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宣汉:“小蜜蜂”宣讲队 让党的创新理论走进千家万户

“泱泱华夏五千年,巍巍中华展新篇,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国家强……”近日,四川省宣汉县渡口土家族乡常乐社区广场,“小蜜蜂”理论宣讲员杨正菊用大家熟悉的薅草锣鼓唱词宣讲,广场上不时响起阵阵响声。
近年来,宣汉县坚持将理论宣传作为思想建党的重要抓手,培育打造“小蜜蜂”理论宣讲品牌,紧紧抓住队伍、内容、形式的夯基固本、守正创新,做到常态化开展、制度化推进,让党的创新理论走进千家万户。2022年,宣汉“小蜜蜂”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项目,荣获全省十佳志愿服务项目。
宣讲队伍“多梯次”“小矩阵”汇聚大合力
“市委五届八次通过的以‘四大’资源开发利用为着力重点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决定,站位高远、实事求是、催人奋进。尤其对宣汉而言,‘四大’资源的开发利用,我们有基础、有条件,我们理应勇挑重担,多作贡献……”近日,在宣汉县下八镇组织的市委全会精神宣讲会上,“小蜜蜂”宣讲员王鑫结合基层实际,深入浅出地讲解全会精神核心要义,第一时间将全会精神传达给基层干部群众。
据王鑫介绍,下八镇“小蜜蜂”理论宣讲队共12人,主要由镇村两级干部组成。今年以来,该镇已开展理论宣讲60余场次。此次市委全会精神的宣讲,他们仅用一周时间就将全会精神传达至11个村(社区),覆盖群众近万人次。
像王鑫这样的宣讲员在宣汉还有450多名,他们是组成了基层理论宣讲的“主力军”。宣汉县坚持“选用结合、动态调整”机制,从社科理论工作者、宣传委员、村(社区)干部、农技专家、新乡贤等群体中精心遴选出一批宣讲人才,成立了县级“小蜜蜂”宣讲总队,在37个乡镇(街道)组建相应的宣讲支队和“薅草锣鼓”“民歌传党音”“巴山文艺”“红领巾”4支特色宣讲小分队,形成“1+37+N”宣讲矩阵。
同时,该县出台了《基层理论宣讲管理办法》,制定选拔、聘用、管理、培训、考核等方面制度24条,构建基层理论宣讲长效机制,确保理论宣讲深入基层、覆盖广泛。立体式全覆盖的宣传矩阵队伍,让党的创新理论及时在基层落地生根。
宣讲内容“多样化”“小菜单”诠释大道理
“听了宣讲老师的讲解,更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要倍加珍惜,始终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近日,在宣汉县上峡镇杨柳关阻击战遗址现场,由20多人组成的旅行团在此开展“游遗址、缅先烈、感党恩”活动,群众杨伟红在聆听了“小蜜蜂”宣讲员何明松关于杨柳关阻击战事迹宣讲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表示以后要常来常听常悟。
上峡镇杨柳关曾是川陕苏区东边的重要门户,参加过杨柳关阻击战等战役的千余名烈士长眠于此。县、镇两级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创新思路方法,将党的创新理论宣讲与红色历史文化相结合,组织“小蜜蜂”宣讲员通过追寻红色记忆、宣讲红色故事的方式,变“课本宣讲”为“情境宣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心见行。
杨柳关红色故事宣讲只是该县众多宣讲主题的一个缩影。宣汉县确定了经济社会发展、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传统文化、红色故事等20余个宣讲主题和群众关注关心、涉及切身利益的多个话题,分门别类形成“主打菜”“招牌菜”“口味菜”,全方位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
一个个适合各类人群口味的宣讲菜单,让群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潜移默化接受了党的创新理论。“杨正菊用我们熟悉的薅草锣鼓来宣讲,比开会作报告容易理解多了,我们听得懂、听得明、记得住!”常乐社区居民张子怡竖起大拇指。
宣讲形式“多方面”“小载体”激发大能量
“4人一组、手擎红队旗、身穿红马甲、腰挎‘小蜜蜂’,一遇群众便停下脚步认真地讲起来……”在宣汉县石铁乡,由副乡长罗强领衔的“小蜜蜂”理论宣讲队,整日穿梭在农家院坝和田间地头,传播党的理论、阐释政策主张、回应群众关切、解答群众疑惑。当地群众亲切地夸赞道:“小喇叭一响、什么事都明了。”
石铁乡立足辖区群众居住分散、生产生活流动性强的特征,以“集中宣讲+上门宣讲”相结合方式,在院坝设课堂、以田间为讲台,打通了基层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
这种“有意义”也“有意思”的基层理论宣讲,激发了全县干部群众干事创业激情。在普光工业园区正达凯等四个“百亿级”产业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车辆来回穿梭,工人挥汗工作,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听了‘小蜜蜂’宣讲员的宣讲,我们要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为企业搞好服务保障工作,助力企业早日投产,为宣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贡献!”普光工业园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朱济君信心满满。
今年以来,宣汉县37支“小蜜蜂”理论宣讲队开展宣讲活动1500余场次,覆盖群众10万余人次。“‘小蜜蜂’、大平台,进田间、入车间,群众在哪里,他们就宣讲到哪里,成为党的创新理论宣讲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渠道,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了百姓家。”宣汉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郑战军感触颇深。(张平、孙伟、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