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朝边境的最美公路,已成暑假大热门

图片
文 ∣ 王晴
图 ∣郭嘉亮
六月,长白山顶的天池开冰了。春雪融化后,十五公里外的海风将绿意吹至吉林边境,一路长白山脉与海鸥相随。奔驰在中朝边界的国道上,G331国道吉林段,来到了一个最明亮的季节。
自驾前来的游客,不吝于用各种地名,形容这段路给人的感受。有“塞外小江南”之称的小城集安、有“东方金字塔”美誉的高句丽王陵、如影视剧取景地的朝鲜族百年村落……长达1437公里的吉林边境段,人们总料不到下一个弯道过后,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致。
图片
长白山瀑布/郭嘉亮 摄
种种称呼之下,是游人对这一秘境的惊叹,但也引出一种尴尬。在文旅产业频出奇招的当下,吉林边境游的整体知名度并不算高,因此,人们需要用别的城市为之“冠名”,以唤起旁人的想象。
尽管有单个的知名景点如长白山、延吉等地作为招牌,但与这些景点资源一脉相承的边境各市,对游客的吸引力与承载力都相对有限。整体声量较小,使近年旅游成绩增速亮眼,游客接待量屡屡翻番的吉林,可向上探的空间还有很多。
再造一个响亮的地标品牌,成为破局的关键。今年元旦,凭借多年对“长白天下雪”这一冰雪旅游品牌的建设,吉林当期旅游人次同比增长3倍、旅游收入同比增长5.6倍,增速位列东北第一。这一数据,既验证了品牌效应之于旅游产业的可行性,也为这一老工业基地增添一抹轻盈的亮色。
图片
 珲春哇斯托克欢乐岛/郭嘉亮 摄
如何在时空上延展这抹亮色?六月中旬,一场持续大半周的吉林旅游发展大会,在长白山脚下展开。吉林请来了许多从本地走出的网络名人,借央视记者王冰冰之口,吉林表示,不止于“长白天下雪”,在冰河融化的夏季,吉林也有“清爽吉林·22℃的夏天”。
对游客来说,只消踏上这片土地,来者便会知晓此行的答案。过去的历史和当下的热情,融为高山下的爽朗一笑。鸭绿江和图们江两条界河的水缓缓流过,水告诉人们,北方未曾化为乌有。
01
长白夏日,边境往事
雪季过后,独属于长白山的粉雪魅力褪去,夏日边境游,成为吉林打出的消暑新招牌。
尽管受“眼睛出国旅游”的中朝边境线吸引,G331国道吉林段上自驾前来的游客逐年增长,但匆匆而来的游客,往往在景观前与国境线打卡拍照数十分钟,便要启程赶往下一个景点。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内最小的城市图们,正是此类景观城市发展困境的一个脚注。
图片
图们86号界碑,图们江老码头原址/郭嘉亮 摄
作为边境小城,图们总出现在“长白—延吉”跟团游的“附赠”景点中。前来打卡的游客,多是奔着86号界碑处宽敞的景观而来。朝鲜南阳市,与图们市仅有一江之隔。站在图们江西岸,南阳市平静的日常,似乎就流动在身边。
若游客在拍照完毕后,不多做逗留便向南驶去,只需一两个小时便能逛完图们,抵达下一个城市。对这一边境小城而言,游客消费频次最高的场景,或许只是在界碑处的超市里买一瓶矿泉水,或购买一个图们口岸形状的文创冰淇淋,连午饭都来不及吃一口。
这亦是沿途许多边境城市共同的处境。事实上,在国道上一路行驶,东面都是朝鲜边境城市的景色,在公路的休息区过客式拍照,难免让游客因体验单一而感到疲惫。
图片
日光山森林公园观景平台处,游客在远眺朝鲜/郭嘉亮 摄
如何让游客放慢车速,在每一处都有暂留的兴趣?将独属于吉林边境的中国朝鲜族文化转化为场景,让游客体验中国朝鲜族的生活,成为吉林边境游品牌打造的一个关键。
绵延一千余里的G331国道吉林段,分布着216座边境村庄,其中近半数,为中国朝鲜族人聚集的村落。两百多年前,朝鲜半岛的部分民众,为躲避天灾与战乱流奔至吉林边境,成为这一关外之地的开荒垦民。时日推移,部分垦民留在当地,在日后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守边战争中,逐渐获得身份认同,成为如今中国朝鲜族的先辈。
