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6国际禁毒日 | 应聘境外公司“带薪游玩”,醒目女子识破运毒陷阱获救

6月26日是第37个国际禁毒日。记者从警方获悉,广州市公安禁毒执法部门强化警情盯控机制,依托粤港澳三地合作体系,建立重大警情、线索的24小时互通机制。今年2月,通过一群众称女儿被骗出境警情,在我驻当地使馆协助下,广州警方成功解救一被困群众,并循线与香港警方联动,打掉一个诱骗他人出境运毒组织,抓获嫌疑人5名,查获可卡因4公斤。
图片
今年年初,广州市公安局110报警服务台接到洪女士的求助电话,称其女儿赴境外从事翻译工作,怀疑被骗无法回国。在民警的安抚下,洪女士讲述了事情的经过。
原来,一个月前,其女儿小露(化名)在一交流翻译微信群发现一则境外公司招聘广告,求职者只需持有护照并具备简单英语沟通能力,就可以获得带薪游玩的机会,不但机票食宿全包,到达指定目的地后,公司还将提供200美元供旅游,随后为公司携带某款紧缺零件回国,就可以获得2000元人民币报酬。
面对诱人的条件,小露联系了信息发布人,随即被拉入一“预备工作群”。在那里,她结识了同为求职者的在校学生阿美(化名)。按照公司发布的行程安排,涉世未深的两名女子来到香港与另一女子菲菲会合后,一起搭乘长途国际航班到了国外,辗转到达一偏僻民宿。接下来的两天,菲菲对于两人的工作安排避而不谈,说到公司情况也是闪烁其词。小露想起国内禁毒宣传视频的提示,怀疑自己可能被犯罪分子骗往国外走私毒品,就拨通了家人的电话。
民警初步调查,认为该事件确有境外贩毒团伙在国内招募人员走私毒品的嫌疑,立即介入并与我驻当地大使馆取得联系。在打通电话的当天,小露和阿美趁监管人不备,一起乘坐三轮车前往与家人约定的接应点。但此时,阿美却临时改变了主意,不愿回国。而小露在我驻当地大使馆的帮助下,顺利回到了国内家中。
得知阿美还滞留在外,民警通过其家人和老师进行劝返,明确告知法律风险,要求其尽快回国并不得携带除自身行李外的其他物品。听了民警苦口婆心地劝说,阿美也答应尽快回国。可听到菲菲等人的游说,她又犹豫了,认为可能确如对方所说是民警、家人“想多了”。最终,她接过公司安排的行李箱,踏上了归国的行程。
图片
在广东省公安厅的指挥协调下,穗港两地警方组成联合专案组,启动案件侦办机制。办案人员在香港国际机场发现阿美,并在其随身行李箱内,缴获藏有4公斤可卡因的金属轴承。
初步查明,该境外走私团伙通过境内代理人发布招聘信息,安排求职者出境和接收毒品。而菲菲就是此次走私活动的“监工”,负责监视求职者的日常起居。目前,境内活动的嫌疑人已全数落网。
◉ 警方提醒:
同遇险境,小露及时醒悟全身而退,阿美却心生侥幸身陷囹圄。“天上不会掉馅饼,境外并非处处是商机。切莫一时糊涂葬送青春年华,付出自由甚至生命的代价。”警方提醒广大市民,尤其是在校学生、翻译人员,面对“快速致富”“包吃包住”“带薪旅游”之类的信息,要保持警惕,莫因轻信而沦为人体藏毒、箱包带毒的“工具”。更不要轻信赴境外高薪务工的信息,此类信息可能会诱导你前往某些国家,被迫从事电信诈骗、网络赌博、卖淫甚至贩毒等违法犯罪活动。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丹羊 通讯员:苏莹莹、张毅涛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邱伟荣 通讯员:公新文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