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质量发展|小县城里的戏剧“桃花源”——江西会昌特色IP提升地方“新引力”

全文2162字,阅读约需7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江西会昌戏剧小镇半年内吸引500多场文化活动和360多万次游客,成为戏剧“桃花源”。

02会昌戏剧小镇由乌镇团队运营管理,引入国内外优秀剧目,打造全年皆有戏的表演艺术聚落。

03除此之外,会昌戏剧小镇还设立和声戏剧技术学院,培养剧场技术、戏剧表演专业人才。

04会昌戏剧小镇带动全县其他重点景区接待游客8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达18.2亿元。

05根据规划,会昌戏剧小镇二期将连接会昌山、风景独好园、三江六岸等文旅资源进行一体化打造。

由腾讯混元大模型提供技术支持

  会昌,江西南部的一座千年古邑。90年前,毛泽东同志登临会昌山,写下名句“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如今,会昌山下,一座古老而又崭新的小镇——会昌戏剧小镇落成迎客,这个山区小县以另一种方式再次走进人们视野。
  500多场文化活动、360多万次游客……半年时间,小县城火热“出圈”成为戏剧“桃花源”。以戏为媒、因剧而热,会昌创新思维打造特色文化IP,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好在远”的国际化戏剧舞台
  初夏傍晚,会昌戏剧小镇灯光渐起,人们三五成群在“会剧场”外等候入场,半小时后,来自意大利撒丁岛话剧院的演员为小镇观众带来一场莎士比亚的经典剧目《麦克白》。
图片
  《麦克白》演出现场。新华网发
  “当知道这场演出在中国内地只有这么一站的时候,感觉非常幸运。”从山东专程而来的观众董娅妮感慨圆了一个心愿。
  今年1月,筹备多年的会昌戏剧小镇开门迎客,当地政府引入乌镇团队共同运营管理戏剧小镇,围绕“看戏、学戏、演戏、出戏”导入戏剧产业资源,用戏剧的力量提升地方文化“新引力”。
  初到会昌的意大利演员弗尔维奥,被这里浓浓的戏剧氛围触动,“这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小镇,你在这里任何时候都能享受戏剧、享受艺术。”
  会昌戏剧小镇是在老县城旧址上翻修改建的,印刷厂改造成“会剧场”,街屋变成“实验剧场”,老宗祠成了“园林剧场”,还有多处室外剧场,整个小镇可谓是“所到之处皆有戏”。
  祖籍会昌的著名戏剧导演赖声川从2015年开始,每年带一部戏回家乡,并逐步萌发建设一座戏剧小镇的设想,“国际著名的戏剧节和戏剧人群集聚,都是在远离都市的小镇里存在和演化,会昌距离大都市较远,打造戏剧小镇潜力巨大。”
  “戏在身边,好在远”是赖声川为戏剧小镇设计的标语,近年来,他常携团队往返于上海、江西两地,为小县城引入国内外优秀剧目,并推出赖声川大讲堂、小镇会客厅、中英文古宅读剧等活动。
  当地政府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世界各地艺术创作者、戏剧文化爱好者到戏剧小镇开办工作坊、驻地创作。今年以来,《镜花水月》《麦克白》等约500场戏剧演出、文化活动以及来自法国、西班牙等国的剧团选择在会昌戏剧小镇与观众见面,之前很少被外省人知晓的小地方成了国际化戏剧舞台。
  “我们在这里不仅能分享表演,还能分享文化、分享语言。”意大利演员杰瑞得认为,会昌戏剧小镇已经成为一个跨越国界、语言和文化的艺术交流平台。
图片
  外国剧团在会昌戏剧小镇表演。新华网发 刘兆春 摄
  “家门口”的大都市文化体验
  “以前我们要去大城市才能看到这样的演出,现在家门口就可以欣赏到了。”在会昌生活了几十年的陈娟,现在常常忙着给外地的亲朋好友购票,“他们来不只看一场戏,而是直接买套票。”