要将这百余年的历史告诉游人,最好的方式,便是打开家门,邀请人们都进来坐坐。
图片
百年部落内的朝鲜族风格房屋/郭嘉亮 摄
居住在图们市的第四代中国朝鲜族人金京南,便选择了将自己在图们市白龙村的老宅打开。这个由朝鲜移民朴如根在1880年建成的老屋,相传与其兄弟在河对岸所建的房屋格局模样相同。这座老屋,由长白山的松木和在朝鲜烧制的青瓦共建,讲述着一个移民与融合的故事。
金京南没有用围栏挡住游客,相反,他邀请客人们脱鞋进屋小坐。屋内摆放着他收藏的朝鲜族老物件,有燕子在屋内筑巢,几只小燕从巢内探出脑袋,是金京南喜欢的生机。
图片
朝鲜族老屋,屋内摆放着朝鲜族日常起居用品,灶台与炕相连/郭嘉亮 摄
在金京南的记忆里,二十多年前他打工回村时,这一朝鲜族老村的人口,在逐年减少。比起守着耕地,年轻人更愿意前往韩国等地打工。据另一座边境村镇崇善镇的书记介绍,彼时,村民们在韩国工作的年收入,能达留村年收入的五倍。
金京南年轻时,白龙村曾有六百余人口。如今,村内剩下三百多名户籍人口,其中四十多位,是75岁的老人。
“有些事不做,十年后,整个村子的历史就被遗忘了。”金京南说。
G331国道的发展,给边境村带来了久违的人气。偶然驻足的游客发现,许多从墙外看来朴素无奇的院落,其内处处是独属于朝鲜族的民族风俗。如今,更多的仿古建筑在百年部落中建起,游人能走入村落中,尝一口村庄自制的冰米酒和辣白菜,自制打糕,与村民共跳一曲农耕舞。
图片
朝鲜族传统饮食,自制打糕、泡菜与米酒/郭嘉亮 摄
百年部落,逐渐成为图们让人留步的理由。据金京南介绍,从2019年G331国道边境游被提出起,来村内游玩的游客数量,每年约有两成增长。2023年,百年部落接待了游客8万多人次,仅凭门票收入,村子一年能增收超320万。常年依赖农业收入的村民,如今借着为游客提供表演或餐饮等服务,在家门口获得了一份更轻松的工作。
随着业态的进一步丰富,如百年部落一般的边境村,有了让年轻人回家的可能。这些村落内,往往定期安排村民表演本族舞蹈,并提供朝鲜族服饰换装与拍照服务。人们发现,不止延吉,在G331吉林段途径的每一个城市,都有让人成为“延吉公主”或“延吉王子”的可能。
图片
百年部落内,村民在表演长鼓舞/郭嘉亮 摄
从珲春的“东方第一村”防川村,到和龙的金达莱村,长白县的果园朝鲜族民俗村……当游客穿上朝鲜族传统服饰,行走在摇摆的绸布灯笼下,过去的故事,终于获得时间展开。
02
全域旅游,从散点到全线
在推广G331国道边境游之前,长白山与延吉,已成为吉林省内的两个主力旅行目的地。
但在社交媒体上寻找旅游攻略,对当地文化不熟悉的游客,往往只能跟随包车司机的脚步,公式化地白天打卡长白山天池,夜晚拍照延吉网红墙。直到离开,吉林在游客心中留下的,仅是一个潦草的印象。
图片
珲春哇斯托克景区/郭嘉亮 摄
2023年,吉林推出《吉林省旅游万亿级产业攻坚行动方案》,意在将旅游产业培养为吉林的支柱产业。而在吉林省旅发大会期间,与《大长白山区域旅游发展规划》《松花江流域(吉林省段)旅游发展规划(修编)》共同发布的,还有《吉林省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旅游发展规划》。三大规划希望以长白山为核心,带动10个边境市区县,共同打造一个世界顶级旅游目的地。方案的阶段目标,是在五年内旅游产业达万亿级。
图片
临江市花山镇溪谷高山草原/郭嘉亮 摄
要将旅游的盘子做大,不能仅依靠一两个重点品牌。联动周边市区,推动吉林沿边旅游大通道的建设,明线是为打开旅游纵深,让游客不虚此行;暗线则是为了兴边富民,推动解决边境村空心村的状况,为边境的民众挣得未来。
这是一幅轻盈且更诱人的蓝图。一度,作为“共和国长子”之一的吉林,在被提起记忆中的富足时光时,人们总会寂寥地重复一句,“过去了”。规划旅游时,吉林周边沉默的市镇,极少被划进人们的向往中。
图片
吉林工业区/视觉中国
但事实上,吉林沿边各市,是一个因声量过小,而被社交媒体忽视的宝藏地段。除了一路相随的朝鲜景观、火山地质地貌外,这条由南向北的边境路,串起的是这片土地两千多年的文明变迁。
