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北京的钓鱼佬,扎堆在亮马河翘班

全文3229字,阅读约需10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钓鱼佬糯米在亮马河岸持续转动水滴轮,尝试路亚钓法,但始终无法钓上鱼。

02路亚钓法讲究竿、轮、饵的综合操作,装备升级成为路亚佬们追求更高技巧的动力。

03然而,路亚钓鱼在北京相对稀缺,资源决定一切,技术 and 运气也至关重要。

04一些路亚佬在河边消磨时间,享受与自然斗智的快感,同时也被路亚装备的魅力所吸引。

05无论是否钓上鱼,路亚佬已经安心地被自然和河流俘获,成为都市人在忙碌生活中的一种禅机。

由腾讯混元大模型提供技术支持

图片
“鱼怎么会吃铁片呢?”
对于钓鱼佬来说,这几乎是人尽皆知的一个段子,专门用来“嘲讽”路亚玩家的钓法——使用塑料或者铁片制成的假饵,模拟小生物的运行轨迹,来吸引大鱼上钩。
入坑路亚半年的糯米,在亮马河岸持续转动他的水滴轮,反复把塑料假饵抛向水面,纵使在一旁台钓的大爷频频上鱼,又是摘钩又是搓饵,忙得一头汗最后直接摘了草帽,糯米就是没鱼上钩。
在路亚圈,没钓上鱼也有专业的黑话——打龟,糯米就常常打龟,或者说没有几天不打龟的,但这并没有影响他玩路亚的积极性。
每周的三、五天时间,只要工作不是太忙,糯米总得找机会提前一小时溜出公司,在附近的亮马河选定一个河段,扇形搜索水面、探索各个水层,偶尔再练练几个新学的甩饵技术。
有鱼获更好,打龟也不影响心情,一竿一轮一个斜挎包,就足够糯米在河边消磨上一个多小时,在办公室待了一天沤出的班味,也有了消退的迹象。
“路亚能钓的鱼种在北京非常稀缺,但路亚带来的平静,更稀缺。”
一、打龟半年,鱼竿够换iPhone15
路亚当然不是亮马河限定的生活方式,即使是在“路亚的尽头”北京。
除了一些外人难以参透的叛逆,在一众浆板、皮划艇、露营玩家的衬托下,路亚很容易被亮马河批发兜售的生活方式,抹平棱角。尤其是当你在河边人均消费50元的咖啡馆,看到收竿的路亚人,更容易加深这一误会。
提起路亚当然绕不开台钓,也就是大众心中对钓鱼的概念——尤其是那张被传到包浆的gif,在南京高淳站最早一班的地铁站,大爷们提着鱼竿和水桶,像早高峰赶着打卡的白领一样,涌入车厢。
所以当年轻的路亚佬向外人提及自己的爱好时,总是不免在对方一声拖着尾音的“哦呦”之后,连忙向人解释,“不是大爷带一团饵料,一蹲蹲一天的垂钓,也不是天元邓刚打窝那种”,“我们这个有很多技术微操,是全身运动,有时候还要下水”。
当然最后还是得搬出布拉德·皮特为调性做背书,“《大河恋》看过吧,里面的飞蝇钓就是路亚的一种,你在河边看到的,那些抛一杆,摇手轮,收回来,再抛、再收的,就是路亚了”。
装备简单干净、操作手法优雅,是路亚最常被提及的两个优点,而由此也带来了更高的机动性——随时可以收竿走人,或者换下一个标点。
在野外你可以沿着河流徒步,换下一片水域,在城市里,就算工作上的deadline迫在眉睫,或者晚上还得给孩子辅导功课,你也能花1小时和自然来个体外循环。
