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年的玫瑰,放到现在既老套又新鲜

全文3709字,阅读约需11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电视剧《玫瑰的故事》改编自1981年亦舒同名小说,讲述了女主角黄亦玫的成长和情感故事。

02原著中的玫瑰拥有令人震慑的美貌,令遇到她的男人们神魂颠倒,但原著被认为是一部悲剧。

03电视剧中的黄亦玫形象更加饱满,拥有惊人的美貌和才华,不再是一个只为美貌颠倒众生的角色。

04然而,剧情中的一些修改使得观众认为不合逻辑,如婆媳关系等现实问题。

05此外,观众对“独立女性”的范式引发讨论,认为独立女性并非有一个完美的标准范式来证明。

由腾讯混元大模型提供技术支持

图片
作者 | 蓝猫
编辑 | G3007
编者按
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玫瑰。
近日,电视剧《玫瑰的故事》正在热播,亦舒IP+刘亦菲的组合在上映之前就获得不少关注,随着剧情的推进,社交平台上对剧情的讨论越来越火热,褒扬与批评逐渐两极分化。
在亦舒的原著中,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香港,玫瑰拥有令人震慑的美貌,令遇到她的男人们神魂颠倒;电视剧中则改编为21世纪初的北京,从玫瑰一个人独美的传奇故事变成人物关系更加复杂的都市情感剧,展现了更多当代女性的成长和情感故事。写于1981年的原著小说和2024上映的电视剧,孰优孰劣很难评说,但从不同时代背景的价值观表达和观众的反馈中,可以发现一些变化与不变之间的微妙平衡。
01
原著中的男凝视角:女性分为“玫瑰”和“其他”
电视剧中,一女四男的设定使不少观众认为这是一部大女主爽剧,女主与女上司之间的友情也令人感动,但原著中,尽管女主角玫瑰家境优渥、拥有惊人的美貌和照相机一般的记忆力,但远算不上一部爽剧,并且,从如今的女性视角来看,甚至可以说是一出悲剧。
原书中,可能是出于写作技巧,也可能是出于对男凝视角的讽刺,亦舒选择了从4个不同男性的视角来对不同时期的玫瑰进行描述。
前两个部分的讲述者在电视剧中出现了,但是相比原著的人物形象,已经美化了很多。玫瑰的哥哥黄振华眼中的玫瑰快乐而肤浅,“是个宠坏的烂苹果”,但出于亲情,他一直为玫瑰闯下的祸善后,在父母过世后一直处处照顾玫瑰。第二部分的溥家敏原本已经有相爱多年的未婚妻,却对玫瑰一见钟情要跟未婚妻分手,在哥哥溥家明与玫瑰相爱后,他立刻决定与未婚妻结婚并要求她生很多孩子;在他心中有个天平,天平两端分别放着亲情(哥哥)和爱情(玫瑰),他选择了哥哥,玫瑰作为一个“为了亲情值得放弃的筹码”成了他心底的朱砂痣,未婚妻则仿佛成了一个生育机器。
第三部分的讲述者是玫瑰的准女婿周棠华,周在美国与玫瑰的女儿方太初相恋,谈婚论嫁时回香港见父母而认识了玫瑰,尽管他对玫瑰并没有男女之间的情愫,但仍然为玫瑰的魅力所倾倒,并且被外界谣传他正在追求自己的准岳母;在他的描述里,他的女朋友方太初什么都像母亲玫瑰,就是没有玫瑰“温柔”。
最后一部分的讲述者是顶级富二代罗震中,他在父亲罗德庆爵士与玫瑰结婚以后对玫瑰一见钟情,并坠入深深的苦恼中,最终在父亲假称病重要他回香港时,他才意识到自己更爱父亲,为了给父亲一个交代,他迅速找了一个只见过一次的家世清白的女孩结婚,毕竟他外形英俊家境优渥受过良好教育,有一大堆女孩子“排着队想要嫁给他”。
在这些故事的讲述中,男性对玫瑰的爱情无一例外的来自于其“令人震慑的美貌”导致的一见钟情,对玫瑰的性格和个人成就描写几乎为零;就连玫瑰本人对自己的描述也是“我是一个无用的人,只会吃喝玩乐”。与此同时,这些男性的心中都有一个天平,即使在他们的描述中,失去玫瑰如同失去生命一样痛苦,但他们仍然会明明白白地做出更“理性”、更利于自己的选择。
