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 找准支点 “破圈”生长 文旅共融拥抱“诗和远方”

标已经20年。
天台县委、县政府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秉持“文旅兴县”战略不动摇,跟着因地制宜的发展蓝图一任接着一任干,紧扣文旅现代化、大众化市场需求,持续深挖本土文旅资源,培育个性文旅品牌,打造精品文旅路线。“2024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名单近日在京公布,天台县位列22名,连续3年进入全国30强。
图片
(“和合天下 心归天台”始丰湖大型行浸式夜游)
和合基因
赋能文旅融合蝶变
党的二十大对我国新时代文旅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部署,明确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要求。
作为天台旅游的“王牌”,文化与旅游融合转化的故事不胜枚举。
中华民族素来以和为贵,和合文化既纵向贯穿于文化发展的全过程,又横摄于各家各派的思想文化中,是中国思想文化中最完善、最具生命力的精髓之一。和合文化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鲜活样本,也是天台文旅深度融合的动力源泉。行走天台,和合之美随处可见。
沈中明所在的汽车装修用品公司是天台企业的“实力派”,伴随公司外贸业务增多,沈中明经常到世界各地出差,他敏锐地察觉到,文化旅游发展空间很大,不仅能促进文创经济发展,而且能够为民族文化复兴作出贡献,为企业蹚出一条更可持续的道路。于是,他将大部分精力转移到和合人间文化园的开发建设中,先后从民间搜集了3000多件和合文化素材,并通过互动体验推广和合文化。天台和合博物馆、一根藤艺术馆、满堂红婚俗馆、和合堂、拾得坊……如今,和合人间文化园不仅是学生研学的热门打卡地,也是世界了解和合文化的一个窗口。“和合文化传世工程”入选2022年度省宣传文化领域共同富裕最佳实践案例。
千年“和合”,已然成为台州分享给世界的一笔精神财富。近年来,台州把和合文化作为对外文化交流、促进文明对话的重要人文纽带,不断推动和合文化的物化、活化、具体化,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寻根溯源。
诚然,和合文化最能体现天台的精华,但天台文脉之深厚,何止于此?近年来,天台打响“神山秀水心归处”的文旅品牌,做足“山”的文章,讲好“诗”的故事,高质量打造浙东唐诗之路目的地。
“一脉天台山与水,半部中国全唐诗”,天台是浙东唐诗之路的精华所在。石梁、赤城、华顶、国清这些反复出现在诗句中的地点,成为如今游览天台的热门景点。
石梁镇位于天台山之巅,平均海拔650米以上,是浙江海拔最高的建制镇之一。依托浙东唐诗之路,今年天台投资26亿元,荟萃名师大家,启动石梁山居项目,围绕新旅游、新文化、新生活,“三新融合”理念,以文化资源变现为切入口,旨在打造世界级的文旅标杆。
“赤城霞起而建标,瀑布飞流以界道”。2020年4月,断流60年的“中华第一高瀑”天台山大瀑布震撼重现。为了提供良好的游客体验,会仙桥附近还新建竖井电梯,推动景区转型提质。
值得一提的是,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诗路文化数字馆也将于今年7月中下旬开业,成为天台融合数字文旅、智能体验、创意消费的潮玩新地标。
文旅融合的丰硕成果,是天台书写在这片热土上的豪迈文章,更给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提供了最直观体验,不断创造着宜居宜游、主客共享的美好和惊喜。
图片
(天台山大瀑布)
图片
(济公故里 赭溪老街)
小城大美
推动文旅产业升级
赭溪,因其河床石色呈深红而命名,素有“丹砂碧水”的美名。赭溪老街,在唐朝已是繁华的商业中心,是一条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积淀的街区,承载着这座城市的文化印记和人间烟火。今年老街出道即出圈,累计接待游客40万人次,实现了特色业态与人气流量双向奔赴。
“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多游客。”打小生活在天台老城的陈中凯说,现在的赭溪老街融合了古和今、传统和潮流,情致高雅又不失人间烟火。
作为省级高品质步行街试点,天台县赭溪老街根据“向水而生,因业而盛”的产业规划,布局全城消费升级,让烟火同文化交织,夜游与夜经济串联,打造景城融合的“金名片”,汇聚人气和烟火气。