痴迷台钓十余年的老炀,曾经把小河野钓、黑坑竞技玩了个遍,能在湖库蹲巨物,也耐得住搬家一样繁杂的准备工作,有时在野外一待就是3、5天。
而年纪渐长后,时间还能挤但体力是再也榨不出一点了,尤其是身边钓友一个个被腰肌劳损、风湿缠上后,老炀也加入了故宫城墙根下的夜钓大军,锦衣夜行——“轮子和鱼竿都是XXX品牌的,一套下来5000多块,当然称得上‘锦衣’了”。
还有的骑行爱好者则把机动性贯彻到了极致,他们沿着护城河骑上一圈,看上合适的钓点就停车、上路亚,“以前骑行的终点是夜宵摊,路亚上瘾后才发现,铁板鱿鱼哪有河里游的马口鲜——当然真钓上拍个照也就放归了”。
相比于“破产消费”新三宠中的其他两位,路亚不似“一夜乌托邦”的露营,需要你担负照顾一家老小的重任,也不像冲浪那般弃置你的日常生活于不顾。
相对应地,在贴心地抚平你生活的逆鳞后,从衣着品味到出行方式,路亚也能把你的消费审美全套推倒重建。迪卡侬99元的路亚套装,确实已经足以带你入门,但在此之后呢?
从2022年就开始被吆喝起来的“路亚元年”,到了2023年依旧担得起这一名号。
连续两个元年冲击下来,你也会发现,那个沉迷路亚的朋友,确实戒掉了在公共场合“空气抛竿”的尴尬习惯,但已经大张旗鼓地购置了,针对各种对象鱼的钓竿组合、巴塔哥尼亚的飞钓马甲、记录作钓过程的GoPro,甚至还在撺掇朋友和自己合资购买一艘路亚艇。
“飞钓马甲上班也能穿,GoPro旅游也用得上,至于路亚艇?这可是路亚艇啊!”
二、2万的装备,钓2块一斤的翘嘴鱼
起源于欧美的路亚钓法,音译自“lure”,也就是使用假饵诱惑目标鱼。
所以,你常常能看到路亚佬的工具盒里,码着100多尾样式各异的假饵,有日本手工制造的,也有自己DIY的,或者在钱夹一样的饵包里,装满带着小鱼钩的亮片——这些都是用来“诱”鱼的工具,假饵可以模仿各种小鱼在水中游动或者受惊逃窜的状态,以此吸引攻击性鱼类上钩。
但一个颇为残酷的现实是,不管是鲈鱼、黑鱼还是虹鳟,在国内都是稀缺资源。
所以当你在B站等视频网站搜索路亚教程时,常常能看到大佬们整理了30多集课程,光是控饵就有大跳、小跳、匀收等一系列手法,又是动画演绎又是实战地教你入门,但是弹幕里总是层层叠叠地飘过“挂底、炸线、剪线”这类的留言,总而言之,全是实操后失败的自嘲。
确实,对于运气不佳的新手,再叠加上路亚资源匮乏的debuff,路亚半年后,你可能已经钓尽了河道里的各种有机物或者无机物——从水草到城市垃圾,甚至是沉在河底的鱼竿,但就是没钓上过对象鱼。
“除了垃圾,最常见的就是别的路亚佬弄丢的假饵,运气好的时候一天能钓上十几个假饵,也算是收获颇丰了。”
相对于北方,南方的路亚资源确实能好上不少,但一个称心的钓点,也常常需要靠熟人引荐。
常年居住在成都的老鄢,就曾受过一个资深钓友的照拂,在成都平原西边的一段岷江急流中,找到了一个路亚钓点,而且对象鱼还是虹鳟——任由哪个被《大河恋》埋下路亚火种的钓鱼佬,听到“虹鳟”两个字,都得挪不动脚。
老鄢最后确实也钓上了好几条4、5斤左右的虹鳟,但这种好运除了仰仗人缘和天机,也少不了感谢当地的旅游产业——这些鳟鱼多来自于当地企业经营的三文鱼基地,它们从养殖基地“越狱”后,才在岷江里逐渐野化。
除此之外,资源丰富的路亚钓塘也能帮你过过瘾,但大部分人一竿接一竿的上鱼后,却总感到一阵“索然无味”,“还是喜欢野钓时和自然斗智的快感,甚至动了自己买鱼苗撒河里的念头”。
