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公布苏州女勇者的名字,可能又是一场网暴

图片
撰文丨关不羽
发生在苏州的“孤立事件”再次引起了全网的关注。
这两天,很多网友牵挂那位女司乘的命运,纷纷呼吁官方表彰她的见义勇为行为,认定她为英雄,最低限度也要让她“有个名字”。
网传这位女勇者“不幸罹难”(消息未经证实)后,“请封”的呼吁更多了。网友们的拳拳之心可以理解,但是有欠思虑。坦率地说,我很担心她真的“有个名字”。
这位女司乘的行为当然配得上“英雄”的称号,但是我们今天社会是不是配得上这样的英雄?
这起袭击妇孺的血腥事件,本来应该是众人声讨。可是,网上竟然出现了大量“叫好”声。凶手竟然成了他们嘴里的“英雄”,这位英勇的女司乘反而被咒骂为“汉奸”。
试想如果这位女司乘的真实身份曝光,她的家人将会承受怎样的压力?网暴、骚扰、霸凌,甚至成为另一起犯罪的受害者。
这并不是我在危言耸听,而是真实存在的风险。因为,“喷子”手上的键盘已经进化成了“刀子”,是无法回避的事实。
我认为,即便民间的“请封”得到官方认可,行礼如仪地给女司乘授予了荣誉称号,也很难给她和她的家人带来安全庇护。
当然,荣誉可以带来物质奖励和入学加分的政策奖励。这也是很多“有个名字”的呼吁者想要为女司乘争取的。
其实,即使没有官方荣誉,这位女士和她的家庭也会获得日方学校的补偿,而且目前日本民间也发起了捐助活动。
奖善罚恶的朴素道德是人和禽兽的基本区别,对员工付出的充分回报也是正常社会的基本准则。相信日方会妥善处理善后的。
因此,出于物质奖励考虑的“请封”大可不必。
至于给子女入学加分,如果女司乘的真实身份曝光,我们更应该应该担心的是她的孩子在校园里的处境,而不是加不加分……
也有网友希望官方给予她的荣誉能够改变目前狂躁的社会舆论风气。意图是好的,但是效果显然不可期待。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区区一个“孤立事件”的英雄身份认定,改变不了什么。她的家人能否安宁的生活,才是事件善后首要的考虑。
一条鲜活的生命、一个家庭的悲剧,承担不了改变时代风向的重任。她是被“时代的一粒沙”砸中的受害者。受害者的身份无需官方认定,“英雄”也不是非要大红戳子的背书。
她有名字,但并不需要官方给她一个“名字”。
而且,她的名字会被很多人记住,她的家人、她的同事,那些来自异国他乡的孩子们和家人,是不会忘记英雄的。
荣誉这种东西,不是虚与委蛇的逢场作戏,而是最真诚的记忆。她是有名字的,那些网上披着人皮马甲的禽兽没有。
因此,大可不必因为她在官方通告中“没有一个名字”感到遗憾。不是她不配,而是我们不配。
也要体谅官方的难处。真的“请封”成功,这样的事件、这样的壮举,最后却成了遮遮掩掩的“无名英雄”,成何体统呢?
总之,记住这个“无名”的受害者,祝愿她的家人早日走出阴影,是善良者在当下唯一能做到的。
时势如此,还能如何?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