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伯涛临终前,面对记者采访大声道:黄维是个外行,坑苦了十八军

2000年初,一位年过九旬的老者正躺在北京一家医院接受治疗,身边却围满了记者。
有记者询问他还有什么遗言要说时?只见,已经病入膏肓的老者突然睁大眼睛,用尽全身力气大声说了一句:“黄维是个外行,他坑苦了十八军!”
原来,躺在病床上的这位老者名叫杨伯涛,曾是国民党“五大王牌”之一的第十八军军长,淮海战役中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俘虏。
图片
1909年4月,杨伯涛出生于湖南芷江县城东门外一个农民家庭。由于父亲早逝,家中条件贫困,七岁时杨伯涛就开始干农活。
后来在族人的帮助下,进入荷花池县立高级小学、省立第九联合中学学习。1926年,16岁的杨伯涛加入北伐革命军第十军,成为一名学员兵。
1927年,杨伯涛进入程潜第六军教导团学习,毕业后担任第六军十九师排长。1930年中原大战后,杨伯涛归属于第十八军序列,于1935年考上陆军大学第十四期。
不久,日本侵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1937年8月,杨伯涛奔赴上海,被十八军军长罗卓英提拔为营长,随后调到军部担任参谋。
1938年7月,杨伯涛正式从陆军大学毕业,被任命为黄维第十八军第十一师上校参谋主任。
往后数年,杨伯涛率领部队与日寇拼死决战,但让他真正声名鹊起的一场战斗,便是1945年的湘西雪峰山战役。
图片
1945年5月下旬,日军两个联队到达湘西雪峰山主阵地前沿。时任第十八军军长的胡琏命令全副美式装备的杨伯涛第十一师为先头部队。
杨伯涛率领第十一师抵达湖南邵阳一带,与日军一个步兵联队和一个辎重联队狭路相逢,最终杨伯涛率领第十一师与日寇激战,并获得胜利。
拿下第一个攻击目标后,杨伯涛命令部队继续向南攻击前进。最终,湘西雪峰山战役以中国军队胜利告终。
杨伯涛的第十一师在这次战役中共伤亡400余人,却歼灭了1000多名日伪军。
1945年8月,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杨伯涛担任湘阴受降主官。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军队缩编。1946年3月,胡琏的第十八军缩编为整编十一师,原十八军十一师缩编为十一旅,杨伯涛担任旅长。
解放战争爆发后,杨伯涛率领部队投入到与解放军作战的前线。直到1948年7月,即淮海战役爆发前夕,杨伯涛接替胡琏担任整编十一师师长。
图片
同年9月,整编十一师恢复十八军番号,国民党国防部组建第十二兵团。
第十二兵团是蒋介石的嫡系精锐,下辖四个军和一个快速纵队。起初,十二兵团的司令长官人选应当是胡琏。
不过,因为胡琏是陈诚的心腹干将,还在白崇禧任国防部长时和对方闹翻,所以双方都向蒋介石告对方的状,甚至闹到白崇禧要辞职。
蒋介石为了调和矛盾,只好放弃胡琏,转而任命时任国防部新制军官学校校长兼陆军第三训练处处长的黄维为第十二兵团司令官;杨伯涛的第十八军同样被列入黄维第十二兵团。
1948年11月8日,即淮海战役打响之日,第十二兵团奉国民党“国防部”命令,按照指定路线,经过新蔡、阜阳、蒙城、宿县向徐州进发。
十二兵团渡过涡河后,黄维摸清楚了自己的对手居然是解放军中原野战军主力。他怕继续前进会有危险,所以采纳了十八军军长杨伯涛的建议,改变行军路线,拟定利用河水的掩护,绕道安徽蒙城向宿县发起进攻。
黄维立即请示国民党“国防部”是否同意这一计划?却未获同意。无奈,黄维只好率领兵团按照原定路线进攻,准备从正面击溃解放军主力。
图片
结果不言而喻,1948年11月6日晚,华东野战军首先对刘峙集团的第七兵团进行围攻,蒋介石得知第七兵团被解放军团团包围后,立即命令各部队火速增援。
十八军由河南确山向阜阳方向增援,然而为时已晚,我华东野战军迅速歼灭第七兵团,中原野战军则拿下宿县。
