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推进会上,50所学校被授牌

近日,南京市教育局主办了南京市中小学创新教育工作交流推进会,会议的主题是“创新、评价、再出发”。
会上,东南大学叶兆宁教授为大家带来《创新教育中学生创造力发展的评价与监测》的主题报告。参会嘉宾为新入选的南京市中小学创新教育专家智库的专家代表颁发了聘书。50所(第四批)中小学创新教育实验基地学校被授牌。龙潭中心小学江畔人家分校校长包璇、红山初级中学校长张巍、田家炳高级中学校长唐云兰作为学校代表分享了创新教育工作的经验。在主题为“创新教育拔尖人才培养”的沙龙研讨中,大家基于“三三四”南京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起探讨了在小学、初中、高中这三个阶段如何开展多元化的创新教育课程。
图片
它们有什么特点?
01课程建设各具特色
各基地学校结合自身特色,开发了一批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课程,有效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如龙潭中心小学的创意木工等课程;江北新区浦口实验小学“一江灯火”项目式主题特色课程。
图片
02师资队伍得到加强
通过专业培训、校际交流等途径,教师队伍的创新教学能力显著增强。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和科学学科以外的教师,加入创新教育的队伍,带来了更多的学科支持。一批年轻教师在各级各类创新教育竞赛中脱颖而出。潭桥小学的创新教育团队是一支全部由女教师组成的创客团队,她们不断探索,形成了独特的品牌文化。
图片
03硬件设施逐渐改善
红山初级中学充分利用原有闲置的部分地下车库,打造了以“玄武少年科学院”为核心的科创空间,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兴趣和创造潜能。南外方山分校在学校5000平米的stem+中心建立了人工智能实验室,包含了多个子实验室,将实验室打造成集上课、集训和研讨为一体的学习场域,为创新教育课程的实施提供专业的场所。
图片
04学生创新成果丰硕
在各级创新大赛中,基地学校的学生表现突出,不仅在科技创新、机器人竞赛等领域屡获佳绩,更在社会实践中展现了较强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023年南京市中小学生机器人大赛,参赛人数4300多人。今年南京市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大赛,参赛学生数近2万人,在全省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大赛中一等奖47个,二等奖25个,获奖率全省第一。这其中第四批基地校贡献很大。
图片
下一步,南京将把握时代特征,从大的战略层面定位创新教育作用,并从完善基地学校的内涵、做好课题引领、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提升教师素养、搭建展示的平台、完善开放性合作、评价赋能突破等7个方面持续推动创新教育的发展,让每个孩子创造着长大。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颖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