原著中对其他女性角色的描写更加乏善可陈,苏更生作为事业有成的女强人,一旦结婚就安于为丈夫打理家事;关芝芝被周士辉“抛弃”后,带着双胞胎女儿嫁给了一个有钱老头,好在丈夫支持她出来工作,在事业上的成就还算可圈可点。最值得叹息的是溥家敏的未婚妻咪咪和被罗震中选中的结婚对象小曼,哪怕她们心知肚明这个男人不爱自己,也要为了“长期饭票”而将他牢牢抓住,书中借小曼之口说道“你们这些纨绔子弟永远不会明白,大学文凭实在只是美丽的装饰品,毫无实际用途,我只希望快快寻张饭票,嫁掉算数,胜过永永世世沦落异乡,仅够温饱。”不过话说回来,这样陈腐的观点放在43年后的现在,仍然受众甚多。
在亦舒原著中,女性分为“玫瑰”和“其他”,玫瑰颠倒众生,“没有她拿不下的男人”,其他女性尽管同样拥有美丽的容颜、清白的家世,但在男性眼中都是苍白无趣的,唯一的作用便是“成为妻子”。这样的女主远算不上大女主,这样苍白的设定也很难被称为爽文。
02
电视剧:美成刘亦菲也要吃婆媳关系的苦
从小说改编为电视剧,也是从男性视角转变为女主角黄亦玫的视角,玫瑰不再是靠美貌颠倒众生的一朵玫瑰,她有思想、有学识、有个人的努力和成就;其他女性角色的形象也不再是单一地只知道找“长期饭票”。
在观众们对电视剧的褒扬中,首先是对女主角选角的肯定,由刘亦菲扮演的女主角黄亦玫(原著名为黄玫瑰,剧中保留了“玫瑰”作为其小名),毫无疑问,刘亦菲作为扮演者不仅符合原著设定,而且很难再让观众选出比她更适合的女演员。
相比原著,电视剧中的女主角黄亦玫形象更加饱满,她同样拥有惊人的美貌和才华,但并不以此为傲,性格勇敢、坚韧、独立。刚毕业时候的她锋芒毕露,热烈奔放,感情受挫后勇于改变生活方式去读研;结婚生子以后虽然与丈夫和婆婆相处不愉快,仍保持着体面和不忘继续学习提升自己;离婚后依旧对美好的爱情饱含期待,同时也丝毫不耽误自己做好事业和教育好孩子。
同时,剧中的其他女性角色也丝毫不逊色。电视剧中的苏更生成了“高配版樊胜美”,糟糕的原生家庭和被继父性侵的经历对其造成了巨大的创伤,但她并没有因此沉沦于命运的不公或走向极端“封心锁爱”,而是保持住了自己善良的本心,原意不求回报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在爱情来临时虽然彷徨,但最终还是遵循了自己的内心接受了美好的爱情。黄亦玫的老板姜雪琼则展现了女性在职场的能力和困境,将要离婚之际发现自己怀孕了,并没有选择大团圆结局,而是坚定选择了自己想要的事业。
不过,尽管人物形象更加饱满,但剧情中又有不少因为修改了背景而显得不合逻辑之处。
亦舒的小说中,故事发生在80年代初的香港,正是香港经济蒸蒸日上的时代,上流社会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玫瑰父亲经商,且父母近40岁才生下她,因此玫瑰“是被宠坏了的孩子”;剧中将背景修改为2001年的北京,玫瑰的父母均为清华教授,人物显得更加书卷气。玫瑰失恋怒砸庄国栋家的桥段在原著中发生在玫瑰17岁的时候,凸显出了少女玫瑰的热烈和莽撞,而剧中高知家庭中长大且已大学毕业工作的黄亦玫酒醉砸男友家,多少有些割裂。
苏更生复杂的原生家庭令人扼腕叹息,但在俊男美女的故事里融入现实的沉重确实可以看出编剧的高明之处,但“情敌”白晓荷的故事又让人觉得编剧是否离现实太远了。白晓荷家世显赫,自己才貌双全,堪称“顶级白富美”,前男友居然会选择回安徽老家相亲,一时竟不知道是该骂白晓荷前男友背信弃义还是该夸他不仰仗女友家世有气节。