得知第七兵团被歼灭后,蒋介石让其余各路大军会师安徽宿县,打通津浦路徐蚌段,以改变不利态势。包括十八军在内的黄维第十二兵团立即向指定地点发起进攻,形成孤军冒进的态势。
解放军当即抓住这一有利战机,在浍河以北布下口袋型阵地,从两侧出击进攻。
1948年11月24日上午,黄维兵团强渡浍河,正好钻进了中原野战军事先设下的口袋阵地。兵团司令黄维发觉处境危险,准备向固镇方向撤退。
解放军迅速抓住这一有利战机,将黄维第十二军围困在以双堆集为中心纵横各7.5公里的区域内。
已经晕头转向的黄维询问杨伯涛的建议,杨伯涛则认为现在解放军兵强马壮,反倒自己这边士气低落,倒不如收缩部队,采取“以守为攻”的战术打法。
黄维没有完全采纳杨伯涛的建议,他后来利用第十八军作为先锋,向东南方向突围,自己带领主力向北逃窜。
图片
最终,第十八军被我军击退,黄维兵团只能转入固守态势,解放军最终将黄维第十二兵团进一步压缩在双堆集南北5公里东西1.5公里的狭长地带。
于是,蒋介石命令杜聿明率领部队解救黄维兵团,但杜聿明集团本身就被我军牢牢按死在陈官庄动弹不得。
在我军对黄维劝降不成的情况下,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各攻击集团对黄维兵团发起总攻。
激战两天,国民党第十二兵团被我军全歼,兵团司令官黄维、第十八军军长杨伯涛等高级军官被活捉。
黄维被俘虏后,一直拒不接受改造。杨伯涛倒是认清楚革命形势以及历史潮流,在北京功德林接受改造期间,联合其他同僚撰写了《美军战术之研究》一书,该书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抗击美国侵略者极有价值的作战参考资料。
有意思的是,杨伯涛与自己的老上级黄维一同在北京功德林改造期间,二人互相不对付。
当时功德林将几百名战犯分成了若干不同的小组,每次在小组学习和发表资料时,杨伯涛总是把矛头指向黄维,指责他冥顽不灵、拒不改造,在军事指挥上是一塌糊涂,根本没有真才实学。
图片
最令杨伯涛难以忘怀的便是在淮海战役末期,黄维刚愎自用,不听从自己的建议。反倒让十八军先向东南方向进攻,自己则带领兵团其余主力向北撤退,这就等同于黄维亲手将十八军送入解放军的包围圈里。
最后,黄维兵团被解放军团团围困于双堆集,根本左右动弹不得,整个兵团十多万人被解放军全歼。
对于杨伯涛的指责,黄维倒也不是没有反击过,不过黄维只是拿杨伯涛的军衔说事,说他根本没担任过十八军军长。
1959年12月,杨伯涛因为改造良好,成为新中国第一批特赦战犯。回归社会后,杨伯涛努力工作,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肯定。
20世纪80年代以来,杨伯涛还担任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晚年的杨伯涛回到湖南老家参加一系列纪念活动,向对岸的台湾政界和军界发话,激发他们早日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期盼。
另一边的黄维由于一直拒不接受改造,直到1975年12月才作为最后一批战犯特赦。
图片
特赦后的黄维也为两岸和平统一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只是在杨伯涛的心中,他一直未能原谅过老上级。
2000年2月20日,91岁的杨伯涛在北京逝世。临终前老人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还大喊道:“黄维是个外行,坑苦了十八军。”
参考文献:
[1]刘志青.国民党军王牌黄维兵团的覆灭[J].党史博采(上),2023(12):49-53+66.
[2]李宝明.黄维兵团覆没之原委——以台北“国史馆”档案为中心的考察[J].军事历史研究,2018,32(04):6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