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交易所IPO受理为何此时“开闸”?

作者:汪佳蕊
6月20日,沪深两市的IPO受理“开闸”,2家公司同日获得受理。在此背景下,6月21日和6月24日,北交所也受理了共计5家公司的IPO申请。这5家公司分别为:浙江锦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锦华新材”)、奥美森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奥美森”)和创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正电气”)、江苏酉立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酉立智能”)、江苏省精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精创电气”)。
附图:北交所新增IPO受理企业一览
图片
来源:北交所官网
至此,三大交易所均已重启IPO受理,IPO恢复常态化。那么,怎么看待三大交易所IPO受理的“开闸”呢?多位业内专家给出了自己的解读。
图片
重启IPO受理是市场发展的
必然趋势
近日,三大交易所重启IPO受理,全面恢复IPO常态化审核引发了投资者高度关注。那么,究竟应该如何看待三大交易所IPO受理的重新“开闸”呢?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硕士生企业导师支培元表示:“沪深北交易所重启IPO受理审核的背景在于中国资本市场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已经具备了更加成熟和稳定的市场环境。随着国家对资本市场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以及注册制改革的稳步推进,沪深北交易所重启IPO受理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天使投资人、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认为:“IPO重新‘开闸’是中国资本市场正常化的重要标志,表明监管部门在平衡风险与市场活力上取得了新进展。从宏观角度看,这有助于优质企业获取资金,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对投资者而言,IPO的重启意味着投资选择增多,有助于降低风险、丰富投资组合。”
世界数字技术院元宇宙委员会秘书长、世界院士专家联合会执行秘书长吴高斌认为,首先,在经历了去年的收紧政策后,市场对于优质企业的上市需求愈发旺盛。此次全面恢复IPO受理审核,有助于满足这些企业的融资需求,进一步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繁荣发展。其次,此次全面恢复IPO受理审核的原因有多方面,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复苏,市场对于企业融资的需求逐步上升;另一方面,监管层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整顿后,对IPO市场的监管机制进行了优化和调整,为重启IPO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此外,此次恢复IPO也有利于提升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地位,吸引更多外资进场。
三大交易所IPO受理
为何此时“开闸”?
那么,三大交易所选择在此时全面恢复IPO受理的原因是什么呢?
郭涛表示,全面恢复IPO受理审核主要源于市场环境改善、监管政策调整和投资者信心恢复。全球经济复苏带动了中国资本市场活力,IPO作为关键部分,其恢复受理是市场发展的必然。政府推动资本市场改革,新“国九条”为IPO制度改革提供了明确方向。同时,投资者信心恢复,期待更多优质企业上市。
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工程执行主任袁帅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市场环境的改善。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和国内经济环境的改善,资本市场也展现出更强的韧性和活力,这为IPO市场的恢复提供了有利的市场环境。
二是政策层面的推动。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资本市场改革,提升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新“国九条”的发布为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政策指引,其中对于IPO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是政策的重要方向之一。
三是审核制度的完善。在暂停IPO受理期间,监管机构对上市规则等进行了完善,进一步压实交易所审核主体责任,完善股票上市委员会组建方式和运行机制,加强对委员履职的全过程监督,建立审核回溯问责追责机制,这为IPO市场的恢复提供了制度保障。
证监会主席吴清在2024陆家嘴论坛上也曾公开表示:最近陆续出台的新“国九条”以及资本市场“1+N”系列政策文件,贯穿其中的主线就是强监管、防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目前,证监会会同各相关方面已经推出近50项配套规则,包括市场关心的退市、现金分红、股份减持、程序化交易监管等制度安排,各有关部委和单位在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联合执法、司法保障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各地政府结合实际推出了许多务实举措,呈现出各方共同呵护、共同建设、共同治理资本市场的新局面。
因此,从长期来看,在制度完善、持续强监管的政策护航下,一定会大力推动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北交所新增受理5个IPO项目
6月以来,北交所受理、上会、上市等IPO关键环节均已恢复,上市业务已全面常态化运行。6月21日,北交所受理了创正电气、奥美森、锦华新材三个IPO项目,6月24日,再新增受理酉立智能、精创电气两个IPO项目。
先来看奥美森。该公司主要从事智能生产设备及生产线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主要产品包括换热器生产智能设备、管路加工智能设备和其他定制智能设备。需要注意的是,奥美森报告期内下游客户领域集中在格力电器、美的集团、奥克斯等电器生产企业,因此业绩表现与电器行业息息相关。
对此,奥美森表示,如电器行业因宏观经济形势不及预期、居民消费支出下降等因素出现增长缓慢甚至下滑,或将导致行业产能需求低迷,从而降低对装备制造的采购需求,对公司业务发展带来重大不利影响。
专利方面,截至报告期末,奥美森已形成442项专利,表现已经相当不错了,但公司提示:“仍可能存在研发投入不能形成专利或非专利技术,或相关技术无法有效与产业相融合的情形,进而导致公司创新失败的风险。”
聚焦到注册地来看,创正电气和锦华新材两家企业均在浙江省注册。其中,创正电气是一家以安全为核心的防爆解决方案提供商,专业从事厂用防爆电器、三防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截至报告期末,创正电气已取得授权专利104项,其中12项为发明专利,且拥有多项非专利核心技术,形成了关于厂用防爆产品的核心技术体系,同时公司还荣获了政府部门颁发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市级绿色工厂企业”等证书。
另一家同注册地的公司锦华新材为国内硅烷交联剂、羟胺盐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主要从事酮肟系列精细化学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硅烷交联剂、羟胺盐、甲氧胺盐酸盐、乙醛肟等。下游客户主要为有机硅密封胶和胶粘剂、农药、金属萃取剂、医药等产品生产厂商以及具有丰富终端客户资源的贸易商。截至招股书签署日,锦华新材已获得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绿色工厂等荣誉称号。
另外,北交所在6月24日同日受理的两家企业分别是酉立智能、精创电气,这两家企业注册地都在江苏省,并且两家企业均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具体来看,精创电气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设有经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的检验和校准实验室,并设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多个科研平台。
精创电气主营业务为冷链设备智能控制器、医药与食品冷链监测记录仪、制冷热泵检测仪表及环境颗粒物检测仪器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提供物联网和基于云的系统解决方案。截至招股书签署日,精创电气拥有境内授权专利147项,其中发明专利21项,实用新型专利26项,外观设计专利100项。
值得注意的是,精创电气在中国深圳、南京、上海、徐州,以及美国、英国、巴西均设有分子公司,业务遍及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报告期内,其境外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59亿元、1.84亿元、2.04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1.56%、48.31%、48.27%。公司表示,若未来国际形势出现重大紧张局面,或相关国家或地区内部稳定性出现问题,或我国与相关国家与地区之间发生重大贸易摩擦争端,将对公司境外业务造成冲击,进而影响公司经营业绩。
于同日获得受理的江苏企业酉立智能,自设立以来深耕光伏支架领域,聚焦光伏支架核心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营产品包括光伏支架主体支撑扭矩管(TTU)、光伏支架轴承组件(BHA)、光伏组件安装结构件(URA)、檩条(RAIL)等光伏支架核心零部件产品。公司目前拥有超过40项专利授权,拥有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称号。
与精创电气相似,酉立智能也面临海外市场的相关风险。据招股书披露,海外市场是酉立智能收入的重要增长点,其外销出口的主要地区包括巴西、智利、澳大利亚、加拿大、欧洲、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外销收入占报告期各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6.15%、88.19%、73.06%。公司表示,若出口所在国采取对来自中国的产品加征关税等贸易保护政策,将直接影响公司对境外客户的销售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