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了国行版Vision Pro,我有几点不同的感受

全文2649字,阅读约需8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国行版Vision Pro明天发售,硬件层面与美版无区别,售价29999元起。

02体验过程中,Vision Pro的交互体验符合“空间计算”定义,沉浸感强且无不适感。

03除此之外,Vision Pro在显示效果上做到了无眩晕/频闪、画面清晰、亮度够高。

04然而,对于普通用户,目前入手和使用门槛较高,建议等待价格降低或年底购买。

05最后,强调试戴的重要性,因为使用体验因人而异。

由腾讯混元大模型提供技术支持

Vision Pro国行版明天就要发售了,昨天我提前体验了大概45分钟,分享一些感受与看法给你们,希望对关注或者准备购买这款产品的用户有所帮助。
我相信如果你是不差钱的数码发烧友,要么已经看过各种关于Vision Pro的评测,要么早就入手了,毕竟美版上市了4个多月,很多博主都发布了自己的使用体验。
实际上我之前也体验过朋友从美国人肉背回来的美版,但没有第一时间做任何分享,原因是他的头围,包括遮光罩的尺寸跟我完全不匹配,戴上去的感觉不是很舒适。再加上当时可体验的功能和应用确实比较少,就感觉一般,新鲜感很快就过去了。
所以昨天算是我真正意义上首次体验“完全匹配”的Vision Pro。
图片
硬件匹配决定舒适度
国行版Vision Pro在硬件层面和美版没有任何区别,配件也完全一致,29999元起售,价格比美版换算过来还要贵一些。
由于国行版还没正式开售,我之前没有体验过设备的适配过程。这点其实是非常重要的,苹果为了保证每位用户佩戴Vision Pro时都能获得最好的体验,制定了一套严格的流程和规范,头围测量、面部扫描、近视度数(如有)等等,以匹配不同用户的生理特征。整个过程并不复杂,10分钟左右即可完成。
图片
从并不算长的佩戴时间来说,我觉得Vision Pro+单圈编织头带的佩戴体验属于中规中矩,既不能说它轻便无感,也谈不上厚重压头,无论造型还是体验,如果你滑过雪,戴过滑雪镜,那么就是几乎相同的感觉。
除了单圈编织头带,Vision Pro还随机附赠了一条双圈头带,这根头带我没有戴过,但如果你在佩戴单圈编织头带的过程中觉得不适,可以试试双圈头带。毕竟前者完全是通过一根绷带对头部的“捆绑”,实现的地心引力对抗,而后者除了相同的横向捆绑,还多了一根纵向绷带,用于分摊主机的重量。虽然看着没有单圈编织头简约帅气,但无疑更适合长期佩戴。
图片
交互体验与生物信息挂钩
佩戴完成后就是新手指引,这个过程也是我此前没有体验过的,因为朋友拿到手后就做了相关设置,我体验的是系统适配他生物特征的版本,可能这也是另一个我觉得体验上有些瑕疵的原因。
初次使用Vision Pro主要是有两个步骤:一是引导用户通过注视和双指互点圆点,完成对机主生物特征的识别;二是通过这样的过程,让用户了解Vision OS的基本操作逻辑——眼球就相当于“鼠标”,指哪儿打哪儿;两只手的食指与拇指则是鼠标左键,互点一下就是点击眼球所看到的位置。
不同于之前各种AR/VR/MR,需要通过手柄等辅助工具,Vision Pro的这套交互非常符合“空间计算”这一定义,即用户就是在对空间中的界面进行操控。所有的拖动、点击、缩放……都是在虚拟空间中完成的,但又会让人觉得很“真实”。特别是虚拟键盘,明明就是个“假的”,但敲击时并不会觉得违和,如果苹果后续能加入一个声音和震动反馈,就更加真实了。
图片
沉浸且没有不适感
如果你没用过类似设备,可能对Vision Pro的显示效果没什么概念,在我看来,之前的产品没有一款能同时做到无眩晕/频闪、画面清晰、亮度够高,而对Vision Pro做到了。这恰恰是很多人戴上它时觉得惊艳的原因——沉浸、广阔,没有不适感。
尤其是对Vision Pro平衡现实与虚拟世界的关系这点做的非常好,转动数码旋钮可以控制沉浸程度,比如我体验了淘宝App,在上面选购大疆无人机时,就可以把不同系列的产品,直接“摆放”到现实中的地面或桌子上,结合真实世界比较它们的大小。这种购物体验是手机无法比拟的,我相信很快类似宜家这样的App就会适配对Vision Pro,让用户足不出户,就能把店里的家具放在家里试个遍。
