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到“5” 这一对巴中祖孙回家路的蝶变

全文1550字,阅读约需5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6月27日,巴南高铁正式通车,巴中迈入“高铁时代”,成都往返巴中的时间缩短至2小时16分。

02小蒲表示,巴南高铁开通后,他为自己制定了新的回家“时刻表”,单程仅需6个小时41分钟。

03除此之外,巴中恩阳机场于2019年2月建成通航,为市民提供了更多出行选择。

04老蒲感慨时代的高速发展,表示现在巴中到成都的铁路旅行最快用时缩短了1小时50分。

05专家认为,巴南高铁的开通将进一步提升巴中地区的交通便利程度,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由腾讯混元大模型提供技术支持

封面新闻记者 苟春
6月27日9点10分,D5133次列车从巴中东站缓缓驶出,11点26分抵达终点成都东站,全程仅需2小时16分。这意味着巴中自此迈入“高铁时代”。
得知即将正式通车时,在外工作的巴中人小蒲格外激动,“以后我也加入节假日抢票队伍了!”成都往返巴中的路他走了很多次,但这一趟回家的高铁,他期待已久。这些年,这条“路”都有哪些变化?巴南高铁正式通车前夕,封面新闻记者进行了采访。
图片
巴南高铁。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供图
正式通车后,他给自己定了一个回家“时刻表”
对于巴中通江的小蒲来说,回家是一件稍显“艰难”的事情。他说,之前在成都读书工作时,回家乡基本是节假日,都是出行高峰。
虽然有飞机、火车等多种交通方式,但相比之下乘车回家是他觉得最方便实惠的一个选择。成都到通江的车程通常在5个小时左右,而一旦遇上节假日,堵车就成了常态。“有一次我国庆假期回家,成都到通江走了十多个小时,路上是真的难熬。”小蒲说。
最近这几年,小蒲从成都调到了西昌工作,回家变得更难了,从西昌坐6个小时车到成都再转车回巴中,基本上一天的时间都在路上。
好在2022年底,新成昆铁路正式开通并运行,西昌到成都最快3个小时就可以抵达,时间缩减了一半。那时的小蒲便期待着,巴南铁路能修得再快一些。
图片
巴南高铁。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供图
6月26日下午,巴南高铁正式开通运行的消息在小蒲的朋友圈“刷屏”了,他格外激动。“我一直都在关注巴南高铁的动态,今天终于定了,真的很开心。”他说,通车消息官宣后,他立马在铁路12306上查询了时刻表和票价,还为自己制定一个新的回家“时刻表”,“现在不仅到成都更近了,我还可以回家过周末,西昌、巴中还有直达列车,单程6个小时41分钟,我可以周五下午出发,周天上午再回西昌。”
30年前,巴中到成都耗时20多个小时
同样期待巴南高铁的还有小蒲的爷爷。他一方面感叹着时代的高速发展,一方面也高兴自己有了和儿女孙辈更多的见面时间。
今年78岁的老蒲可谓是见证了巴中交通大半个世纪的变化。通车前夕,他向记者讲述了这几十年来的巴中交通之变。
在老蒲记事时,人们出行全靠双脚。“20世纪40年代末,我们这儿基本每户人都会到自贡背盐。”在他的记忆当中,父辈们会在家中带上几十个“火烧馍”(方言,意指干粮)徒步前往自贡买盐再背回来,来回一趟就会花上一个多月的时间。
“到了我们这一代就有了客车。”他说,20世纪80年代,他曾任当地一所学校的校长,因此也有很多到成都学习交流的机会和经历。“那时没有水泥路,路面都是小碎石和泥,到成都要花近20个小时。如果早上10点出发,要等第二天的7、8点,天亮了才能到成都。”
在他的记忆当中,客车的路线也不固定,“有时我们晚上要上趸船过河,有一次起了大雾,大雾不能过河,我们还在河边睡了一晚上。”他还介绍,到了90年代,成都到巴中通江的车程没变,但客车从原本的“硬座”升级为“卧铺”,20个小时的车程变得没那么难熬了。
图片
巴中东站。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供图
从“20”到“5”,再到两个多小时
巴中市交通运输局公开资料显示,30年前,巴中境内没有1米高等级公路;20年前,依然不通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到了21世纪,这里的交通有了大变化,公路修到了“家门口”,一条条高速公路、铁路串联着巴中和其他地区。
2010年5月,巴中第一条高速公路——广巴高速通车;2012年3月,广巴铁路正式投入客运运营,巴中到成都开通了旅客列车,全程用时9个半小时,结束了这里不通旅客列车的历史;2013年,随着巴南、成德南高速公路的先后建成通车,巴中到成都终于迎来真正意义上的全程高速;2016年,巴达铁路建成后开通旅客列车,全程用时近5个小时。
对此,老蒲感受颇丰。以前一天一夜的车程缩短到了5个小时左右,这让他不由得感叹“变化真大”。他说,但现在,这“5个小时”似乎不是最优的方式了,如今,巴中恩阳机场2019年2月建成通航、2024年6月巴南高铁正式通车运行,他们出行、孩子回家有了更多的选择。
图片
巴南高铁路线走向。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供图
现在,随着巴南高铁的开通并运行,巴中到成都最快两个多小时可以抵达,比此前铁路旅行最快用时缩短了1小时50分。小蒲说,现在,乘坐高铁回家是他的最优选择,“回家不再艰难,路两头的‘思念’也被拉得更近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