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源:坚持不在“人”上“降本”的胖东来,为什么效益反而越来越好了?

全文3096字,阅读约需9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河南零售业巨头胖东来因食品安全问题引发负面舆情,但通过发布调查报告并支付近900万元现金奖励,成功稳住了口碑。

02胖东来对发现食品安全隐患的顾客给予10万元现金奖励,对2024年6月9日至19日购买擀面皮、香辣面的顾客办理退款并补偿1000元。

03事实上,胖东来的成功在于严格落实休假制度并让员工收入在当地处于较高水平,从而让员工和消费者实现互利。

04与此同时,胖东来已成为当地网红景点和城市名片,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消费者。

由腾讯混元大模型提供技术支持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戴源】
河南零售业巨头胖东来出负面舆情了?6月25日,有顾客拍到了胖东来商场内的“擀面皮”摊位卫生环境差的视频并传到了抖音上——这是经营食品生意的商家经常会遇到同时又非常戳大众关注点的“食品安全”问题。一度名声在外、八方点赞,以“口碑”著称的胖东来会如何应对?
在当今这个时代,危机公关已经成为互联网上的一门“显学”,技术的进步似乎让品牌和商家们变得更加自信,面对突然到来的“负面舆情”,他们相信只要砸足够多的钱在律师函、媒体、大V、意见领袖,甚至相关部门、网络水军上,加上专业公关经过千锤百炼的职业素养、把握好网络舆论发酵和平息的节奏和时间差,再配合上天衣无缝、没有情感全是技巧的公关稿,被“负面煽动”的消费者和吃瓜群众就会如同羊群一般任你驱驰,热度过后,大雪无痕。
甚至很多老板觉得,钱花都花了咱不能白花,要把钱用在刀刃上,于是我们就会看到一篇篇在深夜发出的致歉申明,最后活生生变成了品牌宣传文案:
“近日,我们注意到XXXX(暗示这个事儿不大,只是被恶意炒作才变成这样);
对此我们深表歉意,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会XXXX(略略表一个决心);
(接下来是重点哦)XX品牌,始终秉持XXXX理念,XX年创立以来始终XXXX(以下省略数千字)
未来我们将与消费者一路同行XXXX(继续熟练地表扬自己)……”
很可惜,这一番操作之后,结果当然是你越道歉消费者越愤怒,你越解释网民越“找茬”,本想让大家渐渐淡忘却变成了品牌的黑历史,这样的案例可以说是屡见不鲜了。
而这一次,胖东来再一次用它的“清新脱俗”稳住了自己的口碑。相比于上面那种“经典”公关文案,胖东来的回应“硬”得像官方公文——《关于新乡胖东来餐饮商户“擀面皮加工场所卫生环境差”的调查报告》:一、事件起因,二、事件调查,三、问题分析,四、整改方案,五、处理结果——你以为这种枯燥的文案会让网友觉得“太长不看”影响传播效果,不,就凭里面的一句话,胖东来就可以不充钱就上热搜:
图片
胖东来发布了一份关于“擀面皮加工场所卫生环境差”的调查报告
“对于帮助我们发现了重大食品安全隐患的顾客给予10万元现金奖励;
对所有于2024年6月9日至2024年6月19日期间在新乡胖东来两店餐饮部购买擀面皮、香辣面的顾客办理退款,给予1000元补偿。”
据统计,这份引发争议的“擀面皮”将会让胖东来支付将近900万的现金。
有人感慨胖东来的“慷慨”,有人替胖东来心疼巨大的“成本”,有人总结为“钱到位了一切好说”,而我觉得这900万说少不少,说多也不多,胖东来做得最正确的一点是把这笔其他商家花在“公关技巧”上的钱,花在了活生生的“人”身上。
曾经看到这样的讨论:“有哪些你常去的店后来渐渐不去消费了?”下面绝大多数让回头客再也不去的原因,都来自于店家因为心疼成本对顾客的严苛与抠搜:
“原来我经常去的楼下一家面馆,自从老板的爹妈从老家过来帮忙看店,老人家每天盯着顾客自取的咸菜小料唠叨,一会儿说萝卜干少拿点这么多吃得完吗,一会儿说少放点蒜吧现在大蒜都好几块一斤了,大热天不肯开空调说等人多了再开,一碗面吃得我满头大汗。我再也不想去了,后来这家店很快就门庭冷落最后关门收场。”
“楼下卖炸鸡的店原来我每天光顾,每买一份炸鸡送一张卡,集齐十张卡可以免费送一份。我攒了好多卡,有一次拿着两张卡去兑换两份,老板娘先是怀疑我的卡是捡来的,后来拉着老长的脸给我做了两份分量只有原来的一半,再也不去了……”
而那些反例,生意越做越大,回头客越来越多的店铺,除了口味,让人流连的原因也很简单——买菜送葱、买套餐送饮料、零头抹掉喜欢再送……
