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不老“神药”NMN禁售风波

全文4388字,阅读约需13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NMN产品在国内禁售,主要原因包括市场混乱、夸大宣传以及在国内缺失合法身份。

02由于NMN市场混乱,部分品牌产品成分含量远低于宣传,甚至存在假冒产品。

03然而,部分品牌已开始转战社交软件上自建销售平台,以抵御传统跨境电商平台的下架处理。

04目前,NMN产品市场前景不明朗,或将有大量中小品牌退出市场。

05业内人士表示,未来国内对NMN补剂的监管将越来越严格,可能持续收紧。

由腾讯混元大模型提供技术支持

图片
NMN在国内禁售,主要原因在于存在市场混乱、夸大宣传且在国内缺失合法身份等问题。视觉中国|图
抗衰保健品领域“里程碑”式的热门产品——被誉为“长寿药”的NMN,突陷禁售漩涡。
2024年5月底,多个电商平台收到消息,自6月1日起,NMN产品不得再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在国内销售。消息一出,立即引发业内高度关注。
NMN,全称为β-烟酰胺单核苷酸,是一种存在于人体内及某些食物中的物质。2012年,由哈佛医学院的大卫·辛克莱实验室发现,因其可转化为与人体新陈代谢相关的辅酶NAD+,被视为有抗衰老作用。
在人们对“抗衰”“长寿”的愿望加持下,NMN2016年开始在日本、美国等国被制成膳食补充剂,2019年前后在中国市场迎来“爆红”。(具体参见2020年8月13日《南方周末》报道《谁在炮制长生不老“神药”?》)
“NMN的市场规模没有官方统计数据,我们估计每年20亿元左右,其中约三分之二都在私域圈层内销售。”中国保健协会市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庶正康讯市场智库创始人王大宏告诉南方周末记者,NMN在国内禁售,主要原因在于存在市场混乱、夸大宣传且在国内缺失合法身份等问题。
突遭“禁售”,厂家仓促应对
“618”大促前夕,NMN突遭“禁售”,这让很多厂家措手不及。
南方周末记者采访的三家品牌企业均反馈,他们收到电商平台的通知后,已下架含有NMN成分的产品,各大自贸区也已表示不再接收所有NMN相关产品。
“与产地无关,看原料来界定。”2024年6月17日,宁波北仑港一家进口清关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们已经属于比较晚“叫停”NMN的保税仓了,“海关要求对于仓库内的相关产品,要么销毁、要么尽快退运”。
上述负责人同时表示,尽管目前海关总署还没有正式发文,但已经将NMN划入了“红线禁区”,除非海关总署发文支持这一产品线,否则估计2024年内都没有办法恢复正常的进口。
过去5年,NMN在中国始终未获得药品、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或新食品原料许可,仅在2022年初,作为化妆品新原料备案通过。也就是说,按照监管政策,将NMN用于膳食补充剂,只能选择“出口转内销”道路——将NMN原料出口,包装为进口品牌产品,再通过跨境电商渠道,回流国内市场。
拥有覆盖生产、销售、品牌等四家NMN相关企业蓝源大地(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小明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市场上能查到的品牌企业数量,少说也有500家以上。
王大宏分析,此次NMN “突然下架”是有关部门开始治理营养补充剂跨境电商混乱现象的信号,“NMN类产品的投诉比较多,这次被抓了典型要求下架了”。
因各保税仓响应政策的速度不同,一场紧急的货物大转移已悄然开始。
“我们当时有一千多盒的存货,产地在日本,最早从海南岛入境,被禁后先后调货到上海、宁波的保税仓,现在又调到了香港。”任小明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幸好我没有下单采购新一批原料,库存只积压了600瓶。”另一家NMN品牌企业,佰椿塬(香港)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宁勇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再迟一点,我又要付费下单采购新一批3000盒产品了。”
