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技师创新思政育人模式:一堂走进“稻田画卷”的创意思政课

“今天,我们将在稻苗如画、绿意盎然的增城丝苗米公园开启一堂意义非凡的思政课。”6月24日,来自广州市技师学院(以下简称“市技师”)的5个研学小组由老师带队,走进广州增城朱村丝苗米基地开展思政教学实践活动。这堂开在田间地头的思政课内容丰富、生动多彩,带师生共同体验了一段意义非凡的旅程。据了解,广州市技师学院近年积极构建“大思政课”体系,打造“沉浸式”思政课堂,多维度探索大思政育人新模式,成效显著。
图片
走进田间地头,这堂思政课生动多彩
“同学们好,我们这堂思政课将要学习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5课——推动高质量发展……”当天,思政实践课在稻苗如画的增城丝苗米稻田公园中“开讲”,市技师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姜兴莹介绍了此次思政课的内容及目的。她表示,此次希望通过探索丝苗米基地的发展奥妙,帮助解答“什么是新发展理念”等问题,引导大家在实践中探索“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
教学组易老师带学生进入第一个研学主题:“粤”见好米,丝苗飘香。在绿意盎然的稻田边,“丝苗精英组”学生代表袁悦作了《“禾”你一起,聚焦“百千万工程”》的演讲,精彩的演讲带同学们迅速进入学习氛围。
图片
在增城丝苗米文化展馆,唐老师引入新发展理念,带学生了解丝苗米之乡是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开启5G种田,发展智慧农业的。“发展先锋组”的同学参观了增城丝苗米文化展馆,并带来《助力‘百千万工程’ 我为丝苗米代言》的讲解,介绍了丝苗米文化与起源、展馆中现代农业互动体验区特色等。
清风半两·丝苗里主题民宿是增城丝苗米基地的农文旅产业之一,赋能增城丝苗米全产业链示范园,对推动增城农文旅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有着重要意义。当天,“绿野仙踪组”在毕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主题民宿,了解了民宿的运营理念、运营模式和民宿配套的游玩景点,并尝试站在民宿管理者的角度思考如何更好地运营民宿,制作以民宿住客为受众的丝苗米基地游玩攻略。
“由机器人烹饪出来的煲仔饭,大家试过吗?”在机器人煲仔饭餐厅,张老师则带学生一起探寻餐厅的“改革密码”,引导大家深入思考人工智能如何赋能农业现代化发展、催生新时代农业数字化经济,从而推动高质量发展。
最后一站,研学小组到了挂绿米业优质米生产基地,李老师带学生进入第五个研学主题——“慧”耕沃野,农事科技。增城丝苗米是文化的传承也是技术的体现,研学小组成员一边参观基地一边听讲解员介绍,了解稻谷收割后从一粒粒的稻谷成为一袋袋优质丝苗米的加工全过程。参观后,李老师引导学生总结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在水稻产业发展的不同之处,思考作为新农人如何更好地助力农业科技发展,并尝试创作剧本,设计宋应星和新农人的时空对话。
深受师生欢迎,“行走的思政课”入脑入心
图片
“这次的思政课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体验,也让我更加珍惜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市技师智慧农业产业系农产品食品专业的李梓茵同学课后表示自己深受震撼,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心灵也得到了洗礼。她认为,开在田间地头的思政课更加贴近生活,这种亲自参与劳动和体验的方式比单纯的课堂讲授更能让人感受到思政教育的意义。“这次我们了解了农作物的生长过程、感受到农耕文化的厚重,这种直观的教育方式比理论讲解更容易让人理解和接受。”食品班的陈美璇同学也表示,在田野间上思政课让人“回归大自然,走进生活中”。“在田野中感受着太阳的温度,耳边不仅有老师讲课的声音,还有风吹过稻田时发出的沙沙响……播种流水线开足马力,数百盘秧苗不到半个小时就播种完成,简直太神奇了。”
此次思政课深受市技师学生欢迎,不少同学在课后的交流中表达了自己对“行走的思政课”的喜爱。和教学组共同精心准备了此次思政课的姜兴莹看着热烈讨论的学生,感慨表示“这样的思政课堂意义非凡”,“相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这种实践体验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思政课的生动性。通过这样的实践教学活动,学生深刻理解‘百千万工程’如何推动农文旅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并最终实现高质量发展。让他们对课程的理论知识也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
参与授课的唐老师介绍,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思政课,老师们在课程中融入时事热点,将理论与当前的社会热点、国家大事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通过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加深理解。此外还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思政的魅力。她认为,通过此次特别的思政课,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通过实地考察、参与生产活动等方式,他们学会了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锻炼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另外,实践教学使学生更加关注智慧农业发展和农村振兴,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聚焦思想浸润,多维度探索“大思政课”育人
图片
除开展生动多彩的思政实践课,近年市技师聚焦思想浸润,构建“大思政课”体系,多维度探索大思政育人新模式。
记者了解到,市技师成立了广州技工教育首个马克思主义学院,找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契合点,将思政教育“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日常课程和日常生活,实现从学科体系到教学体系,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大思政课”创新变革。
学院结合地方文化和技工教育特色,立足广府文化提取思政元素,打造了适应学院发展的思政教育特色。同时,通过多元场景化思政教学模式创新,探索情景模拟、实地研学、思政剧演绎等方式,给师生带来参与式、沉浸式的思政体验。此前,市技师精心组织排演的思政剧《东园启航》,先后登台亮相五四青年文化周活动和电视理论节目《一门“新”思》,每一次演出都让广大师生深受感染。
此外,在“大思政”体系建构下,市技师还结合技工院校特色开发学生喜闻乐见的“中国力量”系列选修课程,持续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思政“金课”,切实提高思政课质量和育人成效。
技工院校如何推进“大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发展?市技师党委书记李明根曾在采访中分享说,市技师将通过打造高质量师资队伍、构建高质量课程体系以及践行实践育人理念等举措打造高质量思政课堂,守正创新,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据了解,市技师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打造“头雁领航、强雁护航、雏雁启航”的“雁阵队伍”。学院党委书记作为“头雁”带头讲“思政第一课”引领方向,专业骨干教师作为“强雁”通过教学研讨、项目合作等方式不断提升思政教师队伍能力水平,新进教师作为“雏雁”通过学院提供系统的培训、师徒结对的指导和“以赛促学”的锻炼不断成长。“未来,市技师将通过人才建设深化思政课建设,构建‘1+2+3’思政课教师人才培育机制,把思政课建设作为党领导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夯实政治之基。”李明根说。
文|姜兴莹
图|学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