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力量

一直以来,重庆在我印象中就是热情和革命的代名词。记得在教学小学课文《狱中联欢》时,学生都被文中那些英雄的事迹深深感动——提到重庆,我们就想到了歌乐山的渣滓洞、白公馆和经典小说《红岩》。
去年暑假,我与好友一起去了一趟重庆,领略这座英雄城市的魅力。
到达重庆后,第一站就是参观歌乐山的渣滓洞、白公馆。渣滓洞、白公馆在重庆解放前被国民党特务机关改造成秘密监狱,是专门用来关押和迫害革命者的两座“魔窟”。解放战争期间,前后有近300名革命志士和进步人士被国民党特务杀害在这里,绝大多数牺牲在重庆临近解放的“11·27大屠杀”之中。
顺着蜿蜒崎岖的山路进入渣滓洞,呈现在眼前的是阴森、恐怖、带有杀气的景象,四周的碉堡、暗哨、铁丝网令人不寒而栗。进入大门后,顺着铁管围成的通道一直往里走,便是渣滓洞的监牢。一个不足1000平方米的院落,三面崇山,谁也不会想到这就是曾经血雨腥风的监狱和刑场。院中的牢房是3米见方的小屋,潮湿、阴冷。从墙上的介绍图片可以看出每间房都住了十几人,唯一通风的地方是门上那个巴掌大的洞口,手指粗的铁条插入其间。
走出渣滓洞,徒步十几分钟就到了白公馆。白公馆的两处房屋内放置着先烈生前所用的器具、所写书信的仿制品,墙壁上还陈列着100多名烈士的照片和生平事迹简介。照片上的烈士气宇轩昂,大多是20多岁,他们牺牲在一个人一生中风华正茂的时候。为了信仰和理想,他们经受住了种种严刑拷打和非人折磨,保持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为党、为人民、为革命毫无保留地献出了自己的一切。令人震撼的是,年龄最小的烈士“小萝卜头”宋振中牺牲时只有8岁零8个月,他在狱中机智灵活地为同志传递信息和物品——从8个月大就随母亲被关押在狱中,直至8岁多被杀害,他竟从未见过外面的世界!
审讯室门前的栏栅铁门是锁着的,参观者只能从外往里观看。审讯室由原来白公馆的防空洞改建而成,大约十几平方米的石洞里,老虎凳、杠子、刑架、铁链、皮鞭、扎手指甲的竹签……这些只在电影中看到的刑具都真实地摆放在眼前,使游客不由得紧张起来,仿佛听到阵阵痛苦的呻吟和令人毛骨悚然的惨叫。在这种残酷的环境下,革命先烈依然坚定信仰,在酷刑和屠杀面前表现出的坚贞和英勇足以让后人铭记千古。
重庆解放前夕,反动政权崩溃在即,开始疯狂屠杀共产党人。狱中的先烈将生死置之度外,认真思考中国共产党的未来。他们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仰望黎明的曙光,嘱咐党组织“切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通过脱险同志向党组织提出了一份意见——“意见”共八条,也称“狱中八条”。
“狱中八条”是先烈的嘱托,是他们在生命最后一刻发出的强烈呼吁。时隔多年重温“狱中八条”,不得不敬佩先烈穿越时空的预见性。白色恐怖时期,考验革命者的是生死关、毒刑拷打关、威逼利诱关;和平年代,考验共产党员的是名利关、权力关。先烈音容宛在、警语犹存,后人应当如何告慰他们?我想,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精神,一个国家不能没有灵魂。先烈的嘱托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警示,一定要持久地传承下去。
参观完渣滓洞和白公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脑海中总在想着一件事情:生命是宝贵的,但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是什么呢?渣滓洞监狱里有一块牌子上写着5个大字——信仰的力量。的确,先烈有一种强烈的信仰,这种信仰难以用言语来描述,他们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坚定的信仰,宁死不屈的气概,无不令我震撼。
此次重庆之旅让我对红岩精神了解得更加深刻,重庆之旅,不虚此行!
(作者单位系湖北省宜都市实验小学育才路校区)
《中国教师报》2024年06月26日第16版 
作者:向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