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故事丨“鼓岭家·谱”帮助外国友人在中国寻根

图片
6月22日,穆言灵(左二)向华东理工大学古厝活化实验室的宫毕诚(右二)、刘博学(右一)等同学了解目前的工作情况。
鼓岭,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的鼓山之北,是避暑胜地。20世纪初,侨居福州的外国人在鼓岭修建别墅,与当地村民和谐共居,留下了许多动人的“鼓岭故事”。
73岁的美国人穆言灵是鼓岭的老朋友,她的公公穆蔼仁在20世纪40年代来到福州,曾在鼓岭度过夏天。2015年,穆言灵首次来鼓岭“寻根”。
2016年,华东理工大学副教授林轶南和穆言灵合作,挖掘收集鼓岭相关资料和实物,积极寻找、联系曾在鼓岭等地生活过的外国友人及后代,帮助他们寻找在鼓岭的“家”。
2021年,林轶南带领华东理工大学古厝活化实验室的同学们,研发出“鼓岭家·谱”系统,利用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和人脸识别技术,为鼓岭的建筑和人物拼出谱系地图,并建成中国首个外侨影像数据库。
穆言灵说:“‘鼓岭家·谱’系统帮我们认出了许多老照片中的人,令他们的后代有机会重聚,更挖掘了一批感人的鼓岭故事。”
“基于穆言灵和其他外侨家族提供的资料,通过‘鼓岭家·谱’系统,目前我们已找到与鼓岭相关的中外友人500多人。今后,我们将继续扩充‘鼓岭家·谱’的数据,帮助已失去联系的人们重新建立联络,分享更多动人的鼓岭故事和鼓岭情缘。”林轶南说。
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图片
6月21日,林轶南(右)在鼓岭向穆言灵介绍利用“鼓岭家·谱”系统寻找在鼓岭等地生活过的外侨及后代的情况。
鼓岭,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的鼓山之北,是避暑胜地。20世纪初,侨居福州的外国人在鼓岭修建别墅,与当地村民和谐共居,留下了许多动人的“鼓岭故事”。
73岁的美国人穆言灵是鼓岭的老朋友,她的公公穆蔼仁在20世纪40年代来到福州,曾在鼓岭度过夏天。2015年,穆言灵首次来鼓岭“寻根”。
2016年,华东理工大学副教授林轶南和穆言灵合作,挖掘收集鼓岭相关资料和实物,积极寻找、联系曾在鼓岭等地生活过的外国友人及后代,帮助他们寻找在鼓岭的“家”。
2021年,林轶南带领华东理工大学古厝活化实验室的同学们,研发出“鼓岭家·谱”系统,利用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和人脸识别技术,为鼓岭的建筑和人物拼出谱系地图,并建成中国首个外侨影像数据库。
穆言灵说:“‘鼓岭家·谱’系统帮我们认出了许多老照片中的人,令他们的后代有机会重聚,更挖掘了一批感人的鼓岭故事。”
“基于穆言灵和其他外侨家族提供的资料,通过‘鼓岭家·谱’系统,目前我们已找到与鼓岭相关的中外友人500多人。今后,我们将继续扩充‘鼓岭家·谱’的数据,帮助已失去联系的人们重新建立联络,分享更多动人的鼓岭故事和鼓岭情缘。”林轶南说。
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图片
6月25日,在福州仓山烟台山的爱国路2号,林轶南(右一)向毕乐华(前右二)介绍照片中毕乐华小时候曾居住过的福州英华中学的房屋位置。
鼓岭,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的鼓山之北,是避暑胜地。20世纪初,侨居福州的外国人在鼓岭修建别墅,与当地村民和谐共居,留下了许多动人的“鼓岭故事”。
73岁的美国人穆言灵是鼓岭的老朋友,她的公公穆蔼仁在20世纪40年代来到福州,曾在鼓岭度过夏天。2015年,穆言灵首次来鼓岭“寻根”。
2016年,华东理工大学副教授林轶南和穆言灵合作,挖掘收集鼓岭相关资料和实物,积极寻找、联系曾在鼓岭等地生活过的外国友人及后代,帮助他们寻找在鼓岭的“家”。
2021年,林轶南带领华东理工大学古厝活化实验室的同学们,研发出“鼓岭家·谱”系统,利用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和人脸识别技术,为鼓岭的建筑和人物拼出谱系地图,并建成中国首个外侨影像数据库。
