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学习|景宁建县40周年,总书记缘何去信祝贺?

图片
天天学习“40年来,景宁县在民族团结、特色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各族人民生活越过越红火。”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景宁畲族自治县各族干部群众的回信中,对景宁建县4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
图片
△ 2024年4月11日,农历三月初三,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举行系列活动,庆祝“三月三”以及当地建县40周年。这是畲族文化沉浸式展演。
景宁位于浙西南,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交通不便,发展空间狭小,使得景宁经济总量曾一度排在“省尾”,成为浙江省扶贫开发的主阵地。
2002年11月25日,习近平任浙江省委书记的第五天,便带队到景宁调研。他总结了景宁的“三特”优势——畲族特色、山区特点、后发特征,并为当地发展把脉定向:“景宁一定要走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的优势不能丢”。
调研时,习近平逐一分析了当地旅游、茶叶、竹木等生态产业。听说惠明茶是景宁特色茶,曾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他嘱咐当地干部,“这个品牌要打大一点,响一点”。
三石村,是景宁最早种茶的村子之一。要打响品牌,就要先扩产,但种茶收益不如打工收入,村民愿意吗?时任三石村党支部书记陈初南心里打了个问号。
恰在此时,习近平要到三石村考察。
听到这个消息的陈初南早早在村里等着,一直等到了傍晚6时许,心情从期待到失落。他想:“原定4点多到,都这个点了,习书记肯定不来了。”
此时,一辆中巴车穿过暮色驶来,习近平来了。这一路,盘山路多,很不好走。
不顾天色已晚,习近平坚持爬上茶山,察看茶叶长势,并叮嘱村干部,“好好发展这个生态产业”。景宁海拔600米以上山地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十分适合茶树生长。
本有些犹豫的陈初南,鼓起了信心和干劲。此后,按照习近平建议,景宁干部专程到武夷山等地“取经”,请来省里专家优化品种,建立茶青交易市场,还引进了多家茶企,延长产业链。
由于生态有机无污染,2024年明前茶季,三石村惠明茶基地的茶叶卖出了每斤最高5000元的价格。截至2023年5月,景宁已有茶园7.5万亩,全县4万名茶农年人均茶叶收入1.1万元以上。2023年,全县春茶产量2507吨,产值4.5亿元。
“畲族特色”也是景宁“三特”之一。二十多年前,习近平就曾提出,“畲族自治县全国只有一个,是景宁最大的特色,也是丽水很重要的特色”。
选框、凿档、架杆、配线、提综、织带、挑花……绚彩丝线,在畲族彩带编织技艺非遗传承人蓝延兰指尖环绕翻飞。
畲族彩带,被称为“活着”的畲族文物,既能当腰带、背带、刀鞘带,也是畲族人的定情信物。蓝延兰6岁起跟着外婆,学得了一手好技艺。
在经济社会变迁中,这项传统技艺一度濒临失传。“买条腰带十几元,织一条一米多长的彩带需要个把星期,费时又费力,还赚不了钱。”最让蓝延兰感到遗憾的是,手把手带出来的徒弟也放弃了,宁可采茶叶、打零工。
2002年习近平在景宁调研时,将福建情况与景宁作比较,“宁德那边有畲族村、畲族寨,来了客人就送个彩带,热情好客,挺独特的。”“福建那边有三月三歌会,还有乌饭节,咱们这边有没有?”“我在宁德时还建了一个畲族博物馆,我们这边有没有?”
歌会、乌饭节、彩带……一个个独具特色的民族元素,让苦恼于不知如何打造县域名片的景宁人眼前一亮。
2012年3月,中国畲族博物馆在景宁建成开放,成为当地展示民族历史、体验民俗文化的新地标。同时,景宁通过设立畲族文化发展基金、制定《景宁畲族自治县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等,推进畲语、畲歌、畲舞、畲服等保护传承。
蓝延兰在东弄畲村开了一家彩带馆,每年吸引3000余人次的游客和学生前来参观和学习。这些年,她不断创新编织技巧,手中的彩带也越来越多姿多彩,有了汉字、花纹、畲族符号组合等更丰富的编织样式。
图片
△ 2024年4月11日,农历三月初三,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举行系列活动,庆祝“三月三”以及当地建县40周年。图为畲族姑娘展示畲族彩带。
如今在景宁县城,畲族文化中心、文化馆等一批公共文化设施丰富了各族群众的文化生活。“中国畲乡三月三”节庆活动至今已连续举办17届,成为全国“最具特色民族节庆”之一,也成为景宁发展乡村旅游的一张“金名片”。景宁“畲乡小镇”被列入首批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试点,并成功注册农家乐民宿集体商标“畲山居”。
“原来村道上泥泞不堪,鸡鸭比人多,而现在没到节假日,村里游客就络绎不绝。”景宁人发出这样的感叹。
大山深处,同沐春风。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