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速旅“怒喷”乌军中将,隔天后者就被解职,这是有多大仇?

全文2034字,阅读约需6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乌克兰亚速旅参谋长指责乌军中将索多尔在马里乌波尔战役期间杀害更多乌军士兵,导致索多尔第二天被解职。

02亚速旅与索多尔之间存在仇怨,原因在于马里乌波尔战役中的矛盾与分歧。

03然而,目前关于索多尔在战役中的具体行为和责任仍存在争议,部分说法可能受到亚速部队指控的影响。

04与此同时,亚速部队在战后重建过程中,将国民卫队第12旅的番号给了以索多尔为顶头的第12亚速突击旅。

05有分析认为,亚速部队指控索多尔可能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公关宣传效果。

由腾讯混元大模型提供技术支持

最近,乌克兰亚速旅参谋长怒喷乌军某位将领,称其杀死的乌军士兵比任何一位俄军将领都多。
图片
结果第二天这位乌军将领就被撤职了,他就是乌军联合部队指挥官索多尔中将,同时指挥霍尔蒂察战略集群。
而之所以亚速旅怒喷索多尔,则是因为早有仇怨,现在是落井下石罢了;其结仇的地方大家也都熟悉——马里乌波尔。
马里乌波尔,战前人口约50万人,是乌控顿巴斯最大的城市,也是乌军在顿巴斯南部的大本营。
当时乌军驻扎在马城附近的单位有海军陆战队第36旅主力,以及国民卫队亚速团主力;在马城以北的沃尔诺瓦哈,则由陆军第53机步旅守备。
这些部队均由乌海军陆战队司令索多尔中将指挥,俄军方面称索多尔当时就任的战地职务为东部战术集群指挥官。
图片
按道理讲,马里乌波尔是乌军长期经营的南部重镇,沃尔诺瓦哈也有一个整建制重装旅守备,应当不至于立即出问题。
但是俄军并没有单从正面进攻,由克里米亚北上的一路部队迅速横扫了空虚的赫尔松、扎波罗热,然后沿着亚速海岸出现在了马里乌波尔的侧后。
而沃尔诺瓦哈的乌军第53机步旅也没能绷得住,竟然在正面被击溃,俄军在3月上旬就完成了对马里乌波尔的包围。
3月中旬,马城围攻战开始;4月上旬,乌军第36陆战旅的一个营残部投降,中旬旅主力在旅长突围失败后投降;5月20日前后,退守亚速钢铁厂的亚速团主力及其他残部投降,马里乌波尔之战结束。
因此整个顿巴斯南部之战,以乌军两个旅的主力全军覆没,一个旅被击溃而告终;俄军不仅吃下了马城,打通了陆地交通线,还一路北上直逼弗勒达。
那么索多尔中将哪去了?
图片
在马城战役刚开始时,顿涅茨克方面放出消息称,由于乌军正规军和亚速团发生火拼,索多尔中将身负重伤被直升机运走(还有传说直接被打死的);然后为了报复亚速团,乌军发射圆点导弹炸了亚速团的指挥部。
这一消息过于离谱,甚至说是扯淡,我们当时分析马城战局时索性提都没提。
按照亚速部队的指控,索多尔当时没在马里乌波尔待过一小时,而且由于跟地方的联络问题,实际上防线也没有搞好,各部之间的协防也不畅通。
不过索多尔虽然不在城内,但至少到3月中旬还在指挥部队;而之后马城被包围后,城内的指挥由亚速团团长普罗科彭科中校负责。
对此,第36陆战旅旅长巴拉纽克上校极为不满。
一则因为自己是正规军,还是精锐的海军陆战队,却受国民卫队指挥,这是难以接受的;二则因为自己是上校,而普罗科彭科才是中校,哪有中校指挥上校的道理?
而且亚速团和陆战旅的矛盾的确存在,还非常尖锐。
图片
如第36陆战旅表示是亚速团的防线出现问题,连累了自己;亚速团却表示陆战队那边直接崩溃影响到了自己,还对陆战旅的大批投降表示不耻,虽然最后亚速团也投了,但毕竟情况还是不一样嘛!
所以我们现在并不能肯定,当时确实发生了火并,而且导致了索多尔中将重伤被运走,但可以确认的是:
第一:索多尔中将负责当地防御,但他最后却并不在马城,而是在后方;
第二:乌军陆战旅和亚速团的确出现了极大矛盾,互相不服气而且互相甩锅,积怨甚深;
第三:乌军虽然抵抗顽强,但最后马里乌波尔、沃尔诺瓦哈毕竟失守,两个旅/团建制被全歼、一个旅被击溃,以最终结果看确实是失败。
索多尔中将并未对此承担责任,但马里乌波尔的亚速团显然是记仇了。
亚速部队认为,索多尔并未给自己额外补充弹药,而且还在战役期间下达“不合理的命令”,他让第36旅到亚速钢铁厂,而让亚速团到伊里奇钢铁厂,但实际上亚速团离亚速钢铁厂更近,而第36旅则离伊里奇钢铁厂近。
图片
实际上这没啥不好理解的,因为都知道亚速钢铁厂更安全,索多尔当然要先为自己的直系部署考虑了;结果索多尔的军令并未执行,最先倒霉的当然也就是第36旅了‘;不过因为亚速团最后也被全歼,所以它认为索多尔应该为数千人的死负责。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都是亚速部队自己指控的;由于现在索多尔被拿下,海军陆战队被堵嘴巴,我们看不到陆战队这边的说法,因此就先参考下吧!也未必要全信这些一面之词。
马城之战时,亚速团当时在后方还有自己的力量,加上后期换俘的因素,大量骨干又回来重新服役,乌军以此为基干重建了部队,并将国民卫队第12旅的番号干脆给了它(之前是挂靠),而且还将该旅打造成了具备进攻能力的突击旅。
第12亚速突击旅恢复建制后,长期在红利曼—克里米纳战区参战,这边并不由索多尔将军负责。
2024年2月,索多尔就任联合部队司令官,到4月才接任霍尔蒂察战略集群指挥官,从而成为第12亚速突击旅的顶顶头上司(因为中间还有一级——利曼战术群)。
按理说两个月时间而已,红利曼—克里米纳也不是俄军重点进攻的方向,第12亚速突击旅的日子应当过得比之前更轻松些。
图片
但在这个当口上,该旅参谋长突然公开点炮,大骂某将军不把乌军士兵当人看,如何作战不力、如何蠢猪式指挥,实在是令人摸不着头脑。
实际上亚速旅在这边的指控仅仅是索多尔下令将该旅部署在低地,以及命令其在没有足够弹药的前提下,迅速前进;但以索多尔的层级,不大可能直接下这样的命令,军令其实是利曼战术群下达的,而且这边现在并不是主要交战区,战斗烈度并不高,乌军压力不大。
如果联系到最近喷索多尔还有泽连斯基团队的著名女喷子——玛丽安娜·贝祖格拉亚,情况就不简单了。此人几个月前的著名战绩是把扎卢日内喷走,所以外界普遍认为她代表泽连斯基一致。
因此随后亚速部队的指控很可能也是得到了确切信号后,才将矛头指向索多尔的。
这样既把仇报了,又狠狠装了一把,最后索多尔滚蛋,还显示自己更有两把刷子,这对亚速部队而言,简直是比战场大捷更好的公关宣传了。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