当我旋转数码旋钮,就进入了沉浸模式,瞬间置身一片群山之中,那种沉浸感就好像自己真的坐在其中某座山顶,扬声器还会发出采自真实世界的环境音,就算什么也不做,光看风景就已经很治愈了,何况我还可以打开各种浏览器、Keynote、微信,在山林间办公,如此高端的搬砖环境,没谁了吧?
图片
图片
全景照片和互动视频
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体验还有看照片和互动视频。你们可以回忆一下,之前有什么类似产品,是把看照片作为宣传点的?反正我是想不起来,原因很简单,为什么一定要在AR/VR/MR上看照片,不但没有必要性,还会放大分辨率不高等劣势。
Vision Pro则完全不同,足够高的分辨率和清晰度,即使是将用iPhone拍摄的照片进行拖拽放大,也不会损失画质,如果后续可以更新双击放到最大,再次双击回到合适尺寸就更好了。
最厉害的还是全景照片,用Vision Pro看和在手机上看完全是两回事,只要是全景照片,系统就会出现沉浸模式的开关,试想一下,一张120度,180度,甚至270度的照片就这样展开在你面前,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而在手机上看,不放大就是一根细条,放大了又只能看个局部,所以我之前很少拍全景,如果有Vision Pro,应该会拍不少。
图片
至于互动视频,我体验了腾讯App,其中有一个功能是看王者荣耀的职业联赛直播。以前在手机上看,屏幕小不说,显示的信息也有限,沙盘更是只有豆腐块那么大,根本看不清。而在Vision Pro上,腾讯视频App适配后,游戏画面和比赛相关数据页都是独立画面,由于空间是无限的,我可以将每个窗口拖到无限大,还能在旁边开个微信,边看边和朋友聊天。
当然让我觉得最爽的,还是配套的沙盘,注意,这个沙盘不仅是和其他画面一样,可以随意摆放和拖动大小,而且还是立体的,对于地图的地形,每个玩家位置的清晰程度,远非平面所能比拟。
你可能会问,没体验游戏、3D电影啥的么,有的,但是客观来说,Vision Pro在这些AR/VR/MR的传统项目上,只是做到了体验上的升级,从5分到8分,暂时还没有革命性的应用出现,所以这里就不再赘述。
图片
一定要去试戴!
虽然2月就体验过美版,但由于前面说过的原因,这次的国行版Vision Pro,反而给了我更多的兴奋。可以预见,短期内它不会有多大的出货量,毕竟30000元的起售价摆在那儿,注定只是发烧友、开发者和商业用户的玩具。
但是,我相信随着未来相关行业的成熟,以及供应链成本的降低,苹果一定会推出售价相对亲民的产品。届时,更低的入手门槛,更成熟丰富的应用,也许那时才会是真正的“元宇宙”元年。
图片
回到Vision Pro的购买建议。
首先,如果你本身就是数码发烧友,经济也比较宽裕,那么我还是推荐尝鲜的,毕竟它是苹果时隔多年后,又一款划时代的设备,体验相比之前的产品也有了质的飞跃,对于后市有着积极且重大的影响。
反之,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用户,更追求产品的实用性和性价比,那么我不建议你现在购买,入手和使用门槛的确还是比较高,而且大概率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吃灰。如果真的喜欢,可以等个小半年,我相信年底海鲜市场就会有六七折,甚至半价的卖家(实际上现在256GB美版售价就在20000元出头)。
最后,在提醒大家一点,一定要去试戴!一定要去试戴!一定要去试戴!Vision Pro不同于手机,它是一款非常“个性化”的产品,使用体验因人而异,除了不同尺寸、头围带来的佩戴差异之外,每个人对于观感和使用舒适度的感受也不一样,不能完全通过他们的描述,包括使用别人的产品,等同于自己的体验。
在未来面前,还是要现实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