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手机和电脑,厂商们纷纷披露AI大模型终端“合体计划”

当前,在政策的大力推动和市场需求的引领下,人工智能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技术应用不断深化。其中,在终端AI技术领域,以大模型为代表的AI技术创新,与终端的融合成为新的创新锚点。近日在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2024 上海展期间,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不少厂商纷纷公布最新的“AI与终端集合”计划。
图片
华为常务董事、ICT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主任汪涛表示,2024年5G-A商用元年和AI入端元年碰撞,将开启“移动AI时代”,让智能化服务无处不在。
AI手机自去年下半年推出以来,已经开始成为各大厂商的旗舰标配,有的厂商甚至“激进”得把AI功能下放到中端产品线区。此前如努比亚、realme等已经将AI功能下放到千元手机上。而AI手机概念愈演愈烈后,这也无疑带动了用户的消费激情。
日前,Canalys发布了关于《AI手机对中国消费者的吸引力》报告。报告指出,中国大陆是全球前三大智能手机市场中AI兴趣倾向最强的市场,中国大陆消费者在调查中展现出了对新技术更开放的态度。中国大陆市场得益于高端用户基础和市场壁垒,在AI手机的赛道展现出独特的价值和竞争环境。2024年一季度,中国大陆市场依靠作为本土厂商的先发主场及市场高端化结构,AI手机出货量达1190万部,占据全球AI手机出货的 25%。而据Canalys此前预测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16%的智能手机出货为AI手机,预计到2028年达到至54%。
图片
除了AI手机外,AI PC则是普通消费者最容易接触到大模型的另一日常媒介。目前,包括联想、惠普、三星、戴尔等厂商均已发布AI PC产品。而早早就发布了AI PC产品的厂商也开始喝上“头啖汤”,近日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刘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联想已经有“大概上万的AI PC的客户了”,而高盛预测称,联想集团AI PC销量的增长将推动其整体PC平均销售价格上涨,预计2024和2025财年其PC业务收入分别增长27%和22%,其中AI PC将分别贡献21%和33%的收入。
而随着AI PC的走红,越来越多的厂商也逐渐开始拓展这一产品线,6月26日,荣耀CEO赵明也透露,荣耀接下来会推出一款全新 AI PC,会有更多颠覆性的功能。
但是除了手机和PC外,AI大模型还有其它的可能性吗?近日在MWC2024 大会上,汪涛表示,随着AIGC将推动3D、空间视频等全模态内容生产,交互信息量百倍提升;随着终端将内置大量本地小模型与云端大模型实时协同,交互对象百倍提升,这将促进移动流量爆炸式增长。移动AI时代将极大拓展万物互联的边界。对于个人,未来每个人都将拥有一个AI助理,跨手机、眼镜和新型AI终端运行,AI数智人从工具进化为伙伴,实时响应生活、工作、学习全场景需求。
一加中国区总裁李杰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目前我们的手表和平板已经采用了AI技术。”李杰进一步介绍,“例如平板的拍照功能和图片处理就是基于AI。比如通话录音摘要功能,可以把课堂的录音快速生成摘要。以及上课时遇到复杂公式的情况,以往需要拍照记录后自己手动编辑,整个过程非常繁琐。但通过AI,我们可以直接识别公式,快速转化并直接编辑。未来还会陆续引入更多的AI功能。”
图片
此外,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近日联想也发布了“一体多端”战略,即通过天禧个人大模型驱动的“小天”个人智能体实现与包括AI手机、AI平板以及多样化的AIoT设备在内的“多端”产品交互,按照联想公布的蓝图,联想正在将这一“天禧AS” 植入更多具有异构AI算力的设备,其后通过“小天”,“用户可以实现与AI终端的自然交互,它将逐步取代网页和App,成为未来个人用户的第一入口。”刘军表示,“依托AI PC和‘一体多端’战略以及在手机上的创新,联想在中国市场开启手机复兴之旅的时候到了。”
图片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李杰在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时也强调,“与其围绕设备谈AI,还不如回到场景。现在,不论是手机厂商还是IoT厂商,其实应更多地在AI应用上寻找用户实际的场景,基于场景导入整个AI的计划和功能。”
李杰表示,目前其观察到AI的一些能力和功能,确实为用户带来了很好的体验,也看到许多用户开始使用AI功能。“但是AI功能与最终手机销量之间的匹配关系或拉动作用,目前还没有特别明显地感知到。至于AI是否会造成行业洗牌,目前还未达到这个阶段。”但我们相信这种体验本身对用户是好的,这一趋势不可逆转,大家会越来越多地开始使用AI功能来解决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问题。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孔学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