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籍电影名家深入三湘四水采风创作,聚焦“厚重革命文化与湖南红色电影”

图片
湖南是伟人故里、将帅之乡、红色圣地,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红色电影,是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是新时代人民群众汲取奋斗力量的精神源泉。6月25日,湘籍电影名家采风创作峰会举行,电影名家深入湘潭韶山、常德采风创作。活动第一场研讨会《厚重革命文化与湖南红色电影》在常德举行,与会嘉宾共同探讨湖南红色电影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之路,为红色电影的创作积蓄了深厚的情感与灵感。
热土潇湘,红色史诗,铸就厚重革命文化
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湖南考察时强调:“悠久的历史文化、厚重的革命文化、活跃的现代文化,是湖南增强文化软实力的丰富资源和深厚基础。”
图片
对于湖南这片红色热土,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牵挂、深切关心。“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寸土千滴红军血,一步一尊英雄躯”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考察时,对湖南在中国革命史上重要地位的高度评价。
图片
这里发出“建党先声”,蔡和森第一个提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为“建军摇篮”,打出第一面军旗,颁布第一个军规;开启“建政先河”,党的第一个县级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第一个省级政权湖南省苏维埃政府,都在这里诞生。
图片
这里孕育了激励后人的革命精神,传颂着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陈树湘“断肠明志”的壮烈,女红军“半条被子”的深情,湖南牺牲的革命烈士有20多万人,毛泽东一家有6人为革命献出生命...都是湖湘大地上共产党人“为有牺牲多壮志”的真实写照。汹涌澎湃的革命浪潮、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灿若星河的革命人物,铸就了湖南厚重的革命文化资源。
图片
在研讨会上,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湖南广播电视台)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潇湘电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谷良表示,湖南红色资源丰富,十步之内,必有芳草。上午我们在“红色圣地”韶山追溯了毛主席的革命足迹,下午又来到了“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常德。这一路风雨无阻,我们沿着革命先辈们前行的步伐,重温了那段峥嵘岁月里的热血青春,再次深刻感悟了革命先辈们的精神风范。
红色潇影,坚守底色,扛牢时代使命担当
“红色的湖南,红色的潇影,红色,是我们永远的底色。”会上,潇影集团一部部宣传片,激起全体与会者热血共鸣。潇影集团成立66年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推出红色影视力作。从伟人题材的《毛泽东和他的儿子》《秋收起义》《毛泽东在一九二五》《毛泽东去安源》《毛泽东与齐白石》《少年毛泽东》《领袖1935》《难忘的岁月》《湘江北去》到红色经典《喋血孤城》《国歌》《通道转兵》《湘南起义》《辛亥革命》《半条棉被》《烽火塘田》,再到新主流作品《问苍茫》《出发》《堡垒》《理想照耀中国》等,深刻展现了湖南的厚重革命文化,也让“红色潇影”厂牌形象在业内独树一帜、深入人心。
图片
会上,潇湘电影集团相关项目负责人相继介绍了集团红色电影题材规划与创作进展,包括以湖南常德著名女作家丁玲的传奇一生为蓝本的电影项目《今日武将军》、聚焦湘西会战的抗战电影项目《雪峰山1945》,以及传承潇影经典IP《湘西剿匪记》的电影项目《拔寨》,彰显了潇影集团在新时代弘扬革命文化,赓续红色基因的使命担当。
深挖题材,守正创新,光影永续精神星火
湖南这片红色热土,还有哪些待发掘的电影创作题材?
如何用红色电影再现革命先烈英雄事迹,书写革命前辈奋斗故事?
如何让红色电影成为新时代大片,“圈粉”新时代新青年?
会上,与会导演、编剧、制作人、作家等纷纷畅谈,就湖南革命文化挖掘、湖湘儿女的精神特质、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等多个维度展开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图片
湖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长沙市文联名誉主席、著名作家何立伟指出:“湖南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和历史资源,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并针对《今日武将军》电影项目提出常德女作家丁玲是影视创作的绝佳人物题材,她是中国革命史上影响力最大的女作家,也是毛泽东唯一用电报赠送诗词的作家。
图片
前任》系列导演田羽生表示:“革命先烈们在当年是先进的,浪漫的,最潮的一帮人,这与我们现在的年轻人是一样的,我们在精神追求上不谋而合。”他主张将湖南人勇敢创新的精神风貌融入现代电影语言,融合类型化、商业化的艺术手法,传承红色基因。
图片
电影《太阳照常升起》《让子弹飞》副导演危笑以《雪峰山1945》为例,提出通过塑造鲜活个性的角色,让传统题材更有吸引力:“让电影中的‘湖南性格’——我们的强烈,我们的赤诚,我们的匪气,和我们的吃得苦霸得蛮,成为打开观众的钥匙。”
图片
《前任》系列制片人、新圣堂影业创始人、CEO周子健提出在创作红色电影时,不仅要挖掘传统战争片类型的好故事,也要反映现实,传递积极向上的精神。他强调,红色电影要与时俱进,贴近现实生活,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产生共鸣。
图片
演员、导演、江湖影业创始人彭宇表示“湖南人既有文气又有脾气,兼具浪漫主义与理想主义,且骨子里无惧一切。”他从市场角度提炼出红色影视作品成功的三大关键要素——内容的年轻性、情感的共鸣性、地域文化的全域推广性。
图片
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员,电影《云水》导演、编剧曾赠引用了毛泽东诗词“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欲动天下者,当动天下心”表达了对湖南红色文化的敬畏。她提出“希望更多地去触碰到,在这样的红色文化之中,它本身所存在的浪漫、壮烈、让人激动的内容。”
多位电影名家如肖旭驰、朱先庆、李太言、何文超、杨骏、李洪臣、阎茹等,分别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对红色电影创作的见解,他们一致认为,湖南有着丰富的革命文化资源,是创作红色电影的富矿,应当把握当今观众的审美需求,以新颖的创作手法、贴近人民的叙事表达,挖掘红色题材电影的深层价值。
未来,湘籍电影人满怀信心与激情,将以更高的艺术追求、更深的历史洞察、更新的时代视角,深耕红色题材电影,以不朽光影在新时代书写红色史诗,激励新时代湖湘儿女不忘初心、接续奋斗。(实习生 颜浩林)