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运载千秋:从西兴出发 看见国之大运

图片
上船下船西陵渡,前纤后纤官道路。
子夜人家寂静时,大叫一声靠塘去!
这是晚清来又山诗作《西兴夜航船》中的生动画面,一声气势如虹的“靠塘去”,就是西兴过塘行留下的遗迹,这种景象已经延续了上千年。
早在西晋时,就由会稽内史贺循主持开凿了西兴运河,并开始出现了特殊行业——“过塘行”,也即江河转运栈,在大运河与钱塘江之间无法直接行船通航时,专门负责货物与人员的转运工作。尤其到了明清之际,过塘行的兴盛带动了当地其他各行各业的发展,形成了浓厚的商业氛围,商品集散、客商云集,各种酒肆、茶坊、店铺等应运而生。
西兴古镇,即因过塘行而“兴”。此地古称固陵、西陵,位于今天杭州市滨江区西兴街道,既是浙东运河的起点,也是“浙东唐诗之路”出发地。西兴老街的距离不长,西起铁岭关,东到资福桥,全长不足千米。老街的岁月很长,古往今来,不乏从西兴出发者,往事已历千年。商贾携货来,锚定下一片市场;使臣持书来,过江沿大运河一路北上进谒帝王;文人载诗来,忆上西陵故驿楼,观潮赏景兴尽乃返……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浙东运河文化园时,拾级登上园内高拱石桥,曾感叹:“在这里可以畅想一下古今沧桑。”走进浙东运河博物馆,总书记详细了解这段绵延千年的“运河史话”,叮嘱“要把大运河这篇文章做好,好好挖掘大运河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流动的文化遗产”。
运河之“兴”,可以兴业,可以兴文,亦可以兴邦。今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在中国大运河南端,浙东运河已焕发新颜。时至今日,当我们再从浙东运河西兴古镇出发,又能看见什么?
杭州西兴,诗路浙江的纽结地;浙东运河,海上丝路的连接段;浙江全域,共同富裕的示范区。以点连线,从古镇到运河,从杭州到宁波,从山河到大海,沿着文化繁盛的浙东唐诗之路,追索通江达海的海上丝绸之路,定格共同富裕的浙江创新思路,共同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之路。
由此,从西兴出发,浙东运河通江达海,我们能看见“国之大运”。
国之大运,首先在于“从西兴出发”所指向的千年文脉。
回到过去,对照今日,触摸未来。中国人的习惯,是凡事都要向古代寻找答案。
图片
西兴古镇,是浙东唐诗之路的出发地:经浙东运河入绍兴古镜湖,再由曹娥江上溯至剡溪,经天姥山,水尽则登天台山石梁而至华顶,在魏晋六朝即成为名流高士隐居遨游好去处,全长将近200公里。全唐诗收录的2200余位诗人中,有460多位诗人游览过这条风景线,或壮游,或寻道,或归隐,留下了1500余首灿烂诗篇。“浙东唐诗之路”,是继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之后的又一条文化古道,见证了中国人的千古风流与乡愁。
李白“出游”,提到了“东海横秦望,西陵绕越台”;白居易“望远”,看见“烟波尽处一点白,应是西陵古驿台”;苏东波“出行”,则要“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千年以来,留下了涉及“西陵、固陵、樟亭、西陵驿、白马湖、城山”等与西兴相关地名的诗作数百篇。浙江正在推动建设的“四条诗路”中,浙东唐诗之路、大运河诗路与钱塘江诗路三条都与西兴有关,都把西兴当作了一个关键的纽结点。
图片
西兴有诗,是因为这里曾经映射过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必胜决心,这里也考验过秦始皇渡江祭大禹的帝王雄心,这里横陈着唐宋吴越水师阅兵的演习沙场,这里见证过陆游一家携书万卷的南渡归来,这里还目击过烈士秋瑾的决绝,这里更记录过斗士鲁迅的北上……浙江精神的决绝与勇敢,全都横亘在这条大江之上,全都浓缩于西兴这个古渡码头。
浙东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的山阴故水道,历经约2500年的发展演变,延续使用至今,它是宁绍平原航运、泄洪、灌溉、输水的主干水道,更是一条鲜活的大运之河。旧时,宁绍平原盛产的稻米、茶叶、丝绸、黄酒等随着船只摇曳而来,在西兴中转经京杭大运河向北而去;来自北方的货物也会沿大运河南下,过西兴进浙东运河,转运至绍兴、宁波一带,最终踏上“海上丝绸之路”。水运路线环环相扣,串联起不尽其数的城镇与富饶丰盈的物产,也让通江达海的西兴成为古代水运大动脉的“物流中心”。
以船为车,以楫为马。从西兴出发,我们能看见历朝历代昔日经济商贸的繁荣。有镇上老人遥想当年,更是自豪于在西兴什么货品都能找得到。上船下船西陵渡,人来人往长街喧。自此,这里便有了故事,有了情感,有了诗兴遄飞。
漫步西兴古镇,千米长街石板路延伸开来,两岸民居依旧是清末民初的粉墙黛瓦,老街坊们安居乐业其乐融融。沿着河埠头拾级而下,桥洞与倒影拼成满圆,不禁感慨江南的桥总是这般让人眷恋……在高楼林立、公司云集的滨江区,西兴古镇颇有“大隐隐于市”的诗画江南之静雅,亦有“弄潮儿向涛头立”的活力浙江之动感。
西兴不仅是物流集散地,更是文化聚合地。交通运输日新月异,西兴早已不承担河运重任,但鳞次栉比的房屋与川流不息的江河,延续着珍贵的人间烟火气,流淌着绵延的人文气韵,更是激发着“国际滨”的无限遐想。古今游人与文人墨客皆可从西兴出发,奔赴诗画江南。
从西兴老街出发,我们看见的是一个民族在大运河上的“履痕”。
1986年,央视《话说运河》纪录片,开篇就是西兴这个“浙东运河之头”。
