉时常提不起精神,容易疲劳犯困,且食欲不佳。当时以为是“苦夏”引起的不适,就没太在意。不承想,几天前,他开始出现头晕的症状,偶尔还伴有心悸、胸闷等不适,于是决定去医院做一个全面的检查。血常规检查显示,张先生的甘油三酯为12.67mmol/L,总胆固醇为7.64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4.1mmol/L,被诊断为高血脂症。
“医生跟我说,我的血脂明显偏高,如果不立刻控制,可能会导致多个系统的疾病。最后,我在医院住了几天院,进行了相关治疗才好转,以后饮食也要多加注意了。”张先生说。
市民徐先生今年55岁,平时热爱体育运动,每天早上去海边跑步,晚饭后也会坚持散步半小时。可在最近的一次体检中,他被告知体内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偏高,这让他感到十分紧张。“起初觉得医生是不是搞错了,我平时很注意饮食和运动,怎么会低密度脂蛋白偏高呢?”徐先生感到很纳闷,在咨询了医生后得知,低密度脂蛋白高不一定就是饮食问题,还有可能与遗传、年龄等因素有关,是可以通过调整生活习惯来改善的。
高脂血症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但如果不及时发现并治疗,过高的甘油三酯可能引发急性胰腺炎,而且血管壁中脂类长期堆积还有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我们在体检时,要重视相关数据,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的数据,它一旦偏高或急速升高,有可能引发冠心病、脑中风等严重疾病,切不可忽视。并且,不同人群低密度脂蛋白的标准不同,一定要听从专业人士的意见。”即墨区人民医院心内一科副主任医师刘青青说。
低密度脂蛋白的秘密
低密度脂蛋白是什么?它对我们身体有何影响?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心内科副主任医师王守东介绍,低密度脂蛋白是血脂中的一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将胆固醇运输到体内的各个部分,是日常体检或化验中检测血脂的重要项目之一。“当氧化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过量时,它携带的胆固醇就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久而久之容易形成斑块,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所以,低密度脂蛋白也被称为‘坏胆固醇’。”王守东说。
那么,低密度脂蛋白的数据控制到多少才合适?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个数据没有一个绝对的正常值,临床上通常根据不同人群的不同情况,将数据进行分层分析研究。“一般来说,正常且无心脏家族遗传病史的人群,这个数据根据体检报告,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就可以。对于疑似有心脏类疾病或肥胖人群,我们一般要求数据最好控制在2.6mmol/L以下。对于已经诊断出患有心脏类疾病,比较典型的如患有颈动脉斑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的患者,我们要求有糖尿病的,这个数据必须控制在1.4mmol/L以下,没有糖尿病的必须控制在1.8mmol/L以下。当然,针对做过心脏支架或搭桥手术的患者,对这个数据要求更严格。”王守东说。
王守东同时表示,低密度脂蛋白这个数据越低越好。但对于正常人来说,只要体检时数据没有“报警”,便无需过多关注。
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一科主任医师刘福颂在采访时表示,一般来说,除去遗传、慢性疾病和年龄增长的因素,普通人出现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的情况,多数与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有关。“容易引起这个数据变高的食物,排在首位的是猪脑、羊脑等高胆固醇的食物,其次是鹅蛋黄、鸡蛋黄、鸭蛋黄、蟹黄类食物,再次是各种动物的内脏和油炸食品等,这些食品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消化得比较慢,容易堆积在体内。同时,长期缺乏体育运动或身体肥胖,体内聚集过多的热度会慢慢转化成脂肪,增加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含量。”
刘福颂同时表示,如果市民家族中有人出现过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的情况,自己也要多加注意,及早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以免延误治疗,引发相关疾病。
合理饮食和运动很重要
如果发现体内的低密度脂蛋白偏高,应该如何改善?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医师孙燕佩表示,可以通过均衡的饮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降低这个指数。“在均衡饮食方面,主要是限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如牛羊、家禽、猪和乳制品等,多选择含有健康脂肪的食物,比如鱼类、牛油果和坚果类食物;同时,增加每天摄入可溶性纤维的量,比如水果、蔬菜、全谷类食物。”孙燕佩表示,如今正值暑假,一些身体肥胖或代谢方面出现问题的青少年,可借这个时机及时就诊,通过专业营养科医生的个体化治疗,改善身体机能。同时,平时尽量不要点外卖,多在家里做饭吃,用油也可以选择橄榄油,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孙燕佩表示,适当的体育运动,对降低低密度脂蛋白也有重要作用,每天运动30~60分钟,无论是跑步、打球、登山还是健身都可以,坚持下来,就会发现,不仅身体好了,这个数值也降低了。
据悉,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摄入,一个人每天的热量摄入当中来自饱和脂肪的热量不能超过10%,来自反式脂肪的热量不能超过1%,以降低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采访中,专家们建议,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的人群,最好远离以下几种食物:一是加工类的食品,比如香肠、热狗、腊肉、薯片、罐头等,这类食物在加工过程中会有盐分、糖分和饱和脂肪的增加,对身体不健康。二是油炸类食品,如炸鸡、薯条、油条、麻团等,这些食物在反复高温油炸后,会产生反式脂肪酸,而反式脂肪酸是导致体内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三是高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蟹黄、鱼子、蛋黄、松花蛋等。一般来说,胆固醇摄入量每日应控制在300毫克以下,血胆固醇中度以上升高者每日膳食胆固醇应控制在200毫克以下。四是高糖食物,如糖果、蜜饯、饮料、蛋糕等。因为甜食是导致血脂升高的元凶,尤其是葡萄糖和果糖,会在肝脏中转化为脂肪,使血脂升高,提高冠心病的风险。五是酒精制品,也就是各种酒类。人在饮酒后,酒精会进入血管,给血管造成一定的刺激,容易导致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出现升高的现象。因为低密度脂蛋白主要在肝脏中合成,而酗酒会导致肝功能受损,并引起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下降,从而诱发高血脂,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
对于医生们的建议,市民徐先生颇有感触。“我身高1.73米,之前经常胡吃海喝,体重一度达到190斤,每次体检都有三高。前年,在朋友的带动下,我爱上了打羽毛球,刚开始体能很差,根本上不了强度。于是我开始减肥,在饮食上减少高脂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同时保证每周打三次球,现在体重降到了156斤,前段时间体检,三高没了,我太高兴了!”徐先生说,现在感觉整个人都是轻松的。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