但纵使路亚大佬反复强调“资源决定一切,资源之后还得看技术和运气”,境界再超前的路亚初学者,也顶不住常年打龟的精神折磨。“先怀疑技巧,再怀疑天气,最后当然就是怀疑装备”,然后就走上了装备升级再升级的道路。
路亚操作讲究竿、轮、饵的综合操作,那么装备升级自然也得全方位联动。
M硬度的竿子确实令人踏实,但更绵柔的L调竿子,则可以让你直观感受假饵在水里震颤的频率;300块入门款的纺车轮质美价廉还发挥稳定,但操作不够细腻,必须升级到1000块的水滴轮,才能精确练习抛投和弹射。
看似最省钱的假饵也不令人省心——何况路亚佬出去钓一天就得弄丢半盒,有了适合在全泳层搜索的vib饵,想不想试试泳姿自然、“演技惊人”的米诺饵,再者是专门钓黑鱼的雷蛙饵?
而一旦破龟成功,对各种鱼竿、渔轮有了使用经验,再加上坚定了“鱼会吃铁片”的信念,对装备的升级也会更加狂热。
知乎网友@自行 就简洁地概括出了路亚人的通用心态,“谁能耐得住终生只与纺车轮为伴,午夜梦回水滴乱入怀不乱”,每种装备都想摸一把,一摸新竿,鱼还没上钩,钱包余额已经先开始震颤。
而作为路亚发动机的渔轮,凭借着媲美腕表的精细结构,无疑是路亚佬上头的重灾区。
某品牌旗下的高端鼓轮系列,是路亚佬心中“信仰”般的存在。
整体机身冷锻打造,经典款小金轮突出拉丝质感,黑武士配色则沉着稳重,官方售价2500元左右,但因为时常断货,在二手市场依旧溢价惊人。
“虽然稳定性尚且需要驯服,但每颗轮子都有自己的脾气”,如果发挥不尽人意,那只能怪鱼线还没升级到位。
另一品牌旗下的水滴轮,同样也是断货区的常驻选手,也被路亚佬称为“硬通货”,有的路亚佬会在去日本旅游时,和妻子谎称“上个厕所”,然后在20分钟后,带回一个“300多块”的该品牌水滴轮。
可想而知,这必定也是路亚佬在无数个“午夜梦回”后,反复推导得出的成果。
三、诱鱼,或者被自然俘获
当你看到路亚佬们,把各种鱼类的偏好、每副渔具独特的工艺属性,分析得头头是道时,你很难忍心怪罪他们是消费主义的“受害者”。
虽然老手总爱劝诫大家,“真正的大佬,用一个基础款纺车轮也能行走江湖”,但普通人又何必事事向大佬对齐。
路亚界的“超自然钓手”Aaron Martens去世后,很多人翻出他在2015年BassMaster锦标赛上的成名封神之战。
在秋季的哈瓦苏湖,鲈鱼正值产中和产后期,一般都在深水区潜伏,而Aaron Martens却另辟蹊径,用戴上胶裙后毛茸茸的假饵,模拟芦苇荡间落水的雏鸟,吸引等待捕食的鲈鱼上钩。
最终,凭借着这种别开生面的作钓模式,Aaron Martens以领先对手4磅的成绩,直接夺冠。
Aaron Martens的传奇钓法,固然展现了路亚最原初的魅力。但是在亮马河打龟的年轻人、细细分类自己的路亚装备,赞叹它们的工具之美的路亚佬,又何尝不是都市人在忙碌生活中,挖掘出的一点禅机。
在体会过几次钓上鱼的强烈成就感后,“打龟”的挫败感总会趋于平淡,当路亚佬们在河边摆弄着渔轮和鱼饵,伴随着天色渐渐暗下去,无论有没有鱼获,路亚佬已经安心地被自然和河流俘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