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少儿人口比重看中国何时进入少子化社会

全文1514字,阅读约需5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中国自2006年开始进入轻度少子化社会,2023年少儿人口比重下降到16.4%,与2013年持平。

02由于近几年出生人口下降,预计0-14岁少儿人口比重很快就会降到15%以下。

03然而,黑龙江省0-14岁少儿人口比重已经降到10%以下,进入重度少子化社会。

04目前尚无公认的衡量少子化程度的标准,作者提出了一个参考标准:少儿人口比重低于20%为轻度少子化社会,低于15%为中度少子化社会,低于10%为重度少子化社会。

由腾讯混元大模型提供技术支持

谈到人口问题,老龄化和少子化是经常出现的两个词。老龄化是指由于生育率下降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总人口中老年人口比例上升的过程。老年人口的年龄界定,有两个标准,一是60岁以上,二是65岁以上。我国现行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本法所称老年人是指六十周岁以上的公民”。
少子化是指由于生育率下降,导致少儿人口不断减少,总人口中的少儿人口比重下降的过程。少儿人口一般是指0-14岁人口。
2013年出版的《人口危局》一书第52页的文章标题是《少子化是中国人口的最大挑战》。我在文章中提到:“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人口中,0-14岁人口占16.60%;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虽然中国少子化和老龄化都在加剧,但少子化比老龄化的发展速度快得多。” (见下面的截图)
图片
为何我说“少子化是中国人口的最大挑战”而不说“老龄化是中国人口的最大挑战”?这是因为,导致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生育率下降,使少年儿童的人口数量和比重下降(称为“少子化”)。二是老年人口寿命延长,使老年人口的数量和比重增加。
老年人口寿命延长是医疗技术进步和生活水平提高的结果,所以,由于寿命延长带来的老龄化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表现。而生育率下降带来的少子化不但会拉升老年人口所占的比例,而且,只要生育率一直低于更替水平,人口数量将会一直减少下去,直至归零。所以,中国人口最严重的问题是少子化而不是老龄化。
关于衡量老龄化程度的标准,国际上通常看法是: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即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达到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进入轻度老龄化社会;
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达到2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达到14%,即意味着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达到3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达到21%,即意味着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
例如,6月22日央视新闻报道,据北京市民政局在北京养老服务行业发展论坛上发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底,北京市常住老年人共有494.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2.6%。预计到2031年,常住老年人口比例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
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衡量少子化程度的公认标准。为此,我提出如下衡量少子化程度的标准,仅供参考:
少儿人口比重低于20%,即为进入轻度少子化社会;
少儿人口比重低于15%,即为进入中度少子化社会;
少儿人口比重低于10%,即为进入重度少子化社会。
下表是中国历年0-14岁少儿人口和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和比重,人口单位是万人。
图片
从上表可以看出,中国在2000年65岁以上人口比重达到7%,进入轻度老龄化社会;2021年65岁以上人口比重超过14%,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中国在2006年少儿人口比重为19.8%,开始低于20%,按照本文给出的标准,中国从2006年开始进入轻度少子化社会。2013年少儿人口比重下降到16.4%。由于2014年和2016年相继实施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政策,出生人口随之回升,所以少儿人口比重有所上升,2020年少儿人口比重上升到17.9%;但由于近几年出生人口下降,所以少儿人口比重也有所下降,2023年少儿人口比重下降到16.4%(与2013年持平)。
按照上表数据,中国在2023年尚未进入中度少子化社会,但如果未来几年出生人口没有回升,那么预计0-14岁少儿人口比重很快就会降到15%以下。
但有个别省份的0-14岁少儿人口比重远远低于全国平均值。例如,根据黑龙江省统计局发布《2023年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省年末常住总人口3062万人,0-14岁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为8.8%,65岁及以上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为18.8%。
可见,黑龙江省0-14岁少儿人口比重不但已经降到15%以下,甚至已经降到10%以下,进入重度少子化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