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机器人都上阵了,长三角铁路防汛科技升级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胡晓炜 朱小刚 汪寒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烨捷)无人机航拍建模、防汛单元视频监控、机器人管道探伤……记者日前从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下简称上海铁路局)获悉,长三角地区“入梅”以来,该司管内多地工务系统单位运用现代化智能科技手段来做防汛工作,科技感满满。
图片
上海铁路局工作人员远程监控汛情。本文图片均由上海铁路局提供。
“入梅”以来,上海工务段管辖的京沪线(镇江高资至上海南翔段)、沪昆线(上海西至嘉善段)、沪苏通铁路及新长铁路进入汛期排险维护阶段。由于线路部分区段临江、临山,天文潮汐、汛期降雨和丰富的地下水对桥涵隧道影响较大,防潮抗汛难度不小。因此,该段为管内16个防洪单元安上了“天眼”,利用站场视频、限高架视频等对管内40处防洪重点地段进行实时盯控。
“排水管道若出现堵塞、破损,泵房抽水将带走铁路路基土体,极易造成安全隐患。”该段路桥科科长连义凯解释,由于沿线桥涵的连通管道直径略比成人腰粗,工人无法进入,仅凭洞口观察和外部查勘等传统方法无法确认管道内部情况。
图片
机器人被用来探测不易进入的狭窄通道。
而个头不大,外形酷似“玩具车”的管道检测机器人可以通过搭载的1080P高清摄像回传功能捕捉管道错节、锈层、结垢、腐蚀、穿孔、裂纹等病害,同时,内置的水平仪GPS可帮助反映管道状态,与预埋图形比对后可判断管道位移及沉降数据,定点标记功能也为后期排查修复提供坐标依据。目前,上海工务段已投用5台同型号机器人,对管内86座粉砂土(地区)铁路框架桥排水管道进行全面检测,为安全度汛提供保障。
浙江省宁波、台州、温州等地毗邻东海,每年6月进入主汛期,暴雨台风天气频繁出现,对铁路运营管理和防汛工作带来挑战。主汛期到来前,宁波工务段已组织60余个防洪专项检查小组,“上到山顶、下到沟壑”对管内杭深线、金温线、穿山港支线、北仑线和萧甬线的隧道洞口、排水沟、路堑、山体边坡情况进行隐患排查,地毯式排摸防汛设备状况。
图片
上海铁路局工作人员深入山区检查铁路设施。
群山环抱中的杭深线、金温线有46处人员不易到达的防汛点位,工作人员采取无人机报备飞行,获取区域图片、影像资料,绘制三维全景图,重点对隧道口等易造成山体滑坡的危险区段建立计算机三维数据模型,加入地形、环境因素,提高汛期隐患排查质量。此外,防汛视频监控系统代替人工全天候“瞄准”保护区栅栏外的38处防汛重要点位,实施远程监控。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长三角铁路持续加大路网装备升级力度,引入各类科技管理手段。仅防台抗汛一项,就先后投用了光纤综合检测系统、船舶水位超高预警系统、通航桥梁防撞激光报警装置、防汛单元视频监控、管道检测机器人、无人机航拍建模等十余项业内前沿设备技术。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