至于被观众大骂的前夫哥方协文,改编是否合理很难评价。原著中对方协文的描写不多,只说这个人普通而窝囊,“是个好人”,离婚后独自将女儿抚养长大,女儿出落的温柔善良落落大方。剧中为了凸显矛盾,将方协文刻画成一个自卑又自私的凤凰男,而婆媳关系更是国产剧永不缺席的话题,虽然也展现了女主角黄亦玫的坚韧和体面,但这样的处理难免使观众觉得憋屈:父母清华教授、自己央美本科复旦硕士,拥有绝世容颜的大美女居然也要吃婚姻的苦。但从剧组的宣传来看,剧组更倾向于通过婆媳关系家长里短来获得流量,虽然观众被气得乳腺增生,但有流量。
03
剧情之外:独立女性是否有标准范式?
抛开原著和剧情,其他藉由《玫瑰的故事》引发的讨论更多的则集中在“独立女性”的范式上。拥有良好家境和绝美容颜的女主,她的人生成就注定会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家庭帮助和外貌红利,那么她到底能不能算是独立女性?为了去法国找男友就果断辞职的“恋爱脑”,算不算独立女性?结婚以后在家全职带孩子(尽管中间坚持学习、考了很多证书),算不算独立女性?女主角在为情所伤之后才开启新事业,她的个人进步都发生在感情受挫之后,而不是“自发”的,她算不算独立女性?苏更生从糟糕的原生家庭中拜托,但最终还是会结婚,那算不算独立女性?
总结来说,在一部分观众的想象中,“独立女性”必须有一个标准的范本,稍微有一点“瑕疵”就算不得独立女性。在笔者看来,这无异于一种新的“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只为成为“完美的独立女性”。
在此前刘亦菲出演的另一部电视剧《梦华录》中,曾因父亲获罪而被迫沦为官妓的赵盼儿曾向男主袒露心声:自己虽然曾沦为官妓,但不曾失身。这样的“纯洁”设定曾引起过观众的争议:是否真的是要证明自己的“纯洁”才算得上完美的女主角?哪怕剧情设定发生在北宋时期,剧中的皇后是二婚,女主角仍然需要这样的“纯洁”吗?
时至今日,仍然有一些现代人的观念比北宋时期还要陈腐,认为女主角在20年里交往了4任男朋友、没有“从一而终”是一个值得诟病的道德污点。
即使亦舒的原著写于1981年,放在43年后的现在,有的观念还是很超前的。原著中,黄振华发现苏更生曾离过婚时,对苏说:“你知道即使你结过婚,我也会原谅你。”苏有一段振聋发聩的发言:“我有什么是需要你原谅的?我有什么对你不起,要你原谅?每个人都有过去,这过去也是我的一部分,如果你觉得不满——太不幸了,你大可以另觅淑女,可是我为什么要你原谅我?你的思想混乱的很——女朋友不是处女身,要经过你伟大的谅解才可以继续做人,女朋友结过婚,也得让你开庭审判过——你以为你是谁?你未免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太庞大了!”
是否是“独立女性”,并不需要一个完美的标准范式来证明。
结 语
关于亦舒写作《玫瑰的故事》有一个著名的花絮:外界曾揣测玫瑰的原型是香港名媛章小蕙,不过本书写作于1981年,彼时章小蕙只有18岁,这个说法未必成立。但章小蕙确实成为了很多人心目中的“玫瑰”,她自己也酷爱玫瑰,引用了诗句“a rose is a rose is a rose”将自己的品牌命名为“玫瑰是玫瑰”。在前夫因金融危机破产之后,章小蕙曾被媒体称为“败家女”,离婚后的她靠写专栏和开买手店维生。
近年来,章小蕙在国内通过公众号和小红书开创了新事业,成为了新的带货女王。除了带货的品质高以外,她旺盛的生命力和不怕折腾的气质是她赢得粉丝的关键。她既不是道德上无懈可击的完人,也并非一开始就是标准的“独立女性”,但这些都不重要,谁又能否认她现在活成了另外一种榜样呢?
即使小说、电视剧也无法塑造出完人,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玫瑰,可以欣赏可以批评,但不必代入太多。文艺作品的目的最终还是看别人的故事,过好自己的人生。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