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 保障3市9县区150万人,“高峡平湖”的“东庄梦”正在变为现实

“东庄水利枢纽建成后,泾河下游防洪标准从10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使渭河100年一遇的洪水削减为50年一遇。”
6月26日,2024年“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陕西主题采访活动来到咸阳市礼泉县,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的东庄水利枢纽工程给记者们留下了不小的震撼。
图片
泾河大桥为中承式空间Y型钢箱拱桥 属国内首例
东庄水利枢纽工程坝址位于泾河下游峡谷末端,左岸为淳化县车坞镇,右岸为礼泉县叱干镇。
泾河是渭河的最大支流,多年来,泾河流域的高含沙洪水是导致渭河下游河床不断淤积抬升,洪灾频发的根源。
上世纪50年代,当地人们就想要在泾河上建设一个大坝,来消除洪水危害。但立项之路艰辛而漫长,直至2018年,陕西省委、省政府召开东庄水利枢纽工程全面建设建设推进会,标志着工程正式开工建设。2019年6月,工程初步设计报告通过水利部审批,历经70年的“东庄梦”逐步变为现实。
图片
6月26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东庄水利枢纽工程坝体部分的浇筑工作正在进行。据介绍,这座大坝是以防洪减淤为主要任务的特高拱坝,大坝高度230米,泥沙蓄积高度将达到182米。大坝设计有9个孔洞,在东庄水利枢纽建成之后,可通过孔洞的配合,调节流入渭河的泥沙。
图片
大坝之上,橙色桥拱的泾河大桥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大桥桥拱并非传统的对称式设计,而是一侧为单拱,另一侧为双拱,整体呈现Y字型。中铁二十局东庄水利枢纽相关技术负责人陈其达介绍,这座大桥为中承式空间Y型钢箱拱桥,在平面和立面上均呈Y型结构,桥梁结构设计新颖,在国内属于首例。“泾河大桥是枢纽建设期物资运输、运行期管理、与地方路网沟通的重要通道,建成后可使区域内旅游景点间的交通更为便利,改善旅游环境,促进周边区域旅游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图片
东庄水利枢纽工程将于2026年建成投运
泾河干流总长455.1公里,为何要将大坝建在东庄?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东庄项目部项目经理傅华介绍,东庄水利枢纽工程库坝区深切河谷200至300米,灰岩坝址地形、地质条件好,淹没区较小,建库条件十分优越。坝址控制流域面积4.31 万平方公里,占泾河流域面积的95%,坝址断面实测多年平均径流量16.92亿立方米,多年平均输沙量2.37亿吨,约占渭河来沙的70%,黄河来沙的1/6。”
“东庄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将成为陕西库容最大、坝高最高的水利工程。”傅华说,截至目前,大坝累计混凝土浇筑89.52万立方米,浇筑高度136米,水垫塘二道坝主体工程全部完工,引水发电系统、库坝区防渗等主体标段稳步推进,工程将于2025年下闸蓄水,2026年建成投运。
图片
建成后将确保3市9县区近150万人和80万亩耕地的防洪安全
陕西水务发展集团东庄水利公司工程管理部主管白炳南告诉记者,东庄水利枢纽投入运用50年,可减少入渭泥沙30.51亿吨,减少渭河下游河道泥沙淤积6.57亿吨,使渭河下游河道累计淤积厚度由2.6米减少为0.76米,维持渭河下游堤防防御洪水的标准至少38年不降低;可减少入黄泥沙约25亿吨,减少黄河下游河道泥沙淤积约10亿吨,减淤效益显著。
通过拦蓄洪水、调水调沙,东庄水利枢纽可使泾河下游防洪标准从10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使渭河100年一遇的洪水削减为50年一遇。确保西安、咸阳、渭南3市9县区近150万人和80万亩耕地的防洪安全,有效解决渭河淤积和洪水灾害问题,渭河下游“小水大灾”现象将不复存在。
除了防洪减淤,东庄水利枢纽工程还承担着供水发电和改善生态的重要作用。白炳南表示,东庄水利枢纽工程多年平均供水量4.35亿立方米,其中供给泾惠渠灌区水量2.73亿立方米,使灌溉保证率从30%提高到50%;电站装机容量11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2.85亿度。每年可减少煤炭消耗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25万吨,为“碳达峰、碳中和”贡献力量。
生态方面,现状条件下,泾河下游河道小于生态基流5.33m³/s的天数多年平均为124天。东庄水利枢纽运行后,全年每日流量均大于生态基流5.33m³/s,确保泾河下游不断流,泾渭湿地不萎缩、不退化。库区形成的长97公里,面积7.3万亩的水面,也将大幅改善泾渭流域生态环境,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让泾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陈永辉 白仲夏 编辑 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