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政府开始囤粮,到2029年达到够全国人吃3个月,“为不可想象的情况做准备”

25日,挪威政府宣布,分别与四家私营企业签订了粮食收购协议,要在2024年至少储存1.5万吨粮食,到2025年储存3万吨粮食。
挪威农业与食品部长盖尔·波勒斯塔德表示,挪威的目标是到2029年储存至少8.25万吨粮食,足够挪威全部人口(约550万)消耗3个月。对于这个北欧国家来说,这是二十多年以后重启囤粮计划。
图片
▲挪威乡间风光
上世纪50年代,战后百废待兴的挪威曾经实施过粮食储存计划,该计划在2003年彻底废止,建好的粮食储存仓库全部关闭。
如今,挪威计划首先重启这些仓储设施,满足近期囤粮需求。计划显示,在未来,四家私营企业可以自行决定在何处建设新的仓储设施,但储存的粮食所有权完全归挪威政府,随时可按政府命令调动。
波勒斯塔德表示,“建立应急粮食储备是为了应对不可想象的情况,在国际贸易系统出现重大中断或国家粮食生产失败的情况下,应该有额外的安全保障措施,这是加强国家应急准备的重要部分。”
图片
▲粮食存储仓库
俄乌冲突爆发之后,挪威政府就开始审议评估重启囤粮计划的必要性。专家认为,全球气候变化、欧洲地缘冲突和大流行病等事件不断出现,说明应该为更极端的状况提前做好准备。
经历一年多的拉锯过程,挪威议会批准了每年6300万挪威克朗(约合4314万人民币)的经费用于囤粮计划。
挪威财政部长斯拉格斯沃尔德·维杜姆表示,粮食储备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安全,“即使在世界市场出现极端价格体系的情况下,我们仍然有可能买到进口粮食,但如果我们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就不必屈服于高要价,而且能帮助全球稳定粮食价格。”
除了粮食储备以外,挪威还在北极圈内的斯瓦尔巴群岛(也是全球最北的常住人口聚集地)建立了全球种子库,作为全世界生物基因的“备份”。
图片
▲农民进行耕种
自2008年以来,世界各地的基因库和组织已在该种子库中存放了近100万份种子样本,以便在发生人为或自然灾害时保存植物的延续性。挪威政府为该种子库资助建设费用,一个国际非营利组织则为其支付运营费用。
除了挪威之外,丹麦政府近期也要求公民储备水、食品和药品等资源,并在家中储存碘片,为袭击或其他潜在危机做好准备。
丹麦国防部长特罗尔斯·波尔森明确指出,“现实情况是丹麦正受到混合战争的威胁,每个人都应该做好准备,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我们无法获得电力、水等基本必须品。”
红星新闻记者 郑直
编辑 张莉 责编 冯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