“为留住老街的‘原汁原味’,我们保留、修缮了许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和文化印迹。”运营方浙江杨帆服务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说,“老街与始丰湖夜经济相衔接,填补了天台夜游市场的空白,实现了天台从‘山水旅游’到‘城市旅游’的转型进阶。”
作为天台城市新地标,赭溪老街强调建筑、人、服务三者的连接,以文化赋能商业空间,通过场景革新、氛围营造、多元业态融合、深度运营等方式,为消费场景与消费者创造更深层次的情感链接。
赭溪老街之所以能在众多历史文化街区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它打破了“大干快上”的传统开发思维,转而以“运营思维”为核心,坚持“无运营不旅游”。赭溪老街以前置监管、强化运营的模式,催化文旅融合新业态。在项目策划之初,天台与企业签订监管协议,明确建设及配建内容、业态配比,要求企业对自持商铺统一招商、统一运营、统一管理,按照“一坊两街六组团”精准布局文旅业态,进一步增强老街的可持续发展。
紧随赭溪老街的开街,今年5月1日“和合天下 心归天台”始丰湖大型行浸式夜游正式开演,一同点燃城市夜经济。
“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李白于船上独舞;王羲之、徐霞客等先贤次第登场……不少观众被这梦幻的一幕打动。夜游演出以始丰湖水岸夜景为画布,通过在水域、沿岸空间布设灯光、投影、水幕等,巧妙运用音效、舞美、VR等多元艺术和科技手段,带领大家走进时光隧道,步入流光溢彩的天台山历史画卷,讲述关于“和合”的天台故事。
此外,还有持续更新的中山路历史街区和开工建设中的寒山市集、美爵雅高酒店等一系列文旅项目,已然成为这座小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助力天台争创5A级景区城。
乡村旅游
探索共同富裕之路
在天台县塔后村,不少游客正在练习国家级非遗项目——起源于明代的天台山易筋经,这些游客的康养之旅,是具有本地特色的“特色订制”。
“以前我们住的是泥房,走的是泥路,一到雨天坑坑洼洼。很多村民都翻山越岭出去讨生活。”村书记陈孝形说。
为了改变落后的局面,尽快让小山村“出圈”,塔后村推出一系列举措,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打造塔后村音乐节IP。起初,为了节省开支,就在村口农田里搭建舞台,以赤城山为背景,用玉米秆、南瓜做装饰,竟吸引了五六千人到场,也让在外青年看到家乡变化。
此后,塔后村坚持每年举办乡村音乐节,已经举办了七届。正如陈孝形所说,“一直做乡村音乐节,目的只有一个,尽可能传达一个信息,在田野上有希望的歌声,在乡村里有诗意的生活。也给村民一个讯息,我们不仅可以过农耕生活,也可以在乡村的大舞台上展示乡村的风采”。
通过发展“旅游+”新业态,升级旅游产品,正成为塔后村实现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径。2023年,塔后村接待游客47万人次,村民人均收入4.3万元,村集体净收入187万元。
近年来,天台县以文旅促进共同富裕,着力打造全域秀美、生态富美、和合共美的美丽乡村升级版,走出一条天台特色的发展之路。
图片
(华顶国家森林公园)
在新征程上,天台将坚定不移沿着建设“旅游经济强省”指引的道路奋勇前进,坚定“文旅兴县”主攻方向。把蛋糕做大,激活冰雪经济,丰富冰雪旅游体验,串联冰雪雾凇、石梁冰瀑、雪乐园等景点,开发华顶冬季冰雪旅游线路,定期举办冰雪嘉年华、清凉季等活动,加速“冷资源”成为“热经济”。把短板拉长,做旺乡村旅游,打造安科片区“一溪两岸九村”、后岸片区“四统一”等共富模式,实现景区镇全覆盖,让一个个默默无闻的小山村,逐渐变为网红打卡地,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吃上“文旅饭”、端上“金饭碗”,实现从“风景路”到“共富路”的转变。
接下来,天台将充分利用好区域优势和资源禀赋,深化文旅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国际化视野,唱响“在天台与世界干杯”口号,打造“近悦远来”国际知名文旅目的地。
(本版图片由天台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提供)
来源:浙江日报(郭海峰 陈优优 郑 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