G331国道最南端的城市集安,是世界遗产高句丽王城遗迹所在地。公元前37年,高句丽政权在今辽宁桓仁建立,作为中国的边疆地方政权,一度疆域辽阔,在历史上存在了705年。
公元前3年,高句丽迁都国内城(今集安市市区),以集安为王城的时间长达400余年。公元668年,高句丽被唐王朝所灭,自此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如今,集安市的群山之下,仍分布着大量高句丽时期的遗址、遗迹。
图片
集安市高句丽丸都山城遗迹/视觉中国
从集安向北行至敦化与和龙,这里曾是唐代渤海国的核心区域。
高句丽灭亡后,我国东北地区的另一个古老民族靺鞨人兴起,于公元698年建立了政权,起初国号为振(震)国,后来接受唐王朝册封,改称渤海。
作为唐王朝统辖管理下的边疆地方政权,渤海国全面“宪象唐朝”,仿照唐朝建立了一套完备的政治、军事、礼乐体系,儒释道三教文化高度繁荣,形成了“车书一家”的海东盛国景象。
驾车经过白山市灵光塔,似能听见这一海东盛国的铃音。
继续行驶,边境的历史骤然变密、变近。沿途的朝鲜族与汉族村落,历史多可追溯至两百年前。闯关东的汉族人,与跨越两江至此的朝鲜族人在此开垦耕种,逐渐聚集而成清朝关外边境地区的移民村落。
图片
和龙市光东村/郭嘉亮 摄
时代的交锋中,沙俄与日军铁路铺设至此。二十世纪初,这一被清朝封禁数百年的“龙兴之地”,被迫进一步开放。溥仪宣读“退位”诏书的临江大栗子火车站、“抗美援朝第一渡”的集安口岸、输送志愿军的图们口岸……旧时的村落古道,化为一条严冷的边防公路。这是G331国道的前身,如今驶过,尤见“山山金达莱,村村烈士碑”。
最后一站珲春,唯一一个与俄罗斯、朝鲜两国交界的城市。经珲春口岸,国内80%的帝王蟹由此进口。珲春街上,随处可见中、俄、朝三语招牌。2022年,一座东北亚跨境电商产业园,紧邻珲春口岸而设。前往珲春的游客无需出国,便可购得来自俄罗斯、日韩、朝鲜等地的商品。
图片
珲春龙虎阁,一眼望三国/郭嘉亮 摄
可以说,G331国道的吉林段,是一册写在长白山脚下的史书。自2021年吉林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建设被摆在台面上以来,吉林一直在做的,便是将书页展平、写厚、装订,方便每一位来客翻阅。
如今,G331国道吉林段,已基本一路畅通。曾经村村自建的羊肠小道,已被整合成平整大道。吉林文旅厅表示,在规划中,G331沿线将逐渐建起20个精品民宿,12个3C级以上露营地。沿途自驾的游客,除了享受风景外,日常的水、电、热、安全扎营、休息娱乐等需求,均可放心交予营地解决。
可以预见,在基础设施进一步齐备后,越来越多人将踏上这条中朝边境线,重新认识吉林。
03
旅行的纵深
“吃住行游购娱”,出门旅行,绕不开这六个字。吉林深知,要让游客玩得好,不能只有文化上的整合,更要在具体的业态上,给游客提供其最关心的选项。
吉林省内常年的旅游目的地榜首长白山,便一直冲在拓展游客想象边界的第一线。
许多踏上吉林之旅的游客,往往将旅行的高光时刻,放在一见长白山天池的那一刻。但与长白山相熟的当地人知道,见与见不到,这是一件带着点“神性”的事。
图片
长白山天池/视觉中国
作为东北第一高峰,长白山主峰积雪日数长达258天,若遇雨雪天气或大风8级以上天气,长白山主峰便会关闭。即使恰巧能上山,年均269天能见度小于1000米的雾日,也常让人无法一睹天池的真容。
“有的人,是没有天池‘命’的。”当地人如是说。
为了让游客在这场幸运游戏中获得更多筹码,近两年,长白山在微信公众号“智游长白山”上,推出“旅游天气”模块。结合气象监测预报服务数据,每天下午三点,游客可以提前预知当日夜间到第二日白天的天气情况,以判断第二日行程。
图片
游客在长白山瀑布处游玩/郭嘉亮 摄
但远道而来的游客,能等待天池现身的时间并不多。在预知无法覆盖规划的时候,长白山进一步丰富旅游业态,让游客能以别样的方式,感知一个更全面的长白山。
