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封面|英国,儿戏一般的政体

全文2481字,阅读约需8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英国《展望》月刊7月号刊发文章,批评英国政体如同马戏团一般,竞选活动充满闹剧和传统风格。

02文章指出,英国两大主要政党在选战中回避国家面临的严峻挑战,如经济发展和国际角色。

03由于英国脱欧,英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受到挑战,地缘政治风险加剧。

04然而,英国竞选活动的琐屑风格和议会的全套表演在当前严峻时刻显得极为失当。

05作者认为,政权更迭为反思提供难得的机会,今年的竞选可能成为一部续集。

由腾讯混元大模型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消息网6月25日报道 英国《展望》月刊7月号(提前出版)刊发题为《英国,儿戏一般的政体》的文章,作者是拉斐尔·贝尔。文章摘编如下:
马戏团精神充斥着英国政坛,让议会变成乱哄哄的剧院,让竞选变成小丑车巡游。每场演出不同的仅仅是换了两名候选人,但传统风格、固定的情节套路总带来熟悉的体验:一定会出糗(没关闭的麦克风泄露私下对话),一定有打闹(候选人藏起来不见电视采访人员),一定有观众参与(意外遭遇愤怒选民)。
个人特色胜过公共政策。辩论是热闹但狭隘的。这种对立真实存在,而且像传统木偶戏那样做作而又滑稽。许多冉冉升起的政治明星都曾承诺要变换风格,但最终都加入进来,因为这是眼下唯一的表演。
选战迷雾遮蔽严峻主题
未来几周,里希·苏纳克领导的保守党和基尔·斯塔默领导的工党将上演对决,人们会不时觉得有趣,经常感到愤怒,但几乎得不到什么信息。聚光灯将对准舞台中央两名领导人所扮演的角色,却对有关国家需求的大部分问题视而不见。
2024年,英国两大主要政党都有强烈动机避免就国家面临的挑战直言不讳:苏纳克很难描述一个烂摊子,而这烂摊子碰巧也是他要捍卫的遗产;斯塔默要求变革的呼号可能遭遇太多警告--问题很棘手、资源很有限,并因此而噤声。
选战迷雾还遮蔽了严峻主题。辩论没谈及的问题有很多,但假如大选成为有关国家未来的坦诚对话,会有两个首要议题占据主导地位:英国要发展什么样的经济,能在世界上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这些问题源于制度和规范的衰落,而这些制度和规范曾经定义何为西方的一部分。英国脱欧使这些问题变得更加紧迫:认为自由主义全球化将永远持续、地理环境与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安全无关,这可下错了注。
当前的地缘政治比苏联解体以来任何时候都更危险,也比1945年以来任何时候都要变动不居。俄乌冲突标志着实力即正义、帝国式掠夺土地的治国手段的回归,而自由民主制曾经沾沾自喜地认为这种治国手段因经济相互联系而过时无用。
加沙冲突已将以色列和伊朗推向全面战争的边缘,双方早已通过代理人兵戎相见。战后秩序所依据的法律和条约机构受到重重挑战,在欧洲内部是卷土重来的民族主义,外部是中国崛起为能够抗衡美国霸权的大国。
美国民主面临生存危机:唐纳德·特朗普可能重返白宫,届时将带回比第一任期更明确的暴政纲领,以及对如何实施这一纲领更清晰的认识。即使乔·拜登留任总统,美国的盟友也会对华盛顿为其充当安全保证的信心发生动摇。
脱欧有其特别愚蠢之处
防务和贸易“战略自主”是主导欧盟对话的观念。保护主义在抬头。围绕关税、技术转让、能源供应和原材料等问题的争端将在各大洲集团层面展开,于是英国放弃在布鲁塞尔的最高谈判席越来越显得不明智。
