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成都 | 产业建圈强链开放水平持续提升

6月27日,成都工业企业沙特行市场对接会在沙特首都利雅得举行。对接会上,希迪智驾(成都)科技有限公司、成都无人机产业协会、四川蕃坊清真食品有限公司与沙特相关企业签约共计3.035亿美元,涉及智能新能源车、无人机、食品等领域。届时,“成都造”智能新能源车及无人机将登陆沙特市场。
随着此次成都工业企业沙特行市场对接会的举行,成都企业“走出去”再次成为热点话题。日前召开的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体会议明确,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其中特别指出,要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强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全面提升产业建圈强链开放水平,鼓励引导企业“走出去”。
图片
组团出海
成都企业拓展海外“朋友圈”
今年春节前,成都市工企代表团赴俄罗斯、阿联酋、哈萨克斯坦三国开展促交流、拓市场推介活动;不久后,同样的促交流、拓市场推介活动先后赴南非、肯尼亚、乌兹别克斯……代表团中,有重点产业链链主、龙头企业,也有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他们组团出海,争取市场订单,并邀请非洲、中亚等经济部门领导、商协会领导,能源化工、汽车、新材料、药品等企业负责人面对面交流,推介成都营商环境。
“我们与海兴电力签署150MW采购协议,签约金额超10亿元。”在南非第一大城市“黄金之城”——约翰内斯堡,走下签约台的通威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总监赵伟激动地表示,此次成功签约,不仅为通威和海兴电力拓展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也为成都和约翰内斯堡的互惠合作带来了更多机遇。
“这次我们公司与肯尼亚JOHNTECH电子等3家企业实现签约,成功拿到65万美元订单”四川君恒泰电子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马秀莉表示,未来还将积极借助“一带一路”倡议,面向海外拓展市场。
组团出海收获订单之外,还有更多好消息从企业端传来:
前不久,成都企业百利天恒全资子公司SystImmune与百时美施贵宝就BL-B01D1(EGFR×HER3双抗ADC)项目达成独家许可与合作协议,“8亿美元首付款+5亿美元近期+71亿美元里程碑付款”刷新了国产创新药出海授权的纪录,也开了我国出海授权双抗ADC药物的先河。
去年初,重汽成商的新能源商用车出口为零,而在今年的新订单中,新能源商用车批量“出海”成为最鲜明的亮点,从蒙古国到泰国、缅甸,再到印尼、非洲等地,“现在基本每个月都能接待一两批的海外客商考察。”重汽成商总经理赵青对于完成今年新能源商用车销量实现4500辆的目标充满信心。
企业不断取得突破,城市给了不少底气。在百利天恒副总裁康健看来,10多年里,企业专注搞研发,虽然一路走来确实艰辛,但并不无助,“政策利好,鼓励医药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支持我们进军海外市场,扩大出口,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足够的动能。多项政策都在支持我们,2023年,百利天恒旗下子公司百利药业和百利多特仅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就高达4.8亿元。”
图片
近悦远来
外商坚定留下来的决心
面对“开放”这道必答题,成都坚持以大开放促大发展,实现从内陆腹地到开放高地、从区域门户到国际门户的跃升。
一方面,成都企业积极拓展海外“朋友圈”,另一方面,成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令一个个优秀企业“近悦远来”。
“作为全球航空领先的飞机制造商,空客一直对成都发展充满信心。”5月18日,2024投资成都招商大会在世园会主展馆举行。大会现场,空中客车(成都)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布莱恩·阿格纽分享了企业扎根投资成都的故事。他表示,成都给了空客家的温暖,空客将为成都链接世界当好桥梁。
空客成都项目是空客在全球布局的首个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中心,自2020年起,成都便作为候选城市之一进入空客的视野。在随后长达三年的考察与评估期间,双方团队共进行了30余次商务谈判。最终,成都从10余个城市中脱颖而出,项目成功落地。
在天府新区,全球人工耳蜗行业龙头企业、世界医疗器械百强企业Cochlear(科利耳)建设了中国规模最大的人工耳蜗系统研发生产基地。
这家总部位于澳大利亚悉尼的企业,已在全球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直接开通业务,拥有6个制造中心,员工人数近5000人。三十余年间,科利耳已经让来自18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75万名各年龄段听障人士重获听力。
2017年9月,澳大利亚科利耳公司在成都的新建项目在天府新区立项;2020年,该项目正式竣工;2021年,项目正式投入运营。澳科利耳成都工厂负责人表示:“我们的初衷是把世界领先的人工耳蜗等技术与服务带到这里,在成都建设中国规模最大的人工耳蜗系统研发生产基地。良好的营商环境,让我们对扎根成都、未来发展更添信心和动力。”
“走出去”与“引进来”双翼齐飞,成都经济活力彰显。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李艳玲 责任编辑 常莉娟 编辑 戴艾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