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4201.3米:他们教会孩子用相机备份童年

图片
“四千米海拔之上,有一群追光的孩子,手持相机,在蓝天下定格纯真与梦想。
五年光阴,两万多张珍贵的记忆,他们教会孩子的,是观察世界的技巧,更是勇于探索、忠于自我表达的力量。
他们为遥远的雪山和繁华的都市画上链接,唤醒无数人心中温柔的共鸣
爱在高处,更能温暖人间。”
——这是2024年6月11日,浙江的一个公益机构为“你看摄影助学计划”及其发起人孔若琛、张轩诚撰写的颁奖词。
从2019年开始,“你看摄影助学计划”落地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山荣小学和扎芒小学,通过众筹启动资金、购买二手相机和开设摄影课的方式,教会了高原的孩子通过摄影观察世界、记录生活和表达自我。
5年来,100多名小学生拍下超过20000张照片,记录了他们的日常学习和牧区的生活。
“如果将一台相机交给牧区的孩子,会怎样?”
图片
2021年,青海囊谦县吉曲乡山荣联村小学的孩子在为同学拍摄肖像。
2019年,自由摄影师孔若琛和他的好朋友设计师、同济大学博士生张轩诚在讨论去青海玉树做公益的时候忽然萌生一个想法:“如果将一台相机交给牧区的孩子,会怎样?”
2011年玉树地震后,孔若琛曾在玉树扎芒小学常驻一年支教,拍摄了很多照片,与学校和学生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两位视觉行业的工作者一致认为,摄影作为一种表达方式之一,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观察世界、记录生活、表达自我。而且有别于一般的救助式的公益方式,摄影公益课可持续,能给高原孩子的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带来启发和思考。
于是他们在朋友圈发起了众筹,募集了5万元启动资金,开始了“你看摄影助学计划”的第一季活动。
第一季的驻点学校,就选在孔若琛当年支教的玉树扎芒小学。
“我们不是培养摄影师”
图片
2019年,青海玉树扎芒小学的学生在学习摄影。
玉树扎芒小学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吉曲乡,海拔4100米,是一所全日制寄宿小学,有9名老师,一至五年级学生80余名。当时学校2年级一共有8位学生,他们成为了首批学员。
为了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项目运行的时段选在学校虫草假结束的夏季,这段时间学校教学任务相对没有那么繁忙,课余时间也比较充裕。
孔若琛说,“你看摄影助学计划”的目的“不是培养摄影师”,在项目筹划阶段,他就和张轩诚达成过共识。
相对于把摄影作为一种职业技能的培养,他们更倾向于教会孩子观察世界的技巧,让他们勇于探索、忠于自我表达。高原有很多孩子,他们内心敏感细腻,但羞于表达,摄影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缺憾。
图片
“你看摄影助学计划”团队成员。
“你看摄影助学计划”的课程设置,和传统以技能培训为主的摄影课程不同,他们不教孩子们光圈、快门、构图这些基础知识,只是告诉他们如何让手中的相机正常工作、拍摄时的人身安全、相机使用的注意事项、数据安全(不要取出存储卡,不要格式化存储卡等),剩下的就让孩子们自己发挥,然后每半年回收一次照片,每年夏天集中为他们授课一次。
图片
2022年,囊谦县吉曲乡山荣联村小学的孩子在学习摄影。
虽然课程只有短短15天,但孩子们很快就完全摸透了相机的使用方法,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新奇的想法常常让孔若琛和张轩诚感到惊讶。
有人质疑这么短的时间能教会孩子摄影吗?孔若琛觉得,孩子们的“摄影作品”是对质疑的最好回应。
海拔4201.31m 的“视界”
图片
2024上海摄影展海报。
2024年5月11日,《海拔4201.31m —— 牧区儿童摄影作品展》在上海开展。
孔若琛和张轩诚从孩子们拍摄的2万多张照片中精选了40张做了这场展览。
“4201.31”,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的数字来自一个简单的加法计算:牧区平均海拔高达4200米,参加摄影计划孩子们的平均身高是1.31米 ,“4201.31”是孩子们的视野高度,也是他们拿起相机,去发现一个更美好更广阔世界的起点。
孔若琛说,每次回收孩子们拍摄的照片,一张张翻看,他都觉得进入了一个自己作为摄影师很难触达的世界。
图片
昂文嘉措的自拍照。
第一季的学生昂文嘉措就给了孔若琛一个很大的惊喜。
昂文嘉措发现了相机的自拍功能,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他把相机放在地上对准景色设置定时,拍下蓝天、草原、四仰八叉的童年。
而另一位名叫义西才措的学生,在同一个地方以同样的角度拍摄一片山谷日暮和日出时呈现的不同画面,这种未经专业训练展露的艺术的直觉,让他们感到惊叹。
孩子们的照片“真诚且真实”,他们的生活环境各不相同,于是照片便有了很强的个人属性。
他们用的是二手的旧相机,恰恰是因为不会卖弄和炫技,他们拍下的是实实在在的生活、真实的世界,是他们发现的、想要分享和表达的内容,纯真且质朴。
图片
山荣村小学生保地的自拍像。
图片
12 岁的保地说:“我的小牛从出生时就喜欢盯着我看,我想拍下它可爱的眼睛。”
图片
12 岁的朋措达杰说:“妈妈挤牛奶时我会给她拍照,我想记住她辛苦的样子,好好学习报答她。
图片
山荣村小代青才措放牛时,拍下自己和牛的影子。
图片
从第一季项目开始,孔若琛和张轩诚就在坚持为孩子们做摄影展、出版画册,扩大项目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助学计划中。
图片
2020年,西安,“你看摄影助学计划”摄影展。
图片
2021年山荣小学摄影展。
孩子们“教”我重新认识摄影
有一次草原上出现了彩虹,孔若琛在回收的照片中发现,8个孩子中有6个人用镜头捕捉了这转瞬即逝的美丽。
草原牧区广阔,孩子们的家相距很远,拍摄的角度也各不相同。虽然没有亲临现场,但孔若琛通过孩子的照片,从6个不同的角度,看到了玉树草原上最美的彩虹。
图片
2019年,玉树果青村扎芒小学的摄影课堂。
真诚表达该怎么做?一张好照片应该是什么样的?摄影对于个人的意义应该是什么?……
孔若琛说,作为摄影师,个人创作过程中遇到过许多问题,这些年在与孩子们的相处中,激发他要重新去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我们与孩子们是共同进步和互相受益的,不仅仅是我在教孩子们做摄影,孩子们也在教我去怎么拍摄照片。毕加索说自己一辈子在学习如何像一个孩子一样去画画。孩子们拍摄的照片的张力,感染力,还有他们观察到的细节和他们发现的美,是我一直在追寻的。一个公益项目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视角,它应该是一个双向汲取的过程,我们可以与孩子们从这样这个项目中都有所得,”孔若琛说。
5年来,共有100余名牧区孩子参加“你看摄影助学计划”,拍下20000余张照片,记录日常学习和生活,与此同时,项目团队还在社交媒体开设账号,定期分享孩子们的摄影作品。而且,整个摄影助学计划还将继续下去。
孩子们镜头里的雪山草原风光、日常放牛、采虫草的农活,以及校园学习嬉戏的场景,他们的“看见”,也让他们“被看见”。一位网友在评论区留言“每一张都很纯真,通过这些照片看到他们眼中不一样的世界和美”。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文 | 像素君
图 | “你看摄影助学计划”团队
排版 | 像素君
审核 | 李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