纪录片里说:古时西兴是一个濒临钱塘江的繁华商埠,富饶的宁绍平原上的稻米、食盐和其他物产,都是通过这条运河,在西兴渡口进入钱塘江直通京城。来自日本、高丽、中东和东南亚诸国的使臣、商贾和货物,从宁波上岸后,改乘内河船只,也从这里进入钱塘江去晋谒中国皇帝。所谓滨江“国际滨”之美名,其实古已有之。
图片
大运河,就是中国古代的互联网。有了大运河,每一座内陆城市就拥有了出海的港口,中国就有了连接世界的庞大水网。大运河,让万物流动起来。
从西兴出发,正是因为浙东运河通江达海的兴盛基因,宁波才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成为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今天的宁波舟山港,因为浙东运河的重新疏通,而成为海河联运枢纽,码头沿线六千多米,一半是海水,一半是运河水。舟山港,年货物吞吐量连续14年位居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超过3330多万标准箱,稳居全球港口第三位。
浙东运河,为沿线城镇带来了水脉文脉交融、文化经济共生,西兴便是其中举足轻重的一个据点,其遗产价值毋庸赘言。提及中国大运河这个世界遗产,人们关注的焦点从前更多着落于京杭大运河。直至2009年,西兴过塘行码头等才被列为遗产点。
图片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是西兴之运,却并非“妙手偶得之”的撞大运,而是下了一招“匠心独运”的先手棋:早在2002年,西兴老街就被列入杭州市十大历史保护街区之一,诸多保护和修缮的方案都遵循着“原汁原味”的基调。被列入申遗项目后,滨江区、西兴街道更是强力推进申遗整治工程,文物修缮、河道清污、老街改造、绿化更新等举措相继出台,既最大可能地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貌,也给自己“搏”出了一个脱颖而出的机会。
成为世界遗产,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心心相印@未来。这个@,代表着数字经济与文化产业融合共生,“城市大脑”智慧系统让生活更加便捷,“物联网智慧平台”提高着城市运行处置能力。西兴蝶变——粮仓变成了美术馆,工厂变成了产业园,菜市场变成了微景区,老房子变成了声音博物馆,河埠头变成了摄影展展厅。
世界遗产,也要利国利民。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绝非一时兴起,而要久久为功。滨江,一座古老土地上崛起的新城,既要与古为友,也要日日向新。
从西兴出发,我们看见的是一座城市在大运河上的“决心”。
今天,我们正向着共同富裕出发。
以西兴为“点”,串连浙东运河、海上丝路、浙东诗路和之江艺术长廊之“线”,正生长着以高新区(滨江)为代表的大杭州共同富裕之“片”。
图片
今天的高新区(滨江),已经累计培育上市公司70余家,号称“浙江资本第一区”。今天的浙江,正是“十四五”规划建设的国家共同富裕示范区。今日资本就是时光蓄能,我们要看到其来源以及去向,才能拥有未来。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一次次士族南渡,为浙江积蓄了巨大的能量。自改革开放以来的一次次活力释放,为浙江激活了创富的空间。
西兴古渡,过塘翻坝,就如同一把解密共同富裕的密钥。
独善其身,兼济天下,就是真正的浙江精神。
在西兴,有两个小而美的艺术空间。一个是过塘行专题陈列馆,讲述着过往的繁华;一个是西兴美术馆,记录着当下的创意。或许,这便是西兴的答案,也是滨江的答案:一边不忘来路,一边开拓创新。西兴以北约3公里处,坐落着奥体中心。去年在杭州第19届亚(残)运会期间,“大莲花”的热度居高不下。今年杭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提到,将“永久留存开闭幕式演出及主火炬等精彩亚运记忆,打造滨江奥体4A级景区”。西兴以南的白马湖国际会展中心,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刚刚圆满落幕,年轻人云集响应这座“青”爱的城。
不妨设想这样一场滨江citywalk:从西兴出发,领略运河遗迹,重温亚运精彩,追动漫潮流,品诗意韵味,甚至由此启程,沿“浙东唐诗之路”更新古人的出游攻略和见闻,未尝不是一件酣畅淋漓之事。西兴不止是文化沉淀之处,还是区域腾飞的启示录。从西兴出发,还可以在过塘行的商业文化中探寻产业壮大的密码,赓续创新创业川流不息的精神。
图片
古镇之中,西兴老街岁月静好,时间始终向前而灵魂依旧新鲜如初。
古镇之外,滨江街头车水马龙,一如昔日往来西兴的船只络绎不绝。
凭借着敢闯敢试、开放包容的魄力,高新区(滨江)已经培育出数字经济、新制造业等产业优势,这个英才荟萃的科创新城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滨”,并坚定不移地加快推进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朝着“建设天堂硅谷、打造硅谷天堂”的目标奋力前进。
水运连着国运,文脉关乎国脉。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之际,站在更辽阔的中国大运河整体流域来看,沿岸如西兴一般因河而兴的古镇仍然欣欣向荣,如滨江一般带着运河基因的区域也始终迈步向前、指向高质量发展。
大运河,如同一场流动的盛宴,穿越阡陌,润泽众生,奔腾不息。
新时代,从西兴出发,我们看见的是一个国家在大运河上的奔竞与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