而对仍在观望政策走向的从业者来说,产品的保质期限制也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如果积压存货半年以上,后续就不好销售了。”一家创立于美国波士顿的抗衰老科技企业代表孙萌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们企业研究NAD前体物(NMN属于其中一种)改善衰老的机制已经超过4年,虽然NMN产品占公司总销售比例不高,但因突然禁售导致的库存积压量依然巨大,产品目前已退运至香港,后续只能通过香港发货。
海外监管态度谨慎
此番NMN遭遇“禁售”,早有信号。
宁勇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从2023年开始,很多跨境保税仓就有通知,暂停接受部分国家NMN相关产品一线入区申报。很多被限制的NMN品牌要么转到海外直邮,要么转到其他地方生产。譬如,当时业内收到消息,在原产国/地区(包括加拿大、中国香港、日本)获得食品销售许可的NMN产品可以正常报关,因此不少NMN品牌厂家已转到上述地区生产。
更直接的信号来自国外监管机构对NMN的态度。
2023年3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就曾在公开信件中表示,“NMN不再被视为膳食补充剂合法销售,而是被认为是一种需要FDA批准的药物或药物成分。”当时亚马逊平台也下架了NMN相关产品。
官方网站显示,NMN“教父”、哈佛教授大卫·辛克莱自己创办的抗衰公司MetroBiotech给FDA写信,要求下架NMN膳食补充剂。原因在于他们正开展一系列新的NMN临床试验,以测试MIB-626(一种特殊形式的NMN)与高强度多维运动联用的效果,或是用于治疗某些疾病,比如阿尔茨海默症、肾脏疾病等。按照有关规定,在进行药物临床试验的物质,不得作为营养补充剂销售。
不过,孙萌猜测,大卫·辛克莱要求下架NMN“背后其实有商业利益博弈,因为NMN没有专利保护,大卫·辛克莱想谋求商业化,只能走制药这条路”。而如果有关法规的解释不改变,未来在美国,NMN只能作为药物被出售,这将使NMN的价格变得异常昂贵。
他同时介绍说,2021年至2023年间,欧盟有多家企业,包括一家中国企业音芙医药都曾申请将NMN批准为新型食品(Novel Food),但至今EFSA(欧洲食品安全局)评审结论均未出来。
海外监管部门的谨慎态度,也传导至国内有关监管政策持续收紧。2023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发布了一则《食品添加剂新品种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信息送达》,驳回的21个品种中就包括NMN。
2024年4月,海关总署则发布风险提示:相关商品符合原产地标准或技术规范要求,可能与我国标准或有关要求存在差异。消费者在购买含NMN成分产品时,应认真、仔细阅读电商网站上风险告知书内容,关注原产地信息,结合自身风险承担能力判断是否购买。
高歌猛进,乱象迭起
过去几年,NMN高歌猛进之下亦饱受诟病。不仅在于其绑定的“不老药”等万能功效,更重要的是资本包装下的乱象。
“假设一辆宝马汽车,售价就是80万,消费者心里就对价格有个预期,但在NMN补充剂领域,有人卖2万元,有人卖200元,让消费者简直无法选择。”宁勇说。
宁勇表示,按照国内NMN原料均价2500-3000元/公斤,折算至较为普遍的150毫克60粒装每瓶,原料成本大约在25元一瓶。而一个亚克力的塑料瓶成本5元,跨境运输费及打包费约31元,加上13%的关税,40%-60%需让利给经销商、代理商的渠道费用,再加上品牌运营、物流仓储、平台佣金等费用。一瓶正规产品想不亏钱,至少要卖到200元左右。
但夸张的是,在国内一电商平台,一款NMN产品仅售5元1瓶,同样号称美国原装进口。“我觉得100元以下的产品肯定100%是假的,也不可能走正规渠道,因为连成本都覆盖不了。”任小明说。
任小明曾在天猫和京东上买过十几个NMN品牌样品,检测成分含量,其中一大半的含量远低于标签上的标注,“比如标注1万毫克,实际测下来就2000-3000毫克,甚至有一两个产品,里面根本就不含NMN。”
此前,新加坡国立大学健康长寿中心联合主任Andrea Maier教授团队也曾对10种热销NMN补剂品牌进行了分析,发现仅有2种NMN补剂成分与生产标签相差不大,大部分品牌NMN含量远低于宣传,另有两款NMN补剂中,NMN含量为零。
早在2020年,南方周末记者就曾在报道中指出,评价原料的产品质量,要看产品的纯度、杂质、重金属、稳定性等指标,需使用专业仪器检测,靠肉眼很难辨别。目前国内市场,对NMN原料始终没有相关的技术检测标准。
转入“地下”销售
即便NMN长期陷入功效成疑、随意宣称、缺乏标准等争议之中,仍有不少“抗衰”人士把它列为每日“充电神器”。
