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店十年雇残障员工八十多名,社会边缘的他们在这儿找到了家

全文2420字,阅读约需7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郑州一家洗车店“残障人之家”已走过十个年头,张芹只陆续雇佣了八十多名残障员工。

02张芹只对待员工如家人一般,耐心教导他们做人做事,让他们感受到少有的尊重与温暖。

03除此之外,张芹只还尽量让残障员工住在店里,共同生活,以增强团队凝聚力。

04尽管生意并不好,但张芹只仍坚持开店,不愿意放弃这些需要帮助的残障员工。

05为了支持这家洗车店,许多市民选择在这里洗车,张芹只的洗车价格比市场价低十元。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顶端新闻记者 胡瑞/文 何玉帅/图、视频
不知不觉,张芹只和她的“残障人之家”洗车店,已走过了十个年头。
十年间,在这家特殊的洗车店里,张芹只陆续雇佣了八十多名残障员工。有聋哑人,有智力缺陷的人,有身体不利索的人。
图片
张芹只和她的员工们的合影
在这里,洗车的工作曾让徘徊在社会边缘的他们,慢慢找回了自我价值感。张芹只待他们如家人一般,一起工作一起生活,耐心教导他们做人做事,他们也感受到少有的尊重与温暖。
十几年前一场意外导致身体落下残疾的小胡,在洗车店已工作了九年,讲起张芹只的好,激动之时,小胡脱口而出:“只要张姐在,我就一直跟着她!”
图片
张芹只和员工一起为客户洗车
“残障人之家“洗车店
张芹只的洗车店位于郑州市中原区工人路与友爱路交叉口附近,单从外观上,这家洗车店与其他洗车店并无差异,但如果驻足观察片刻,便会发现这家店的特殊之处——一辆车,六名员工同时清洗,有的拎着水桶一走一跛,有的只用一只手工作,有的与人交谈时反应迟钝……
这是一家雇佣了很多残障人士作为员工的洗车店,被很多人称之为“残障人之家”。
十多年前,在郑州一家棉纺厂工作了二十余年的张芹只面临下岗。四十多岁的年纪,文化程度不高,出了工厂棉纺技术用不上,张芹只下岗后找工作屡屡碰壁。
几年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张芹只路过工人路附近时,看到一家洗车店的转让通知,“当时就想着,这工作也不好找,要不就找亲戚朋友凑钱接下这个洗车店。”张芹只笑着回忆起当年与洗车店结缘的场景,并表示“当时完全是为了生计”。
接手洗车店后,张芹只先招来了一位曾在前洗车店工作的聋哑员工小龙。起初,前洗车店经营不善,即将关闭,小龙本打算离开河南回山东老家,在张芹只的挽留下,他又继续跟着她干起洗车工作。
“小龙跟着我走过了九年,我们之间很有默契,我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他都知道要做什么。”正是因为小龙,张芹只开始对残障人有些特殊关照。
后来不断有熟人介绍残障人来店里工作,或有的残障人看到新闻报道后,主动前来应聘,张芹只都尽自己所能,应接尽接。“他们比咱还不容易,在社会上不好立足。”张芹只说。
图片
为车喷洒清洁剂的小胡
开店十年,陆续接纳八十多名残障员工
自2014年开店,十年间,迎来送往,张芹只粗略估算了一下:店里陆续雇佣有八十多名残障员工。截至现在,店里的六名员工中,两名还是残障人。
今年四十岁的小胡是目前店里资历最老的员工,他走起路来一瘸一瘸的,工作时只能用一只右手,左手使不上劲儿。他说,十四年前,在老家盖房子时,他不小心从楼上摔下来,便落下了这样的身体残疾。
在张芹只洗车店工作的这些年,小胡是开心的。这一方面来自于与同事的相处,“没有客户时,我们几个都是有说有笑的。”另一方面也来自于从这份工作中获得的成就感,“张姐不在时,都是我带着他们干,我算是他们的领班。”说起这点,小胡颇为自豪。
