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风景区成夏日打卡地石刻与拜斗台传说引人入胜

崂山,这座历史悠久的道教名山,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探访。近期,崂山风景区迎来了众多大学生游客,他们感受山海奇观,探访古树名木,探究石刻文化,感受崂山风景区深厚的传统文化。
图片
    崂山,这座海上名山,自古以来就吸引了大量文人雅士前来游玩,不少奇峰秀石上留下了珍贵的墨宝。晋太安二年(公元303年),晋人在小崂山烟台顶完成了第一处刻石。至此1700余年来,唐人采药孙昙,南宋北七真丘处机、元成吉思汗敕谕刻石,明清以来的大学士陈沂、邹善、巡抚惠龄诸家,近代的徐世昌、康有为、傅增湘、蔡元培、闻一多、沈从文、梁实秋等文人墨客,都曾在崂山留下足迹。记者从崂山风景区了解到,崂山摩崖石刻群目前勘察所知数量已达到560余处。摩崖石刻的内容涉及道教诗词、修真法诀、游记、题字、题记、碑记等等,涵盖多种字体书法。
图片
    这些珍贵的历代摩崖石刻,刻记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迁,是历代书法艺术的瑰宝,其意境文辞讲究、书法镌刻精湛,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民俗民风等。2022年,崂山区“崂山摩崖石刻群“、入选山东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暑假期间,众多高中生、大学生纷纷来到崂山风景区,围绕着石刻等特色打卡点进行探访。他们或是为了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底蕴,或是为了追寻那份属于自己的浪漫与诗意。
    记者采访了解到,不少石刻跟中国传统观星文化渊源很深。穹顶之下万水千山,九天之外日月星辰。《尚书·尧典》上说“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远古先民从愚蒙草昧走向文明智慧,是先民们追天问地、不断探索自然、提高自我的必然结果。
    青岛市道教协会副会长、中国(崂山)道家书画院副院长高明见介绍,古人在一年不同的季节里所见周天星辰组合是按规律变化的,总结起来就是二十八星宿,它们绕北极星终年流转。北极星,在古时被称为北辰,太乙、太一等,居中不动。距其不远,就是大名鼎鼎的北斗七星。这七颗星有各自的名称,从勺头开始依次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位于勺头的前4颗叫斗魁,其余3颗叫斗柄。
    《淮南子》中说:“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这就说,北斗的杓东指时就是春天,南指时就是夏天,西指时就是秋天,北指时就是冬天。杓柄春天时对应的是东方七宿,夏天时对应南方七宿,秋天时是西方七宿,冬天时是北方七宿。从春至夏,由秋入冬,北斗杓柄一直在按顺时针走过天区。
    高明见副会长介绍,在太清宫三皇殿东北角,有一块天然花岗岩巨石,巨石顶部平坦如台,约有一丈方圆,上面有天然形成的七个圆坑,酷似北斗七星,故名“拜斗台”。“拜斗台”是太清宫最具有神秘意蕴的一处古迹,这是太清宫道士拜斗的祭坛。传说唐代太清宫道士李哲玄曾在此拜斗修真。道教之所以要拜斗,原来这是道教独有的科仪,道教重视斗星崇拜,称“南斗注生,北斗注死”。
    在拜斗台前,游客们纷纷拍照留念,记录下这一难忘的时刻。他们或驻足凝视,或轻声细语,仿佛能够穿越时空,感受那份虔诚与敬畏。
    除了拜斗台和石刻,崂山风景区还有许多值得一游的景点。如太清宫内的三皇殿、三清殿等殿堂,都展现出了道教文化的独特魅力。此外,崂山的自然风光也是游客们不容错过的。站在山顶,俯瞰着蔚蓝的大海和葱郁的山林,感受着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让人心旷神怡。
    随着暑期旅游的持续升温,崂山风景区将继续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更多的游客前来探访。
来源:青岛早报记者 姜丹宁 通讯员 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