几十年来,英国外交政策不言自明的理念是充当跨大西洋的桥梁。华盛顿在欧洲诸国中最喜爱伦敦,伦敦也是欧洲前往白宫的通道。英国脱欧让这一切告吹。旧联系固然没有完全丧失。按照欧洲的标准英国仍是重要参与者:拥有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的核大国。但身处战略脱节的位置,与周边联盟隔绝,便更难利用这些资产。甚至不肯承认存在问题的政治文化又让挑战更加严峻。
这种否认还引申出国内经济政策要如何适应英国脱欧现实的问题。脱欧派主张英国退出欧盟单一市场不用付出代价:布鲁塞尔将给予前成员国特殊的贸易优惠政策,而与其他国家达成贸易协议会弥补所有缺口,重新获得监管主权能以零成本将竞争优势最大化。这都是无稽之谈。
上述经济假说还被打包放进骗人的政治包袱。面对各式各样的文化和社会不满,英国脱欧被宣扬为万灵药。只有一个可感知的弊病归因于英国身为欧盟成员国是合理的:劳动力自由流动带来的移民问题。
英国脱欧有其特别愚蠢之处:一边营造出对国家主权的疯狂推崇,一边又消磨着国家实现变革的能力。这是场白白浪费的革命,把原本应对剧烈动荡的政治资本挥霍在没有任何人满意的项目上,酝酿出对政治的不满驱动了只会带来更多失望的机器。
以后的历届政府都更难说服民众怀揣着明天会更好的期待,在今天作出集体牺牲。公众的耐心和善意被耗尽。宏大的承诺已经贬值。
旧剧续集还是变革序曲
英国下任首相不必是历史学家就能理解国家处于怎样的窘境。
苏纳克的宣言如此浅薄,反映出他对陈旧的意识形态给予的微不足道的想象。没有理由怀疑同僚和官员有关苏纳克是聪明人的各种说法,但他的聪明表现在计算方面——善于计算数字和记住细节。他对提出想法并不感兴趣。他的讲话避开了文化典故和历史延展,几乎没有分析性的论点。对“铁娘子”玛格丽特·撒切尔庸俗膜拜只是保守党智识愚笨化的表征,表明保守党已经放弃让自身信仰适应现代世界。已萎缩的意识形态肌肉因注入熊熊民粹主义的类固醇而暂时隆起,一旦药物失效,政府隐藏的衰败就会暴露出来。
工党给出的方案同样缺乏宏大构想。这固然折射出领导人斯塔默的秉性,但也考量到公众对宏旨兴味索然。
可能成为首相的两名候选人都不希望在公开场合重新谈论英国脱欧的条件。尽管说到英国面临的诸多挑战时不提及公投作出的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决定并非不可能,但要取信听众则很难。如果不谈到这个话题,所有关于全球动荡、中国崛起、俄罗斯侵略、人工智能、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的警告就好像在战略死胡同里猛踩言辞油门。
回避棘手问题在政界从不是新鲜事。但是,英国竞选活动的琐屑风格、议会的全套表演,在当前这个严峻时刻都显得极为失当,而且更令人沮丧的是,这种影响经过多次选举不断累加。接连几次大选变本加厉地拒绝接受英国脱欧的现实,结果形成平行现实——一个荒唐政策的剧场,在这个剧场中约翰逊和特拉斯这样的杂耍演员都有可能占据舞台。
苏纳克上台时承诺要“专业、正直和负责”,但缺乏让其所在的保守党强行接受这些品质的勇气和权威,也缺乏根据自己信奉的价值观选择政策优先事项的判断力。他不再给自己找麻烦。
在众人印象中,斯塔默被默认为相对务实的人物。但他觉得迫不得已按照某种方式竞选,而这种方式要求他共同编造一旦执政后就不可能长期维持的假说。很难确定是否还有反对派领导人原本可以摆脱这种束缚。工党失败的漫长经历表明答案是否定的。
但如果斯塔默如民调预测那样成为首相,他就有机会以当权者的身份改写剧本。何况他几乎别无选择:如果工党不让公众正视当前困境到底陷入何种境地这一严酷现实,就无法应对执政期间面临的各种挑战。政权更迭为这种反思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今年的竞选在许多方面都会让人觉得像是部续集,又是场布景陈腐、情节老套的演出。但其中也包含着若有若无的可能性:我们正接近这一季的尾声——实在演不下去了;历时最久的政治哑剧即将结束,7月4日演出就会落幕。(编译/张熠柠)
图片
英国《展望》月刊7月号(提前出版)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