穆言灵说:“‘鼓岭家·谱’系统帮我们认出了许多老照片中的人,令他们的后代有机会重聚,更挖掘了一批感人的鼓岭故事。”
“基于穆言灵和其他外侨家族提供的资料,通过‘鼓岭家·谱’系统,目前我们已找到与鼓岭相关的中外友人500多人。今后,我们将继续扩充‘鼓岭家·谱’的数据,帮助已失去联系的人们重新建立联络,分享更多动人的鼓岭故事和鼓岭情缘。”林轶南说。
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图片
6月22日,穆言灵(右)在“鼓岭·家族故事展示馆”开馆仪式上向参会者介绍她与林轶南一起寻找在鼓岭等地生活过的外国友人及后代的情况。
鼓岭,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的鼓山之北,是避暑胜地。20世纪初,侨居福州的外国人在鼓岭修建别墅,与当地村民和谐共居,留下了许多动人的“鼓岭故事”。
73岁的美国人穆言灵是鼓岭的老朋友,她的公公穆蔼仁在20世纪40年代来到福州,曾在鼓岭度过夏天。2015年,穆言灵首次来鼓岭“寻根”。
2016年,华东理工大学副教授林轶南和穆言灵合作,挖掘收集鼓岭相关资料和实物,积极寻找、联系曾在鼓岭等地生活过的外国友人及后代,帮助他们寻找在鼓岭的“家”。
2021年,林轶南带领华东理工大学古厝活化实验室的同学们,研发出“鼓岭家·谱”系统,利用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和人脸识别技术,为鼓岭的建筑和人物拼出谱系地图,并建成中国首个外侨影像数据库。
穆言灵说:“‘鼓岭家·谱’系统帮我们认出了许多老照片中的人,令他们的后代有机会重聚,更挖掘了一批感人的鼓岭故事。”
“基于穆言灵和其他外侨家族提供的资料,通过‘鼓岭家·谱’系统,目前我们已找到与鼓岭相关的中外友人500多人。今后,我们将继续扩充‘鼓岭家·谱’的数据,帮助已失去联系的人们重新建立联络,分享更多动人的鼓岭故事和鼓岭情缘。”林轶南说。
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图片
6月22日,林轶南(前右)向回访的“鼓岭之友”介绍鼓岭老街的情况。
鼓岭,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的鼓山之北,是避暑胜地。20世纪初,侨居福州的外国人在鼓岭修建别墅,与当地村民和谐共居,留下了许多动人的“鼓岭故事”。
73岁的美国人穆言灵是鼓岭的老朋友,她的公公穆蔼仁在20世纪40年代来到福州,曾在鼓岭度过夏天。2015年,穆言灵首次来鼓岭“寻根”。
2016年,华东理工大学副教授林轶南和穆言灵合作,挖掘收集鼓岭相关资料和实物,积极寻找、联系曾在鼓岭等地生活过的外国友人及后代,帮助他们寻找在鼓岭的“家”。
2021年,林轶南带领华东理工大学古厝活化实验室的同学们,研发出“鼓岭家·谱”系统,利用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和人脸识别技术,为鼓岭的建筑和人物拼出谱系地图,并建成中国首个外侨影像数据库。
穆言灵说:“‘鼓岭家·谱’系统帮我们认出了许多老照片中的人,令他们的后代有机会重聚,更挖掘了一批感人的鼓岭故事。”
“基于穆言灵和其他外侨家族提供的资料,通过‘鼓岭家·谱’系统,目前我们已找到与鼓岭相关的中外友人500多人。今后,我们将继续扩充‘鼓岭家·谱’的数据,帮助已失去联系的人们重新建立联络,分享更多动人的鼓岭故事和鼓岭情缘。”林轶南说。
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图片
6月22日,林轶南(中)、穆言灵(左四)和华东理工大学古厝活化实验室的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在“鼓岭·家族故事展示馆”开馆仪式上合影。
鼓岭,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的鼓山之北,是避暑胜地。20世纪初,侨居福州的外国人在鼓岭修建别墅,与当地村民和谐共居,留下了许多动人的“鼓岭故事”。
73岁的美国人穆言灵是鼓岭的老朋友,她的公公穆蔼仁在20世纪40年代来到福州,曾在鼓岭度过夏天。2015年,穆言灵首次来鼓岭“寻根”。