2021年,在长白山北景区所在的传奇小镇内,引入了4D电影《飞跃长白山》。与迪士尼乐园内的 “飞跃天际线”游乐项目一致,坐在影院悬空的座椅上,人们如同飞跃了长白山的四季,而天池从冰封至化冻的景观,更是一年四季均可见。
今年6月,筹备了大半年的吉林首个大型沉浸式戏剧《粉雪传奇》,亦在传奇小镇上演。这是当地文化+旅游业态的一次新探索。走入剧院中的人们会发现,自己仿佛置身于一场实景剧本杀中。随着剧情展开,人们不由自主地跟着角色,踏入大雪纷飞的“深山”中。而数百年来,长白山守山人的故事,也由此走入游客内心。
图片
戏剧《粉雪传奇》剧照/郭嘉亮 摄
对吉林而言,当地并不希望只和游客做一次性生意,而是希望成为一个长久的旅行选项,供游客在夏日纳凉,在秋季赏景,在冬春玩雪。一年四季,这都是一条值得走的路。
G331国道的沿途市县,也在发展各自的旅游特色。除了到琵岩山打卡空中栈道、远眺“中国饭碗”和龙稻田、到红旗河漂流、白山市采参、进朝鲜族村落研学等活动外,更值得期待的,是独属于吉林边境的免签出国游。
当前,延边州有12家旅行社,可经营中国公民组团赴俄罗斯免签旅游业务。赴吉林边境游的游客,还能通过相应旅行社组团,在珲春口岸免签至俄罗斯旅游。
图片
珲春口岸/郭嘉亮 摄
此外,自2013年起,吉林省便提出构建“图们江三角洲国际旅游区”,延边各市期望着,在不远的将来,中朝旅游重新开放,游客能重新经过古城里口岸,走一遍长白山的东峰。
旅游经济,亦将一些活络的商业思维,带入边境各市。沿途,百年村落的米酒、南坪镇龙渊村的辣椒面、光东村的大米,都是藏在深巷中的特产。但这些颇具特色的农产品,一度只在熟人间口口相传。随着旅游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如何将农产品品牌化,也成为发展可持续旅游经济的关键。
图片
光东朝鲜族民俗村内,游客在乘坐稻田小火车/郭嘉亮 摄
这一步,尚在初期阶段。但旅游产业的搭台,给了当地产品许多向外展示的窗口。
六月的长白山脚,夜经济活跃。吉林各地的非遗传承人、产业品牌云集于此,满族的剪纸、安图的铁艺、女真族的油茶……在行程的最后,游客得以在此最后歇一歇脚,喝口咖啡,带回一些旅途的纪念。
图片
长白山脚传奇小镇内,集市老板正穿着民族服饰向游客展示商品/郭嘉亮 摄
热闹中,非遗传承人隋进才坐在自己的摊位身后,正打着一片薄铁。仿村居样式的摊位前,挂着一串红辣椒干和明太鱼干。
若非特地说明,途经的人们大多没有看出它们都是铁艺。
据隋进才介绍,他的父亲与祖父,是闯关东来到延边的铁匠。凭着一手修补生活用品的铁艺,他们养活了一家人。但在父亲临终时,他对隋进才说,现在,人们的生活里不再需要铁匠。
他继承下父亲用了数十年的打铁器具,将自己的油画技术和打铁技术结合起来,制作出一件件能以假乱真的铁塑。童年时期总吃的烤明太鱼,延边常见的辣椒干、小麻雀,漫山开放的金达莱……凭着这些雕塑,父亲的铁艺重新有了延续。
图片
非遗传承人隋进才正向游客介绍自己的铁艺作品/郭嘉亮 摄
这些作品,大多数是隋进才日常生活的再现。他说,以前的工匠打铁,制作水桶,不也是生活的艺术吗?他做的,不过是将这些工匠的技艺,和自己的情感结合。创作时,他常想起自己的童年,家人围坐一起吃烤鱼,热辣辣的。雪落在长白松上,枝桠上闪过冷冽的光。
过去的日子,保留在这些拟真的铁塑中。它们与这老工业基地的气质相近,坚硬,厚重,又热烈,温暖。旅游,也似一场对过去的艺术再现。当地人熟悉的故事、产业,经由另一双眼睛观看,又有了新的活力。
“欢迎多来看看。”隋进才说着,又像吉林向我们说着。
- End -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作者 | 王   晴
编辑 | 姜苏仁
统筹 | 杨园园
排版 | 静   山
南风窗新媒体 出品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关注南风窗,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