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高县:种好“两片叶” 富裕一群人

茶叶和蚕桑
是宜宾市高县传统主导产业,
是挑起乡村振兴“大梁”
的两片“绿叶子”。
近年来,
高县紧紧围绕这两片“绿叶子”,
持续加大扶持力度,
通过产业升级、低碳改造、
品牌打造,
不断推动茶叶
和蚕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图片
茶农在低碳茶园采摘茶叶
“现代化”养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蜀南桑海”蚕桑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的高县嘉乐镇人民村,现代化的大蚕养殖工厂内一派繁忙,村民王付章每天都会穿梭在一排排整齐的蚕架间,细心观察着蚕宝宝们的生长情况。“我们今天主要的任务是观察蚕有没有正常入眠,如果一切正常,晚上的时候我们就会给它压灰,让这些蚕醒来的时候才能整整齐齐的,蚕茧才能够成为优质茧。”
图片
穿梭在蚕架间忙碌的王付章
王付章告诉记者,
养蚕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工作,在现代化大蚕养殖工厂建成之前,村里的蚕农采用的都是传统的养蚕技术,蚕茧的产量、质量常常得不到保障。
2019年,村里邀请四川省蚕业管理总站专家结合川南潮湿闷热的气候特点,为人民村设计了现代化大蚕养殖工厂,为蚕农解决了养蚕过程中的诸多难题。
如今,王付章一家养了40多张蚕种,按照一张蚕种3000元的市场价,预计2024年将有12万元左右的收入。
图片
自动化的上簇设备
“以前我们在家里采用传统的养蚕方法,人累、产量低,喂不出来好蚕。现在,我们在现代化工厂里养蚕,每一张蚕种的产量能够达到55公斤至60公斤,比以前每一张蚕种增加了5公斤至10公斤的产量。”王付章介绍,人民村现代化的大蚕养殖工厂接近300平方米,不仅有良好的通风条件,还配套有消毒机、切桑机、轨道式升降省力化蚕台、自动旋转方格蔟和自动采茧机等先进机具设备。目前,人民村的现代化大蚕养殖工厂有6个车间,通过集约化、规模化、科学化的养蚕模式,为整个乡村振兴注入了不竭动力。
图片
人民村现代化大蚕养殖工厂
“每年蚕桑产业的产值是2000多万,人民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3万元以上。”高县嘉乐镇人民村党支部书记袁洪弟介绍。
图片
低碳茶园
“低碳化”种茶推动茶产业提质增收
蚕桑产业蒸蒸日上,茶叶产业也不落其后。近日,记者来到高县蜀山茶海现代农业园核心区——落润镇公益村,漫山遍野的茶树连成一片翠绿的海洋,茶农们背着背篓穿梭在茶海中,将一片片嫩叶采摘下来。四川龙溪茶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育文告诉记者,2024年的茶叶品质优、产量高,为后期的加工、销售创造了很多有利条件。
“今年的茶叶之所以品质优、产量高,主要源自一场特别的茶园改造行动。”高县落润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张琴表示,近年来,茶叶收购市场经历了显著的波动,尤其是茶叶收购价格的持续走低,给茶农和茶叶产区带来了不小的挑战。面对这一市场趋势,高县积极响应,提出了“低碳茶园”改造行动,对现有的3.2万亩蜀山茶海进行深度的低碳化改造。
据了解,低碳茶园的核心在于减少茶叶种植过程中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以实现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并确保茶叶产品优质安全。为此,高县农技部门会积极向茶农开展科普培训,指导他们识别并避免使用高风险的农药,因为这类农药可能会留下农残,对茶叶品质产生不利影响。此外,农技部门还会对茶叶进行农残检测,以确保茶叶的质量与安全。
“采用有机肥,可以让土壤得到改造,茶叶的根系得到充分生长,茶叶的品质自然会提升,价格也会随之提升。”陈育文表示,经过“低碳茶园”改造,预计到2024年年底,蜀山茶园的茶叶产量会比2023年增加10%,不仅能增加农户收入,也会提高茶叶的品牌知名度。
图片
低碳茶园里的茶叶
种好“两片叶”,富裕一群人。
据统计,
2023年,
高县共发放蚕种24.75万张,产茧1161万公斤,蚕农茧款收入6.7亿元,蚕桑综合产值35亿元。
2024年,
高县持续做强优质茧丝绸基地,着力打造蚕桑全产业链,预计全年蚕桑综合产值达36亿元以上。茶产业方面,全县现有茶园30余万亩,茶农4.59万户17.2万人,茶企108家。
截至2024年3月底,
高县茶叶鲜叶产量已突破2万吨,茶农的鲜叶收入超20亿元,累计生产干茶4850吨,实现茶产业综合产值38.9亿元。
来源:宜宾市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