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联合张家界市人民医院成功开展首例房颤脉冲电场消融手术

图片
红网时刻新闻6月28日讯(通讯员 周玲莉)6月26日,张家界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丁建平主任团队谷祥任主任,廖海林、龙青松主治医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派驻专家吴智鸿副主任医师的指导下,成功为一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开展了经导管脉冲电场消融术,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此项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张家界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在房颤治疗领域迈上新台阶,同时也是湖南省地级市中率先开展的经导管房颤脉冲电场消融手术。
患者为57岁女性,反复发作性心悸、胸闷伴气促10余年,尤其近期发作频繁,多次捕捉到生活中发作心电图为房颤伴快速心室率,然而药物治疗无效,给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了巨大困扰。患者入院后,张家界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丁建平主任、CCU廖志雄主任会同湘雅二医院医疗队吴智鸿副主任医师及王帅博士,针对患者病情和治疗方案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沟通,最终为患者制定了通过重建心房三维电解剖模型,指导脉冲电场消融房颤的手术方案。同时,湘雅二医院周玲莉主管护师与当地护理团队针对导管消融患者制定了详细的围术期护理方案,做好患者术前术后指导及病情观察。手术过程顺利,全程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采用局部麻醉的方式开展,患者全程保持清醒,能与术者进行清晰、有效、及时的交流,历时一小时左右就成功消除了患者心房内触发房颤的异常电位。目前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已下床活动。
吴智鸿介绍,脉冲电场消融(PFA)是通过瞬时高电压脉冲电场直接作用于心肌细胞,使细胞膜产生不可逆电穿孔损伤,从而有效消融心律失常的异位触发灶或异常传导路径。与传统的射频消融相比,PFA具有速度快、消融组织特异性、无热损伤和附带周围组织(如食管或膈神经等)损伤并发症等特点,从而使房颤消融手术更加安全、效率更高,同时并发症更少。PFA是一种创新且极具前景的微创、安全和高效的新兴治疗方法,也是目前国内外心律失常介入领域的研究热点。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引导省级优质医疗资源支援大湘西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部署,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和张家界市人民医院进行为期3年的结对帮扶。自4月中旬派驻张家界市人民医院以来,两院心内科团队密切协作,2月来已开展心脏起搏电生理介入手术40余台,其中复杂房性及室性心律失常导管消融手术20余台。湘雅二医院医疗队将继续全力做好诊治工作,帮扶心血管内科建设、带动当地学科发展,更好地为湘西的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