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岁奶奶的孤独:我忽然觉得,长寿未必是一种福气

我奶奶今年92岁,村里和她同龄的老人已经所剩无几。除了听力衰退,腿疼走路不便,她依然头脑清晰,基本还能自理,日常生活由六个孩子轮流照顾。
在那个讲究多子多福的年代,她和爷爷一共生育了6个孩子。子女又不停开枝散叶,组成了我们这个人丁兴旺、令人羡慕的大家庭。这一度让她和爷爷在村里昂首挺胸,扬眉吐气。
但家大,人多,事杂,也很闹心。比如叔叔成家后因为利益纠葛、日常琐事闹的摩擦矛盾,反目成仇,都让她彻夜难眠,忧心如焚。但在年富力强的儿子面前,她已年老力衰,大权旁落,说话不顶用,只能装聋作哑。这对年轻时心高气傲的她来说,是多么大的心理落差,但也无可奈何,只能接受。
活得越久,越要一次次经历命运特别大的残忍。在她70岁的时候,颇具经商头脑、事业有成、令他们骄傲的大叔突发心梗,英年早逝。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巨大打击,令她和爷爷一夜之间仿佛苍老了10岁。在她年近90岁的时候,我的四叔又在异乡溘然长逝,二老又经历了一次人生至恸。
终于,爷爷也在93岁那年驾鹤西去,像一片清瘦的纸片飞出了他眷恋的尘世。我以为奶奶会承受不住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但在爷爷的葬礼结束之后,她和旁人一样平静地吃着饭,入口即化的红烧肉她吃得津津有味——她这足够长的一辈子,经历战争,逃荒,贫穷,饥饿,喜怒哀乐,苦辣酸甜,悲欢离合,生老病死,还有什么看不开,不能接受?
从此,独留奶奶一人生活在历经沧桑的简陋老屋里。爸爸和叔叔怕她一个人孤单害怕,问晚上要不要陪。奶奶说,不怕,在这里生活一辈子,又活到这把年纪,每活一天都是赚到,有啥可怕的?
我懂她的心思,她要强了一辈子,不想和儿子们生活在一起。儿子们也都当了爷爷,有一大家子人要养活,有一大摊子事要处理,她不想给儿子们添麻烦,更不想看儿媳妇脸色。其实,儿媳们也都很孝顺,没人给她脸色看,端茶倒水无微不至。即使年轻时婆媳间有过隔阂误会,也都已经在时间之手的抚摸下,烟消云散。
但行至暮年的她,自觉衰老无力,行动不便,没有了价值和权威,只是儿女们的负担和累赘。她开始变得敏感自卑,自怜伤感,怕拖累子女,怕给子女添麻烦,怕人闻见她身上不能经常洗澡散发的老人味儿,惹人厌烦嫌弃。
儿女们轮流给她做饭送饭,即使饭菜不合她的口味,她也不提出来。好吃的,就多吃点,不好吃的,就少吃一点,腿疼,也忍着。她似乎已经失去了挑三拣四的权利,变得小心翼翼,看人脸色。农村人的感情没有那么细腻,每次送饭的时候,她都希望能和子女们多聊会天,但她说的都是说了上百遍的陈年旧事,儿女们早已听得失去了耐心。要么敷衍两句,要么抢白她:少胡思乱想,胡说八道。她的人生任务好像只剩下一个:活着,尽量不给儿女添麻烦,直到寿终正寝。
很多个白天,她收拾完屋子,就坐在巷子里的墙根处晒太阳,发呆打盹。如今的村庄,除了过年,巷子里几乎没有什么人,空空荡荡。偶尔路过一个村里人,和她说句话,打个招呼,又迅速恢复了平静。世界飞速发展,日新月异,而她,困在原地,一无所知。她不识字,不玩手机,也几乎不看电视,无数个漫长的白天,她就这么打发过去。每一天都是在重复,时间仿佛停滞。
在农村,依然主要依靠家庭养老,温饱无虞的她含辛茹苦养儿的价值,在晚年似乎得到了体现。在村里人眼里,她是幸福的,儿女孝顺,孙辈争气。一到过年过节,屋里院里都是从各地赶来看她的孙辈,热闹嘈杂,笑语喧哗,纷纷塞给她零花钱。比起村里有些被嫌弃甚至被虐待的老人,她已经幸运太多。
但我们走后,那份孤寂冷清加倍,她怎么消化这巨大的落差与孤独?儿孙满堂,对于缓解她晚年的孤独,基本无用。无数个夜晚,她一个人咀嚼着孤独,回忆着往事,辗转难眠,半睡半醒,度过漫漫长夜,甚至睁眼到天明。孤独,是她晚年最大的敌人。
虽然中国一直是一个鼓励长寿的国家,长寿甚至被认为“五福”之一。但有时候,看着92岁的奶奶,我忽然觉得活得太长未必是一件好事、一种福气。活到最后,长到自己都失去了耐心,就像街边那些四季常青的绿化树,绿到最后,绿得很疲倦。
村里唱大戏,我给她100元钱,让她自己买点好吃的。她百般推辞,说自己行动不便,连村后的小卖部都走不到,花不着。我硬塞给她,她诚惶诚恐,流出了眼泪,说她没疼过我,我却成了最疼她的孙女。愿命运能对她温柔以待,让我的孝心有安放之地。
(作者为河南教师)
梅子
责编 温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