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理工大学打造系列“知行课堂”:一堂“盐”之有味的思政课

央广网天津6月28日消息(记者张强)日前,天津理工大学组织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和30余名学生赴天津长芦汉沽盐场开展“知行课堂”思政课。
图片
“知行课堂”思政课(央广网发 校方供图)
“你知道北方最早的海盐盐场在哪里吗?你听说过芦台场吗?你知道在古代是如何进行海盐制作的吗?”在企业盐业文化展览馆内,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杨凡结合展示内容,围绕天津盐业历史、制盐技术演变以及天津近代工业发展历程,讲述天津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从中国盐业史纵论大一统国家的成型壮大与长治久安,中华文明的延续发展也能在数千年的盐业史、制盐史当中找到鲜活例证和答案,并带领学生沉浸式重温近代百年天津工业发展和“报国为民,发展实业”爱国精神,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呈现一堂特殊的思政课。
化学化工学院专业教师张龙飞和盐场工作人员,结合制盐工艺模型,室外盐池、集盐坨,以实景教学方式,从古代淋卤煎盐法讲起,详细讲解制盐工艺演进中的化学专业知识,技术创新中的卡脖子问题,激励青年学生坚定专业自信,扎实学好专业知识,学习弘扬科学家精神,以青春之力助推科技自立自强。
化学化工学院辅导员王芳讲授百年盐业发展史,带领学生深入了解以范旭东、侯德榜先生为代表的化工行业先驱们不屈不挠、实业救国的民族精神,鼓励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学习先辈爱国精神,奋斗逐梦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课程形式很新颖,老师讲授的理论课、专业知识很吸引人,现场学习了解盐业发展史、制盐工艺和实业报国民族精神,感受很深刻。我们青年学子要传承弘扬化工先辈们的爱国精神,不懈奋斗。”天津理工大学2022级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侯继彪告诉记者。
天津理工大学重点打造“牢记嘱托 勇担使命”系列知行课堂,将课堂搬进红色场馆、育人基地、企业工厂,打造沉浸式、互动式“知行课堂”思政课,推动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着力强化校企协同育人,引导青年学生在行走中上好育人“大思政课”,在企业实践教学中提升专业本领,增长知识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