张芹只向顶端新闻记者介绍,小胡来洗车店之前,在家里“很叛逆、不服管教”。张芹只与他相处过程中也发现,小胡“自尊心极强,有点争强好胜”,但同时她也注意到,小胡是一个很有责任心的人。
在洗车店工作时,很多事情上,张芹只会顺着小胡,给足他面子,如果是小胡做得不对,事后张芹只会耐心开导他,给他做思想工作,因此小胡很服张芹只。
在与顶端新闻记者的交谈中,讲起这家洗车店与张芹只的好,一向稳重、不苟言笑的小胡,也表现出激动,随之脱口而出一句:“只要张姐在,我就一直跟着她!”
老赵晚小胡一年来到洗车店,今年六十五岁的他患有智力残疾,他总是喊张芹只“妈妈”,“我妈对我特别好,啥好吃的都留给我。”采访中,老赵憨笑着告诉记者。在他的认知里,对他好的张芹只,像是一个“妈妈”的存在。
而张芹只也欣然接受这样的称呼,有时和老赵聊天,会像对待小孩一样,摸摸老赵的头。
图片
店里的员工们一起清洗车辆
对大家包容度很高,从未吵骂过员工
在这家洗车店里,除了日常的工作,张芹只和她的员工,吃住也基本在一起。虽然员工们工作时互相协作,配合默契,工作间隙,也有说有笑。但相处过程中,总避免不了一些小摩擦。
“有时我不在,小胡没事儿就喜欢逗一下老赵,骗骗他,老赵知道了很生气,回来就向我告状;老胡有时收拾他的废纸箱子,耽误大家洗车,其他员工看不下去,也会发生矛盾……”
张芹只说,她的这些员工是一群单纯善良的人,但有的因为身体缺陷,性格上也确实有古怪的一面,都有自己的脾气。
这个时候,张芹只就要站出来充当大家长的角色,为大家主持公道,调停矛盾。有时,她也会从矛盾中看到大家的诉求,并认真为他们解决。
上面提及的老胡今年七十一岁,和小胡、店里另一名男员工小单住在一起。因为年纪大,不会玩智能手机,老胡平日晚上睡觉很早。但正因睡觉早,老胡和小胡两个年轻人产生了作息上的矛盾。
“灯关了后,老胡嫌人家手机一闪一闪的,影响他休息。”张芹只说,老胡向她抱怨过这件事后,她就立即着手处理,“我又去把门帘弄成遮光的了,把老胡和小胡他们中间隔开,老胡自己住一间屋,小胡两人在外面。”
店里员工小雪说,张芹只对大家的包容度很高,且为人爽朗,从未吵骂过员工,“我们店里这种情况,凡事张姐都是哄着大家来。”
图片
结束一天的工作,张芹只和她的员工坐下来一起吃晚饭
营收小于支出仍坚持开店:不愿意放弃他们
一头利落的短发,穿着朴素,这是在洗车店遇见张芹只时,她给顶端新闻记者的第一印象。
今年五十七岁的张芹只与丈夫育有一女,“女儿已经成家立业,也不需要我照料。”因此张芹只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了这家洗车店里。
十年来,张芹只和这些员工们一起工作一起生活,“说实话,这十年来,我没有出过一次远门,也不敢生病。”偶尔的出去玩,张芹只也是带着员工们一起。
开洗车店以来,她的洗车价格也从未变过,比市场价要低上十元,“怕别人看咱这是残疾孩子,给人家工作做不到位了。”张芹只希望通过低价获得大家对残障员工的体谅与包容。
同时,她称,现在来店里洗车的百分之八十都是老客户,“不涨价也算是对老客户的一个感谢,感谢他们的支持。”
附近市民马先生是张芹只店里的常客。他表示,经常来这里洗车,主要还是看重他们家的服务质量,“这里洗车各方面都比较快,一会儿就给你整完了,洗得也很不错。”马先生说,要是在其他地方洗,就一两个人,有时半小时都不一定排上队。
6月25日的一次洗车,已是宋先生第三次光顾张芹只的洗车店。宋先生说,在社交平台上关注到张芹只的洗车店,了解到这里的员工有的是残障人士后,便想着也来支持一下。
近两年,洗车店的生意并不是很好,一到交房租,张芹只就会犯愁。她说,现在店里的营收是小于支出的,为了交房租,她的退休工资都贴进去了。此前疫情三年,她还曾贷款交房租。
顶端新闻记者询问:那为什么还坚持开这个洗车店?张芹只顿了片刻后,回答:我不愿意放弃他们。
(除张芹只和洗车市民外,其余人物均为化名)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