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金丨太行随笔

三次入太行,两次于春日,一次于夏日。

首入太行,岁次庚寅。时值初春,万物尚未苏醒,呈现出一片萧条状。然其亦含生机,勃勃待发。彼时皆是万里晴空,蓝天白云、高山寒林,令人振奋。因庚寅之初乃生平第一次太行写生,经验、学识未足,只是走马观花,徒费许多光阴。细数收获只是对太行的人情风味和地貌特征略有感受。民俗民风纯朴自然,太行山脉浑厚博大,这完全符合我的审美范畴,也为我日后再入太行埋下伏笔。

图片


癸巳六月,二入太行。此时太行与前一次之景象天壤之别。刚入山中,便见山腰寒林皆已郁郁葱葱,茂密无比,就如那浓浓的墨团一般,迎面扑来,令人窒息;而山石在强烈光照下显得格外清新明快。这一疏一密、一浓一淡形成了天然对比,正合画理。

六月太行乃属雨季,此行正遇大雨,封山数日。然大雨过后,石壁四面皆立瀑布;山腰山巅云烟四起。此景正与王维诗意“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暗合。因此我们师友一行行人整日游于烟霞仙圣之境,如梦如幻,令人神往。若遇此景,烟云仙境,心中自生,其中之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此必于日后创作产生潜移默化之影响。此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也。夏日太行,柔情万般,与三载之前初春太行之浑厚博大截然不同,此乃造化之奇也。

图片


甲午二月,三入太行。此行为期一个月,亲眼目睹了太行从沉睡到慢慢苏醒之过程;另机缘巧合,数日于太行山巅俯视群山,得见其苍茫雄浑、深远博大、连绵不断之势,感受颇深。

前两次太行写生,因经验与所学知识的局限性,主要是感受为主,真正的写生作品成功率极低。在两入太行的基础上,三入太行写生获益最大。此次太行写生深深切切体会到了太行之“苍”。太行的浑厚、优柔在适当的时节不难体会的到。然而其“苍”是隐藏于“浑”里面的,是不易直接体察到的。太行的“苍”是苍浑、苍润,而不是苍乱、苍燥。做到“苍”相对容易一些,只要笔锋松散、干涩,用笔速度适中即可;然而做到“润”则需要长期的写生经验,把握好水分和用笔的快慢。另外其“浑”,其“厚”则适用积墨之法方得妙趣。

图片


太行春日,若遇烟云,十分艰难;得见水流,亦非易事。然古人有云:“山以水为血脉,以烟云为神采”。故此次太行写生作品,烟云、瀑布出现甚多,此不是为了合乎古人画理,而是癸巳夏日二入太行真真切切感受而来。或有人疑问:此作品何似春月太行?我只能对答:此乃我心中之太行也。

图片


此三次太行写生,让我意识到:写生应该有“扎根”意识。所谓扎根就是写生的地域性,要多次去同一个地方,体验当地的生活习惯,体察当地的时节变化而引起的自然景象的变化,让自己融入那种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深入了解自然,洞察造化之灵魂,使作品有内涵。而太行必是我要继续深入了解的对象。



艺术家简介
图片
朱玉金

1989年6月,生于山东新泰。2012年6月,毕业于重庆大学艺术学院国画系获学士学位,并保送本校硕士研究生。2015年6月,毕业于重庆大学艺术学院国画系获硕士学位。2015年9月,于李可染画院首届山水创作高研班进修,导师李庚。2016年7月,结业于李可染画院首届山水创作高研班,并留校。现为李可染画院书画研习班主任,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作品欣赏


图片

秋入云山》40x180cmx3

图片

云静山影动》120x240cm

图片

《余心素已闲》纸本 180x48cmx4

图片

磁器口宝轮寺写生》34x68cm

图片

白鹭大庄园写生》34x68cm

图片

雨后空翠云亦奇》34x68cm

图片

虹饮山房写生》34x68cm

图片

严家花园写生》34x68cm

图片

庭院沉沉又斜风细雨》34x68cm

图片

婺源李坑写生》34x68cm

图片

李坑大戏台上》34x68cm

图片

李坑狮攤庙写生》34x68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