2016年,华东理工大学副教授林轶南和穆言灵合作,挖掘收集鼓岭相关资料和实物,积极寻找、联系曾在鼓岭等地生活过的外国友人及后代,帮助他们寻找在鼓岭的“家”。
2021年,林轶南带领华东理工大学古厝活化实验室的同学们,研发出“鼓岭家·谱”系统,利用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和人脸识别技术,为鼓岭的建筑和人物拼出谱系地图,并建成中国首个外侨影像数据库。
穆言灵说:“‘鼓岭家·谱’系统帮我们认出了许多老照片中的人,令他们的后代有机会重聚,更挖掘了一批感人的鼓岭故事。”
“基于穆言灵和其他外侨家族提供的资料,通过‘鼓岭家·谱’系统,目前我们已找到与鼓岭相关的中外友人500多人。今后,我们将继续扩充‘鼓岭家·谱’的数据,帮助已失去联系的人们重新建立联络,分享更多动人的鼓岭故事和鼓岭情缘。”林轶南说。
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图片
6月18日,林轶南(左)、研究生吴思远(中)和华东理工大学古厝活化实验室的李婧老师在布置“鼓岭历史建筑展示馆”。
鼓岭,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的鼓山之北,是避暑胜地。20世纪初,侨居福州的外国人在鼓岭修建别墅,与当地村民和谐共居,留下了许多动人的“鼓岭故事”。
73岁的美国人穆言灵是鼓岭的老朋友,她的公公穆蔼仁在20世纪40年代来到福州,曾在鼓岭度过夏天。2015年,穆言灵首次来鼓岭“寻根”。
2016年,华东理工大学副教授林轶南和穆言灵合作,挖掘收集鼓岭相关资料和实物,积极寻找、联系曾在鼓岭等地生活过的外国友人及后代,帮助他们寻找在鼓岭的“家”。
2021年,林轶南带领华东理工大学古厝活化实验室的同学们,研发出“鼓岭家·谱”系统,利用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和人脸识别技术,为鼓岭的建筑和人物拼出谱系地图,并建成中国首个外侨影像数据库。
穆言灵说:“‘鼓岭家·谱’系统帮我们认出了许多老照片中的人,令他们的后代有机会重聚,更挖掘了一批感人的鼓岭故事。”
“基于穆言灵和其他外侨家族提供的资料,通过‘鼓岭家·谱’系统,目前我们已找到与鼓岭相关的中外友人500多人。今后,我们将继续扩充‘鼓岭家·谱’的数据,帮助已失去联系的人们重新建立联络,分享更多动人的鼓岭故事和鼓岭情缘。”林轶南说。
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图片
6月24日拍摄的位于福州市晋安区的鼓岭国家旅游度假区一角(无人机照片)。
鼓岭,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的鼓山之北,是避暑胜地。20世纪初,侨居福州的外国人在鼓岭修建别墅,与当地村民和谐共居,留下了许多动人的“鼓岭故事”。
73岁的美国人穆言灵是鼓岭的老朋友,她的公公穆蔼仁在20世纪40年代来到福州,曾在鼓岭度过夏天。2015年,穆言灵首次来鼓岭“寻根”。
2016年,华东理工大学副教授林轶南和穆言灵合作,挖掘收集鼓岭相关资料和实物,积极寻找、联系曾在鼓岭等地生活过的外国友人及后代,帮助他们寻找在鼓岭的“家”。
2021年,林轶南带领华东理工大学古厝活化实验室的同学们,研发出“鼓岭家·谱”系统,利用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和人脸识别技术,为鼓岭的建筑和人物拼出谱系地图,并建成中国首个外侨影像数据库。
穆言灵说:“‘鼓岭家·谱’系统帮我们认出了许多老照片中的人,令他们的后代有机会重聚,更挖掘了一批感人的鼓岭故事。”
“基于穆言灵和其他外侨家族提供的资料,通过‘鼓岭家·谱’系统,目前我们已找到与鼓岭相关的中外友人500多人。今后,我们将继续扩充‘鼓岭家·谱’的数据,帮助已失去联系的人们重新建立联络,分享更多动人的鼓岭故事和鼓岭情缘。”林轶南说。
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图片
6月18日,林轶南(右)和华东理工大学古厝活化实验室的研究生周天懿在根据史料布置“鼓岭历史建筑展示馆”。
