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你是西沙最美的浪花

这是一段用泪水和思念浇铸出的真情故事:50年前,杨松林、文金云等18名官兵在西沙献出了年轻的生命。那一日,离除夕还差2天。那一年,杨松林25岁,他的妹妹杨松桃17岁;文金云26岁,他的弟弟文知林10岁。
半个世纪过去了,杨松桃和文知林一直都有个梦想:去哥哥“最后的宿营地”看看。
今年1月19日,杨松桃和文知林带着父母的思念,从家乡湖南跋山涉水,来到哥哥抛洒热血的神圣海疆祭奠。杨松桃拎着自编的花篮,篮里装有从故乡带来的苹果,每一个她都用手绢擦了又擦,她要把最新鲜、最干净的苹果送给哥哥。
在海南省三沙市琛航岛烈士陵园,杨松林、文金云等英烈被安葬在面朝大海的墓园里,墓碑上镶着他们的照片。远远地,杨松桃和文知林就看到了哥哥的墓碑。
“哥哥,我来看你了!”半个世纪后,杨春桃和文知林终于和哥哥在南海深处的小岛上“团圆”。
图片
烈士杨松林生前照片
杨松桃是湖南省衡阳市人,母亲早逝,父亲杨涌沅是志愿军老兵,常年奔波在外,家里只有她和哥哥杨松林相依为命。在年少的杨松桃眼中,哥哥就是她的避风港。杨涌沅在家时,常给一双儿女讲抗美援朝的故事,这在少年杨松林心里,种下了参军报国的种子。那时候家里生活困难,杨松桃早上常饿着肚子去上学。后来,杨松林去了一家工厂上班,每月工资18元。杨松桃至今记得,哥哥每到发工资时,总会拿出8块钱给她,让她买早餐。哥哥对她说:“你正长身体,可不能饿着。”其实杨松桃知道,哥哥喜欢吃苹果,但他舍不得吃。心疼哥哥的杨松桃买了一个泥塑的小猪储钱罐,将自己早餐费省下来,一点点存进去。她想,等攒满了钱,就可以给哥哥买苹果了。
图片
杨松林与战友的合影
后来,杨松林与同乡文金云参军入伍,来到某扫雷舰服役。那时,杨松林每月都会给家里写信,他向妹妹承诺:“如果你能考上初中,哥哥就送你一支钢笔。”1974年,杨松林来信告诉妹妹,说春节可以回家探亲,这让杨松桃高兴了好久,她计算着哥哥回家的日期。除夕前,她将小猪储钱罐砸碎,用攒下来的钱给哥哥买了几个苹果。
那年除夕夜,杨松桃没有等到哥哥。后来,杨松林的战友来到家里,悲痛地告诉她,哥哥牺牲了。这让杨松桃和父亲陷入巨大的悲痛中。战斗前,面临退伍的杨松林和文金云,主动申请打完这一仗后再回家。战斗中,杨松林和文金云不幸牺牲。那天,是1月19日,离除夕只差2天。
“哥,为了纪念你,我给儿子起名李杨。多年前,他也参军了……”海风中,杨松桃用洁白的绢帕轻轻擦拭着哥哥墓碑上的尘土,细语呢喃。
那天,杨松桃在墓碑前跟哥哥说了很久的话。晚霞辉映时,西沙海面响起了汽笛声,杨松桃恍惚中觉得,那是在向哥哥的英魂致敬。 
另一边,文知林将水饺送到了文金云的墓前:“大哥,你一定想知道,家乡变化大不大?家里生活得可好?”
图片
烈士文金云的三弟文知云(左)与二弟文松希(右)
文金云是家中的长子,他牺牲后,文知林的二哥文三林于1978年参军成为一名铁道兵。1983年,文知林入伍来到了哥哥生前战斗过的部队服役。当他乘坐的战舰掠过西沙湛蓝海面的那一刻,他感觉离哥哥是那样的近……1997年,文知林退伍后,又将自己的儿子送到部队。后来,文知林二哥的儿子入伍到空军某部。今年3月,文知林大姐的孙子也进入海军某部服役。文知林自豪地说,在大哥的感召下,家里人都参军了。
文知林参军前,母亲煮了一锅热气腾腾的饺子为他送行。她抹着泪对文知林说:“你大哥入伍前,家里条件困难,连一顿饺子都没吃上……”文知林明白母亲的心,她是多么渴望一家人能温馨团聚。
眼前的琛航岛,椰风拂面,涛声如诉如歌。文知林面对哥哥的墓碑,缓缓敬了个军礼:“大哥,硝烟虽远去,但咱家崇军尚武的家风,一代代传承下来了。”
写在后面
“在茫茫的人海里我是哪一个,在奔腾的浪花里我是哪一朵……”今天,杨松林这些平均年龄24岁的年轻水兵用鲜血守护的五星红旗,在西沙海空飘扬。他们为之献出生命的岛屿,已成为祖国母亲怀中最美丽的珍珠。
硝烟早已散去,但历史不会忘记用生命捍卫祖国领海的英雄们。今年,我们在株洲市及衡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帮助下,与杨松林生前的株洲籍战友赴三亚市祭奠英烈,并采访了杨松桃等人。
临别时,杨松桃给我们留言:“哥哥已经离开半个世纪,我也是67岁的垂垂老妪了……但请不要忘记,在南海深处,还有一群年轻的水兵,始终守护着西沙的蔚蓝与宁静。”
来源:解放军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