这些被免费送掉的赠品、被抹掉的零头,对于消费者来说真的是个“大便宜”吗?不见得,顾客之所以愿意成为回头客,愿意持续在这里花钱,是因为这些商家主动花在顾客身上的“多余成本”,让顾客感觉到了被亲近、被尊重甚至是“一家人不分彼此”的暖暖的感觉。顾客在商家那里不再是冰冷的数据,而是被商家看见和重视的活生生的人,生意也不仅仅是买和卖,还是人与人的交往,在这样一个“数字化”、“原子化”的社会,这样的感觉弥足珍贵。
大家都说情场上最重要的是情绪价值,商场亦是如此——犹记得当年让海底捞名声鹊起的是顾客“夸一句西瓜好吃店员就送一整个西瓜”的案例;而让其身陷口碑危机的是“为了降低成本把小料台上的牛肉粒换成了大豆制品”的“新政”——世上套路千万条,唯有真心换人心啊。
事实上,胖东来的这一格局让它在这场“危机公关”中赢得很漂亮,今天的热搜上一条“有人领胖东来1000元补偿倒贴300原地消费”大家也就不意外了。据悉,很多在赔偿名单上的顾客都表示自己就不去领钱了,还有很多吃瓜群众表示如果是自己领这1000块,当场就在胖东来消费了。这又应了情场上那句话——“我要的就是一个态度”。
日常生活中,消费者就是这样与胖东来“将心比心”的,虽然胖东来的商品价格不比别家便宜甚至更贵,但不妨碍它永远顾客盈门、摩肩接踵,因为“不掺假”“服务好”“不满意能退”,甚至黄金这样的高价商品当地消费者也首选胖东来。不仅如此,胖东来甚至还成为了当地的“网红景点”和“城市名片”,在商场里你能看到导游带着游客参观,外地消费者甚至还坐着类似“郑胖专线”(郑州-许昌)、或者跨省开好几个小时的车专门来采购。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我的阿勒泰》中有一个情节让我印象深刻,说在哈萨克语中“我爱你”的表达方式是“我看见你了”。确实,在一个人与人相互连接的社会,最真挚的爱意来源于“被看见”。胖东来的成功,不仅仅在于他们看见了作为人的消费者,同样被看见的还有作为人的员工。为什么胖东来的“顾客友好型”风气可以持续产生正向循环,靠的不仅仅是所谓“严格培训”“严格规章”和“顾客是上帝”的口号,而是两条简单又不简单的方针:
1.严格落实休假制度,即使闭店也要确保员工的休息时间。
2.把利润的大部分用于员工分配,员工收入在当地处于较高水平。
在如今的大环境下,这两条“规则”是比金子还珍贵的东西。
图片
河南许昌,胖东来时代广场开门迎客,现场人山人海
当“降本增效”的风吹遍了商业生态的每一个角落,在一个个庞大森严的品牌“商业帝国”中,为什么“人”成为了“最软的柿子”?砍成本的大刀手起刀落,最后砍向了身为“人”的两端——员工和消费者。为什么前段时间的MANNER咖啡店员和顾客互殴对骂的事件,虽然店员骂得确实很难听,但舆论非但没有攻击店员反而几乎矛头一致地指向了品牌方,不仅没有网暴店员反而争相扒老板的料?因为在监控中,人们看到了品牌为了控制成本的极限压榨,把一个年轻鲜活的人困在方寸之地,没有任何休息地重复劳动,重复统一培训的话术,仿佛一个麻木的机器一直在做超量的工作。在这种超负荷的“降本增效”中,我们看到了气氛越来越焦灼,顾客超时等待的焦虑无处发泄,店员的精神状态从麻木到临界点直至最后崩溃,最终演变成全网热议的“丑闻”。
从胖东来和MANNER两个品牌的案例可以看出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当你尊重人、受惠人,员工和消费者就是“互利”的关系,最终收获善意和口碑的还是品牌;
当你轻贱人、压榨人,员工和消费者最终难免走向“互害”,最终承接骂声和丑闻的也将是品牌。
图片
近日MANNER咖啡频频传出店员与顾客爆发矛盾的丑闻,引起社会舆论的激烈讨论
去年AI技术的突飞猛进,引发了人们对于“人工智能时代人将何去何从”的大讨论,其实这和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的“捣毁机器运动”类似,技术本身是“无罪”的,关键是制度如何在“看见人”的基础上驾驭日益先进的技术,AI也是如此:
在一种机制下,AI可以代替人的重复劳动,让劳动者工作更少的时间获得更多的收入,有充分的空间休息、生活、探索兴趣爱好,最终实现生产力发展下人的“自由”;
在另一种机制下,AI被拿来和工人“卷”,“你不干有的是AI来干”“干不过人工智能我凭什么给你付工资”,卷到最后降的是谁的本,增的是谁的效,又是谁获得了什么样的“自由”?
每每在胖东来相关的新闻里,都会有这样“明贬实褒”的评论:“肯定是假的,我不信,除非来我们XX这里开一家,让我亲自来检验一下”,看来广大消费者对于“走不出河南”的胖东来“怨念颇深”。其实这种对“胖东来模式”的呼唤又何止局限于地域、局限在餐饮和商超领域呢?在这场成功的危机公关背后,大家更希望的是在这样一个“降本增效”的时代,作为人的我们在越来越多的地域、越来越多的行业“被看见”“被珍视”,而由此产生的正向效益可能远不止900万和1000块那么简单。
图片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