鼓岭,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的鼓山之北,是避暑胜地。20世纪初,侨居福州的外国人在鼓岭修建别墅,与当地村民和谐共居,留下了许多动人的“鼓岭故事”。
73岁的美国人穆言灵是鼓岭的老朋友,她的公公穆蔼仁在20世纪40年代来到福州,曾在鼓岭度过夏天。2015年,穆言灵首次来鼓岭“寻根”。
2016年,华东理工大学副教授林轶南和穆言灵合作,挖掘收集鼓岭相关资料和实物,积极寻找、联系曾在鼓岭等地生活过的外国友人及后代,帮助他们寻找在鼓岭的“家”。
2021年,林轶南带领华东理工大学古厝活化实验室的同学们,研发出“鼓岭家·谱”系统,利用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和人脸识别技术,为鼓岭的建筑和人物拼出谱系地图,并建成中国首个外侨影像数据库。
穆言灵说:“‘鼓岭家·谱’系统帮我们认出了许多老照片中的人,令他们的后代有机会重聚,更挖掘了一批感人的鼓岭故事。”
“基于穆言灵和其他外侨家族提供的资料,通过‘鼓岭家·谱’系统,目前我们已找到与鼓岭相关的中外友人500多人。今后,我们将继续扩充‘鼓岭家·谱’的数据,帮助已失去联系的人们重新建立联络,分享更多动人的鼓岭故事和鼓岭情缘。”林轶南说。
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图片
6月21日,林轶南(右二)和穆言灵等“鼓岭之友”在福州鼓岭的一处山庄见面。
鼓岭,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的鼓山之北,是避暑胜地。20世纪初,侨居福州的外国人在鼓岭修建别墅,与当地村民和谐共居,留下了许多动人的“鼓岭故事”。
73岁的美国人穆言灵是鼓岭的老朋友,她的公公穆蔼仁在20世纪40年代来到福州,曾在鼓岭度过夏天。2015年,穆言灵首次来鼓岭“寻根”。
2016年,华东理工大学副教授林轶南和穆言灵合作,挖掘收集鼓岭相关资料和实物,积极寻找、联系曾在鼓岭等地生活过的外国友人及后代,帮助他们寻找在鼓岭的“家”。
2021年,林轶南带领华东理工大学古厝活化实验室的同学们,研发出“鼓岭家·谱”系统,利用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和人脸识别技术,为鼓岭的建筑和人物拼出谱系地图,并建成中国首个外侨影像数据库。
穆言灵说:“‘鼓岭家·谱’系统帮我们认出了许多老照片中的人,令他们的后代有机会重聚,更挖掘了一批感人的鼓岭故事。”
“基于穆言灵和其他外侨家族提供的资料,通过‘鼓岭家·谱’系统,目前我们已找到与鼓岭相关的中外友人500多人。今后,我们将继续扩充‘鼓岭家·谱’的数据,帮助已失去联系的人们重新建立联络,分享更多动人的鼓岭故事和鼓岭情缘。”林轶南说。
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图片
6月22日,“鼓岭之友”在鼓岭时拍下“我们回家了”的合影照片。
鼓岭,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的鼓山之北,是避暑胜地。20世纪初,侨居福州的外国人在鼓岭修建别墅,与当地村民和谐共居,留下了许多动人的“鼓岭故事”。
73岁的美国人穆言灵是鼓岭的老朋友,她的公公穆蔼仁在20世纪40年代来到福州,曾在鼓岭度过夏天。2015年,穆言灵首次来鼓岭“寻根”。
2016年,华东理工大学副教授林轶南和穆言灵合作,挖掘收集鼓岭相关资料和实物,积极寻找、联系曾在鼓岭等地生活过的外国友人及后代,帮助他们寻找在鼓岭的“家”。
2021年,林轶南带领华东理工大学古厝活化实验室的同学们,研发出“鼓岭家·谱”系统,利用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和人脸识别技术,为鼓岭的建筑和人物拼出谱系地图,并建成中国首个外侨影像数据库。
穆言灵说:“‘鼓岭家·谱’系统帮我们认出了许多老照片中的人,令他们的后代有机会重聚,更挖掘了一批感人的鼓岭故事。”
“基于穆言灵和其他外侨家族提供的资料,通过‘鼓岭家·谱’系统,目前我们已找到与鼓岭相关的中外友人500多人。今后,我们将继续扩充‘鼓岭家·谱’的数据,帮助已失去联系的人们重新建立联络,分享更多动人的鼓岭故事和鼓岭情缘。”林轶南说。
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