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理想的生活状态,年轻人决定与诗歌为伴

诗如清泉涌,诗歌照见生活。6月底的济南,夏意正浓,时值李清照诞辰940周年之际,章丘明水古城内清照诗歌艺术节也正如火如荼。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印度、哈萨克斯坦等不同国家的六十余位诗人和艺术家们来到济南共襄诗歌盛宴,让宋代伟大词人李清照故里更加浪漫。
图片
这场高规格、高水平的诗歌艺术活动,同样吸引了众多年轻诗人和诗歌爱好者来到济南,在这座“诗城词都”里,他们畅谈自己的诗歌理想,拥抱梦寐以求的生活状态,以青春的名义与世界同频共振。
诗歌是快节奏生活里的“栖息地”
6月21日晚,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首届清照诗歌艺术节启幕。王雪雷已经撑伞等待多时了,“我是一名90后诗歌爱好者,看到有这个活动专程请假赶过来的”,她说,最喜欢的现代诗人是舒婷,这次机会难得,不过来看看实在可惜。
图片
雨中看诗人们读诗,王雪雷觉得非常浪漫。“雨天给诗人提供了更绝妙的创作氛围,诗歌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艺术,还包括了对声音、器乐和舞美艺术的融合。”
王雪雷说,在现场看到这么多来自不同国家的诗人聚在一起,用自己的声音表达着对生命和生活的热爱,内心很受感动。“在这样一个雨夜,大家因为诗歌而出现在这里,唯有热爱是我们所有人的自发力。”
同日,明水古城的诗歌市集正式开张。90后诗人温梦宇,从青岛专程赶来明水古城,在小摊摆上了自己的诗歌和绘画作品。“这场活动非常有意思,让人与人之间产生了诗意的连接。”温梦宇说,诗歌让她可以永远遵循自己的思想,“我就生活在诗歌中,这是我理想的生活状态”。
图片
王雪雷认为,诗歌应该是快节奏生活里的精神“栖息地”,“诗歌是我的能量之源,能给自己提供满满的情绪价值,诗歌的滋养和陪伴让我更加自信和快乐,给我勇气和力量去面对生活中未知的一切”。
写诗是调适自我的方式
6月22日晚,作为首届清照诗歌艺术节的重要议程,顶度诗歌奖颁奖典礼举行,高校诗歌入围奖由4名诗人获得。
图片
浙江大学张琦是获奖者之一,他与诗歌的接触很早。“读小学的时候,有家人已经在写诗,会读到一些读者来信。自己开始写一些文本(词语、句子)是在大学后,一开始是无意识的行为,不知道这是诗。只是感觉到,遇到一些情绪驳杂、诡谲的异质性时刻,会出现一些需要输出的东西,它们以文本的形式出现。”张琦称,意识到自己写的东西接近于诗,是今年的事情。
“诗不仅是生活的构成,本身也是生活方式。”张琦说,在逐渐确定自己在写诗后,已经感觉到诗和日常生活中的情绪、直觉无法脱离,“诗是记录和调适自我和情绪、直觉,与日常缠斗中最后的、唯一的媒介”。
“诗歌给予我一种生命的信念。”温梦宇是从2019年开始对“诗歌”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那是心中升起的对文字的尊重以及苛刻。诗歌不仅讲究感情、瞬时的灵感,还在于如何用凝练的语言去表达内在和精神。”温梦宇坚信,“惟有纯粹而天真地生活着,诗句才能降临”。
在古城与诗歌相遇,年轻诗人产生了“时空交错的幻觉”
在明水古城举办首届清照诗歌艺术节,在张琦看来,是为诗人的互相交流提供了一个新的城市空间。“我自己的体验是,有种时空交错的幻觉,我们不仅在互相交流,也和古代的诗人在交流。对城市来说,是一种独具一格的城市文化建设。”
王雪雷在参加此次活动之前,已经两次到过明水古城。“这里是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故居,这里红花绿水也有着婉约的美感。尤其是在后来增添了像‘易安诗会’这样的互动诗词朗诵的环节,让人一下子就有那种穿越千年的感觉。”
图片
英国青年诗人萨拉·豪作为嘉宾也来到了济南。2016年,她的诗集《LoopofJade》成为T.S.艾略特诗歌奖1993年创立以来,第一部获奖的处女作,她本人也被评委评价为“会改变英国诗坛”的诗人。斯蒂芬·霍金还曾在英国诗歌日上读了她的诗歌《Relativity》。
图片
“这里真的太美了。”萨拉·豪指着远处的泉水,兴奋地说:“我们去了李清照故居,看到了很多的泉。看到泉水的涌现,我明白李清照为什么能创作出这么好的诗歌了。她生活在这么美好的环境中,肯定给了她很多灵感。”
“最近几天,我参加了诗歌剧场工作坊等活动,之前从来没有参与过类似的活动。我想未来有机会的话,在英国,我们也可以尝试开展这样的活动。”萨拉·豪表示,到济南来参加首届清照诗歌艺术节,收获颇丰。
诗歌与泉水、古城相遇碰撞出了精彩,青春的艺术气息让这座城市更加充满活力。
正如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顶度集团董事长,同时也是明水古城项目的总规划师和总设计师的陈向宏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的那样:以诗为歌,张扬青春的活力,明水古城的未来是青年心灵的认可,人的青春,需要与诗相伴。
记者:刘瑞祥 校对:高新 编辑:刘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