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名师 | 当了36年班主任后,她被学生们当做“宝宝”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吴素红 文/图
这是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荣根学校一个普通的教学日。四(5)班班主任王丽琴如同往常一样,走进教室,陪着学生晨读、上课、做操。全班49个孩子,在王丽琴眼中,个个都是宝贝。
不过,当了36年班主任后,她却被自己的学生们当成了“宝宝”。“孩子们私下叫王老师‘王宝宝’,因为在他们眼中,要像照顾宝宝一样爱护着自己的老师。”德育处副主任陈树兰这样说。
图片
爱意在师生间相互流动。不久前,在宝安区首次举办的优质班级评估中,王丽琴担任班主任的四(5)班,获得评估组专家一致好评。评估组专家这样写到:在这里,学生信任学校、热爱班级、敬爱老师、欣赏同伴,展示了朝气蓬勃的自信模样。
一份爱的坚守
记者面前的王丽琴,身材娇小,却在一尺讲台上坚守了30余年,做着一份最温暖最柔软的事情。
1988年,客家妹王丽琴从老家惠州市博罗来到当时的宝安县,成为沙井镇朝阳小学一名代课老师。从教36年,她就做了36年班主任,成为宝安区目前担任班主任时间最长且依然在岗的优秀教师。
担任班主任,王丽琴彷佛有一种魔力。王丽琴每次带新班级,基本都是从四年级班主任开始。因为这是低年级和高年级的转折,对孩子们未来的成长至关重要。每逢此时,学校总是派王丽琴出马。
要问有什么秘诀?“爱和宽容。”王丽琴的回答朴实无华,“让孩子爱上学习,首先要喜欢上任课老师,然后才会爱上学习。”
在学生眼中,她布置的作业总是少之又少。孩子们做错了事,她“惩罚”的措施是让他们为班里做一件好事。润物无声的爱护,包容学生的个性,在班级里营造了爱的氛围,形成了荣根校园爱的文化。
图片
△王丽琴和孩子们在一起。
夏去秋来,王丽琴送走了一批毕业生,又迎来一批新生。自1988年起,她带过11个班近600名学生,有的做了医生,有的做了设计师,有的还成为了大学教授。
2015年,王丽琴被评为“感动宝安教育人物”,2022年被评为宝安区“荣誉班主任”,2022年授予她宝安区“教育功臣”称号。学校党总支书记范光明点赞王丽琴:“一辈子默默教化人,这是她最大的德”。
一种爱的奉献
在这次评估组专家反馈评估报告中,对班主任王丽琴的评价中,有这样一句话:“高擎‘两灯’,照亮孩子,堪称仁师模范。”
何谓高擎的两盏明灯?
一手高擎“室灯”,教知识,教本领,为孩子们开蒙启智,满足他们求知的渴望。
“做老师,不能误人子弟,要把书教好”。这是王丽琴时常挂到嘴边的一句话。
一则细节足以感知王丽琴的坚持。在荣根学校,王丽琴是老教师,为了适应现代化教学,她常常向年轻教师请教。为了及时将孩子们在学校的可喜表现传递给家长,王丽琴将微信等各类通讯工具,掌握得“如火纯青”。
一手高擎“路灯”,教做事,教做人,为孩子们指引方向,启迪他们的灵魂。
“不放弃一个孩子”,这是王丽琴做班主任、做老师的坚定信念。
36年来,她坚持对每个孩子上门家访,在通讯、社交软件发达的今天,仍不放弃。班里有个违反纪律在全校出了名的学生,经常逃学,她就三天两头去他家家访,请他来上学,以致村里的阿婆们都认识她。每次单车一放,阿婆们就会喊,“细发崽,老师又来家访了”。在家长的支持配合教育下,这名学生不再逃学,后来成为一名村委干部。
两盏明灯,一群像王丽琴老师这样的“燃灯”老师,彰显了出荣根学校“关爱生命,强基固本,和谐发展”的办校理念。
一场爱的接力
在宝安,荣根学校,是一所因爱而生的学校。早在1983年,爱国华侨陈荣根先生捐资兴建了这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并无偿献给国家。40年来,陈荣根先生捐资助教善举,以及“荣耀中华,根植自强”的荣根精神,一直在沙井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并茁壮生长。
小故事里见大爱。家住沙井街道辛养村的陈绍荣曾经是王丽琴所带的98届学生,如今他的女儿又在王丽琴的班级内。“王老师教孩子,我们作为家长都不怎么操心。”陈绍荣说,王老师注重教孩子养成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孩子放学回家,第一时间完成作业,基本不用上培训班。
就在班级进行“优质特色发展”评估那天,陈绍荣和一帮学生家长相约来参会。“和老师聊起儿时的事情,纸巾都哭湿很多张。”陈绍荣打趣道。
图片
△王丽琴的学生们来到学校探望老师。
走过41年的荣根学校,毕业生已遍布全国各地。校园内,这种“爱的滋养”,不仅润及学生,更在年轻一代的教师身上传递。
王丽琴不但带校内徒弟,还带校外徒弟,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工作经验分享给年轻班主任。陈彩丽校长评价她,是“荣根学校因爱而生、因爱而兴的典型代表”。不少与王丽琴合作过的科任老师们更是坦言,“王老师和她带的班那么好,如果自己不尽力做好,都觉得不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