多位品牌方表示,有消费者已经持续服用NMN产品4-5年,电商平台下架后,如何继续合规地触达用户,是行业内目前最关注的问题。
南方周末记者查询发现,目前在京东、天猫等跨境电商平台上,仍在售的NMN产品大多为海外直邮或个人代购。“保税区是不能进了,产品需要更换销售渠道后重新上架,成本会高一些,到货慢一点,但勉强还能卖。”宁勇说。
与此同时,不少品牌方开始选择在微信、抖音等社交软件上自建销售平台,以抵御京东国际、天猫国际等传统跨境电商平台的“下架”处理。南方周末记者搜索发现,最近一家社交电商频繁在小红书、抖音等平台上积极招揽NMN品牌方进行合作——帮助其在微信小程序上搭建属于自己的品牌店铺,令消费者可直接购买产品。
“因为其他平台都禁售了,我们觉得这是个机会,正在主攻这个方向。”该平台销售人员杨明介绍,由于跨境产品涉及三单对碰、税费分离、跨境提现等特殊交易环节,该平台具备跨境结算资质,且通过小程序搭载在微信这一社交平台之上,最能匹配NMN品牌企业的私域销售需求。“我们的小程序还支持代理模式,推荐他人购买的用户可以获得返现。”杨明展示了某头部保健品企业的官方旗舰店页面。
品牌企业只需缴纳15800元/年的微商城开通费用,以及1万元保证金(退出时可退),即可在微信端建立自有的品牌商城,通过海外直邮包裹或CC渠道(指个人物品行邮清关,单个包裹内件多个产品总价不能超800元)销售境外产品。
杨明透露,目前有上百个NMN相关品牌已经开通,其中某品牌系列产品也含有 NMN成分,“产品上线三个月后,卖了三千多万元”。不过,南方周末记者没有核实到此数据的真伪。
如果平台型跨境电商这一公开透明的合规通道被禁,宁勇表示,一些产品可能走向拼团等私域流量销售渠道,不再通过受监管的跨境电商来交易。“在国内找一家工厂生产,贴上一模一样的英文标签,完全可以避开监管,还节省了跨境税,行业内确实有人会这样干。”
任小明也指出,这些“地下”渠道流通的产品销量,可能比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上的销量更高,毕竟在营养保健品领域,口口相传和代理推销仍是最传统也最有效的营销模式。“消费者并不在意NMN产品一定要跨境才能合规销售,他们只要能收到货就行。”
“如果产业完全转入地下销售,对有关部门来说会更加难以监管,更加混乱。尤其对那些关注产品品质,努力做研发的企业来说,‘一刀切’的禁售,是不公平的。”孙萌呼吁相关监管政策能更加完善。
投身化妆品前景不明,海外市场或为新选择
截至发稿,虽然海关总署并没有就“6月1日起NMN禁售”一事正式发布通知,但从近年频频发布的通知、提示来看,国内对NMN补剂的监管会越来越严格,未来可能持续收紧。
由于NMN已经通过了化妆品新原料备案,业界也关注将其应用于护肤类产品的市场前景。有化妆品研发工程师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目前真正布局这一领域的NMN产品其实不多,主要是护肤界的抗衰成分也很“卷”,有很多抗衰成分比NMN的噱头更大,功效评价的证据也更多。
孙萌指出,更重要的原因是,NMN在水里的稳定性不好,易溶于水,而护肤品比如面膜、乳液里,成分肯定是含水的。如果想发挥NMN的效果,还需要采用一些特殊的技术处理,比如用脂质体来包裹NMN成分等。
显然,尽管NMN带火了国内的抗衰营养保健品概念,目前市场规模仍在逐年成长,但NMN的市场前景却并不明朗。
接受采访的多位从业者均谈到,或将有大量中小品牌就此退出市场,行业内的存量用户,则由坚持下来的部分品牌瓜分。“但想要恢复到禁令前的市场规模,哪怕恢复60%,可能也需要一年时间。”孙萌说。
他还谈到,也有从业者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虽然目前主流市场还是中国,但是海外市场也在增加。包括日本、东南亚等地,从2023年开始销量增长也比较快。”
作为2019年即入局生产NMN的原料商,任小明透露,高峰时公司原料一个月能卖到10 吨,主要就是出口美国、日本等国。“当时因为生产工艺问题,产品的稳定性比较差,一吨原料进去可能出来只有10% 的NMN,但现在可以做到50%。所以NMN原料的价格下降了不少,更多人吃得起了。”
“现在我们公司的产品已经从宁波保税仓调货到香港发货了。按照最新消息,产品重新上线后只能走香港ETK直邮,也就是邮政快递运输,每一单收费就要69元,是原来的2倍多。”6月24日上午,宁勇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南方周末记者 崔慧莹
责编 曹海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