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降雨量最大的夷望溪镇,受灾百姓何以安然?

华声在线记者 姜鸿丽 鲁融冰 黄琼 刘蓉 通讯员 赵裕文
6月25日,远山如黛,烟雨朦胧。车行至桃源县夷望溪镇,只见沿途滑坡山体黄土裸露,挖机正在清理路面;部分路基和房屋地基被洪水“掏空”,路变“桥”、房悬空;部分农田被淤泥覆盖,乱石散落……
6月21日20时至22日8时,桃源县持续暴雨,多个乡镇降雨量超过历史极值,最大降雨量站点为夷望溪镇,达395.6毫米,刷新常德市有气象记载以来历史极值。
图片
夷望溪镇简家溪村避险转移群众
在特大暴雨山洪肆虐的夷望溪镇,322处道路受损,3个村居部分组断电,520处山体滑坡;248处房屋受损,26处房屋倒塌;64处桥梁受损,115处电线线路受损,没有人员伤亡。打好这场避险保安仗,靠什么?
记者从一段段讲述、一个个故事中,清晰地得到答案: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
6月22日凌晨1时许,山区多数人已进入梦乡。窗外电闪雷鸣,夷望溪镇党委书记刘琳第一时间联系县气象局后,他立即发出响应消息,通知各村支书“叫醒”村民。
图片
夷望溪镇简家溪村
与怀化沅陵交界的简家溪村,是全镇最远的村,全村有344户1200多人。村支书傅国权收到消息后,与其他4名村干部分组,挨家挨户打电话,让大家赶紧起床撤到高处或者村部。
“村里有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一个人独居,行动不便,没有电话,离他最近的邻居相隔500多米,我们请他的邻居把他背出来。”12组组长唐启顺说。
一阵暴雨倾泻而下,山洪一触即发。伴随而来的是房屋垮塌、农田冲毁、道路、信号中断。
“全村15处道路中断,30多处道路路基冲垮,只剩下悬空的水泥板,垮塌房屋7户,严重受损的房屋有48处,是全镇受灾最严重的村,却没有一人伤亡,靠的是我们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刘琳说。
“我住在山里几十年,都不见多大的水,没事。”一位村民不肯转移,傅国权他们二话不说把她架出来。洪水过后,她的房子塌了,她这才后怕,“要不是你们,我都埋在土里了。”
12组一处道路被冲垮中断后,13、14、15,3个村民小组被困。得知情况后,傅国权带领8名干群,拿着柴刀,一路辟出便道,翻山越岭走了3个小时,才到达被困村组。“村民冯本芝的家里三面环水,水深已到大腿,冯本枝祖孙站在二楼上,等待救援。我们把他们背到了安全地点。”傅国权说。
简家溪的远旦冲水库是一个骨干塘,容量有4万多立方米。22日上午8时许,水库管理人员何立恒发现水涨到堤坝,上报村里。联村干部赵家福组织18名党员干部和群众,分成两组,一组疏散下游18户68名群众,一组加固堤坝。“水涨到哪里,我们的坝就筑到哪里。”赵家福说,大家冒着大雨,在水里泡了4来个小时,终于筑牢堤坝,确保了下游群众和农田的安全。
图片
“背篓小队”为竹园村受困群众运送物资
在最大落点竹园水库所在的竹园村,一条4.5米宽、7.3公里长的主公路塌陷,白叶溪组断路、断水、断电,52户184人无一人伤亡,靠的也是村干部和党员的责任担当。“现在,白叶溪还有50多人住在里面,我们组织20多名镇村干部和志愿者,背着背篓,单边步行3个多小时,给他们送去物资。”刘琳说。
松林村内松林大港河水暴涨,3名群众被困,水流十分湍急,夷望溪镇社会事务综合管理站站长向涛、综合行政执法大队队长舒建军将绳索套在自己腰上,趟水将3人转移至安全地带。
夷望溪镇敬老院院长解志辉,凌晨5点帮助一甲城社区转移群众,不慎脚被割伤血流不止,解志辉忍住疼痛,下午2点多停雨后,才到医院救治缝针。
仙人溪村党支部书记王秀英,21日晚将村里的切坡建房户,提前转移至部内集中安置,并把自家新热水器、6张床、鱼肉等食物搬到村部。
图片
沅水桃源段航拍
一个基层党组织就是一个战斗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鲜红的旗帜。截至6月26日上午8时30分,夷望溪镇共转移369户1069人,就近安置305户920人,共设集中安置点12个,集中安置64户14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