  看一出戏剧、观一场话剧、听一场对话……不同于乌镇等地每年举办一次戏剧节,会昌戏剧小镇按照“周周有戏、一年两季、节假日加场”模式,打造全年皆有戏的表演艺术聚落。
  赖声川不仅带戏回乡,还将戏剧文化与赣南客家文化相融合,推出《暗恋桃花源》采茶歌舞版,由会昌当地采茶歌舞剧团演绎,成为戏剧小镇的驻场剧目。
  “任何一门艺术都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新。”会昌县采茶歌舞剧院院长胡静介绍,赣南采茶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距今已传承400多年,通过名家名剧的方式可以让更多观众了解赣南采茶戏。
  戏剧不仅丰富了当地人的生活,还为年轻人带来不一样的发展机会。
  “90后”吴天天是土生土长的会昌人,她被赖声川导演选中,在《暗恋桃花源》中饰演云之凡,从采茶戏演员转型为话剧演员,吴天天觉得自己面临更多的挑战,也有机会登上更大的舞台。
图片
  《暗恋桃花源》采茶歌舞版演出现场。新华网发
  “之前这里的年轻人大多数是到沿海去打工或者读大学,然后就不回来了。”2017年,赖声川发起“上海·会昌双城文化技术人才培训计划”,招募会昌籍青年前往上海的剧场学习,期望戏剧能够给会昌的年轻人搭建起梦想的舞台。
  “95后”朱忱抓住机遇,在上海上剧场学习工作七年,成长为一名专业的舞台调音师,因为家乡打造戏剧小镇,朱忱回到会昌成为剧场技术部门的一名骨干,“在家乡就能做自己热爱的事情,觉得非常幸运。”
  戏剧小镇设立和声戏剧技术学院,培养剧场技术、戏剧表演专业人才,近40%的学生是会昌本地人,他们大多有个“戏剧梦”,并将此作为今后职业发展方向。
  “被看见”的“宝藏小城”
  位于赣粤闽三省交界处的会昌是江西旅游品牌“江西风景独好”发源地,生态环境优美,文旅资源富集,打造戏剧小镇是会昌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转型之举。
  “在这里,可以一边观看戏剧,一边欣赏会昌的美景。”来自广东的游客廖刚在小镇一呆就是三天,感受浓浓的文艺气息,享受宁静的乡村生活。
  从赣南辐射到广东、福建等地,会昌戏剧小镇不仅吸引各地戏剧爱好者、文艺青年和艺术造梦者,还引来众多游客慕名打卡,在戏剧的沃土上,生长出全新的文旅模式。
  咖啡店、主题餐厅、主题民宿、戏剧景点……小镇建设之初就规划为集观光度假、旅游消费、文化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小镇,点缀其间的戏剧旅拍、戏剧主题沉浸式体验空间、剧本杀、艺术家酒店等各类业态为游客提供全方位、差异化的文旅体验。
  “我们希望以戏剧为呈现方式,从前期的教育、中期的展示到后期的创作,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会昌县独好文化公司代理总经理鲍俊男介绍。
  今年上半年,会昌戏剧小镇累计接待游客360 万人次,单日最高游客超20万人次,并带动全县其他重点景区接待游客 80 万人次,全县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达18.2亿元。
  会昌县委书记潘金城介绍,会昌将通过举办戏剧季、培养戏剧人才、培育地方戏剧、传播戏剧文化、发展戏剧产业等方式,打造具有国内“唯一性”和“核心竞争力”的戏剧文化高地。
图片
  航拍会昌县城。新华网发 刘兆春 摄
  根据规划,会昌戏剧小镇二期将连接会昌山、风景独好园、三江六岸等文旅资源进行一体化打造,构建“戏剧文化+康养旅游”“戏剧文化+红色教育”等文旅新模式。
  从无到有,皆因有梦。会昌的差异化发展之路给人启示,当下县域旅游日趋火热,不断解放思想、整合资源、顺应市场需求,打造地方特色文化IP,未来会有更多的“宝藏小城”被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